程信敏 发表于 2020-2-23 06:32:33

【战役情】抗防新冠病毒肺炎中的点点滴滴

本帖最后由 程信敏 于 2020-2-23 06:45 编辑

武汉已问责处理620人,涉局级干部6人、处级127人据“中央政法委长安剑”报道,中央指导组副组长、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坐镇武汉,督导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抓激励问责落实情况。他强调,打好武汉保卫战,抓激励动真格、抓问责不手软,优秀的火线提拔,不合格的火速问责。提振干部担当、作为、奉献精气神。https://p0.ssl.qhimg.com/t01153f53fee5e3a5a1.webp截至2月21日,武汉市已火线提拔干部20名、火线发展党员34人;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问题385个、问责处理620人,涉局级干部6人、处级干部127人。  报道称,该赏则赏,优秀的火线提拔,是陈一新抵达武汉后,着力要督导落地的重要举措之一。  “必须在火线中选拔战将、猛将,激励更多党员干部在战疫中冲锋陷阵、拼搏奉献!”陈一新一针见血地指出,战时状态火线提拔要突出“破格”二字,决不能在战时还四平八稳、论资排辈,要把提拔人选限定在战疫一线特别是危险岗位的基层干部和下沉干部,把提拔的条件限定为在危难时刻敢于挺身而出,经受住考验,表现优秀、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武汉市专门发文“对奋战在疫情防控艰苦危险岗位、表现特别优秀的可以按规定火线提拔、破格提拔”。  当前,武汉疫情防控在最吃劲的时候,也是考察考验干部最关键的时候。陈一新对问责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向社会通报。





程宗成 发表于 2020-2-23 06:55:36

这才是树立正能量!

程飞 发表于 2020-2-23 11:14:26

依纪依法严肃处理:victory:

程信敏 发表于 2020-2-24 07:29:33

本帖最后由 程信敏 于 2020-2-24 07:43 编辑

隔离环卫工退房后自觉打扫 酒店经理边查房边抹泪长江日报昨天08:34
http://kzx.360kan.com/xxl-kzx-bj/admin_b36345a98db384e239aac8ae7e5b5022.mp4?sign=385eb85307377b53214337b60dbfdf7b&time=1582500165




【#隔离环卫工退房后自觉打扫# 酒店经理边查房边抹泪#】武汉一群环卫工人在医院做保洁后,到酒店隔离14天。21日退房后,酒店经理却发现房间干净得完全不像有人住过。“我们是搞环卫的,平时没住过这么好的酒店,心想千万不能把房间搞得乱七八糟,给别人添麻烦…”

程信敏 发表于 2020-2-26 05:46:42

中央赴湖北指导组:全力救治感染新冠的医务人员央视新闻客户端昨天22:29
在抗击疫情战场上,一些医务人员确诊感染新冠肺炎,有的以身殉职。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部署要求,25日,中央指导组专门看望慰问感染新冠肺炎的医务人员。

https://p0.ssl.qhimgs4.com/t0113970dd9d99dd358.webp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视频连线同济医院、协和医院、中南医院感染新冠肺炎的医务人员,详细询问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转达党中央、国务院对他们的关心和慰问,希望他们安心养病、坚定信心,争取尽早康复。她叮嘱收治医院要利用好高水平国家医疗队的资源,精心制定治疗方案,对重症医务人员要“一人一策”提供优质的治疗。各方面特别是湖北、武汉要做好感染的医务人员的关心关爱,协调解决他们在生活、家庭等方面的实际困难,给予周到细致的帮助和照顾。
https://p0.ssl.qhimgs4.com/t018d45be50e9083e30.webp


https://p0.ssl.qhimgs4.com/t019b9cee919085f00d.webp

孙春兰说,广大医务人员不惧风险、冲锋在前,为保护人民生命健康作出重要贡献,是抗疫战斗中的勇士。要全面落实进一步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的政策措施,及时安排医务人员轮换休整,不断加强科学防护和防止医院内感染,做好褒扬激励、抚恤优待、待遇保障等工作,使广大医务人员始终保持强大战斗力、昂扬斗志、旺盛精力,持续健康投入抗疫斗争。

程信敏 发表于 2020-2-27 07:09:47

英国老人倾家荡产,替武汉做了一件大事,震撼国人!原创 军武说策 军武策 1周前

本文由军武策(ID:eeem111)原创作者:军武说策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武汉疫情,
冲在最前面的是哪个医院?武汉协和。武汉协和这四个字,承载了最近中国人太多的喜怒悲欢:武汉协和14名医护感染;武汉协和医护物资紧缺;武汉协和14名医护出院……生死关口,为爱为希望,协和挡在了我们前面,
而你知道这份爱和希望来源哪里吗?
它的创始人,身份很特别,因为他是一个英国人!然而,他却替武汉做了一件大事,把毕生的爱都给了中国,他临死前说:“如果上帝再给我五十年,我仍将都给中国!那百万宝贵中国人,我愿为之生,为之死!”
他,就是杨格非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uSb41dGibXfWTN5STlMdjGhwgnqUgYKoibM2FL72KdQxSmtMib6lsbW0VSCAiaicFFGChOUINuuPru0b666PUQmFic2Q/640?wx_fmt=png
1831年12月14日,他出生在英国斯旺西,父母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但他刚出生,就遭遇接连不幸。当时疫病横行,伤寒、猩红热、霍乱频繁爆发,他才8个月,母亲就被病魔夺走,17岁,厄运又夺走了父亲。
他只好跟着姑姑一家,15个人挤在两间房,过着清苦生活,但生活的苦痛,并没有让他变得愤世嫉俗,反而因为天生的善良,他心里满是爱和希望。
他16岁就开始在教堂里定期讲道,之后半工半读,进入贝德福德神学院深造。因为成绩太好了,神学院派他往中国传教。这一去,他推举着武汉走向辉煌!
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uSb41dGibXfWTN5STlMdjGhwgnqUgYKoibiaD3n8QYHOR4ibKQGAQ4iaWrpDaQBUozQianA0ZDO9At9Sgq0O6SbngbEQ/0?wx_fmt=png
1855年,24岁的杨格非,来到完全陌生的中国。
在上海待了六年后,1861年英国在汉口建立租界,他也来到汉口定居,
但却不住租界,反而和贫民住在一起。那会在湖北,教会特别多,但唯一一个留下名字的,只有杨格非。
为什么?《杨格非传》中这样说:“刚到武汉布道,下乡难免会遇到危险,有一次,杨格非接受一位孝感信徒的邀请访问,不料却遭到一场几乎致命的攻击。数以百计的群众敌视外国面孔,坚硬的泥块像骤雨般打在他身上,他们骂他“滚回汉口去!杀死洋/鬼/子!”杨格非血流满面,幸而在几名信徒护卫下,才得以脱身。
但杨格非,从未因遭迫害而灰心,他就站在大街上讲道,宣扬爱,一开始人们以粪便、石块相待,他纹丝不动,直到所有人都能安静坐下听他说,接受他。后来,每年听过他讲道的,不下几十万人。”
杨格非曾说过一句话:“我们来中国不是为了开发资源,也不是为了做生意,也不仅仅是为了促进文明的发展,我们来这里,只是为了拯救世人。”
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uSb41dGibXfWTN5STlMdjGhwgnqUgYKoib8MCDte3C0c5cJTfrAfDbiccvhFv1stHO4AkVKfjwwfrSCdEBdzZdAmg/0?wx_fmt=png因为小时候经历过的贫穷疾病,当他看到底层百姓深受鸦片荼毒,便一心为中国百姓奔走呼号。他为此一面苦口婆心提醒中国人,吸食鸦片有百害而无一利;一面写了,
《关于鸦片贸易的简明问答》一书,抨击鸦片贸易的罪恶,义正辞严地斥责英国政府,谏议停止将鸦片输往中国。
当他看到武汉居民们,因为战乱伤病饱受痛苦,一向怜悯世人的他,动了一个念头:“中国需要的不是上帝,而是医生,建一所医院,我要治病救人!”身为一个传教士,这样的想法无异于“离经叛道”,
这是对“上帝”大不敬啊。
但杨格非顾不上这么多了,
1866年9月8日,在他不断奔波下,筹集善款400英镑,成立了“汉口仁济医院”。这是华中地区最早的西医院,
也是今天武汉协和医院的前身,杨格非担任第一任院长。
而他自己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不惜倾家荡产,将全部积蓄都奉献给医院建设!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uSb41dGibXfWTN5STlMdjGhwgnqUgYKoibBMYrxMlsmgQ94FaLtaBTKVtSliatIb7EpWTkkgs9Sz2BEXM1TKoWq0g/640?wx_fmt=png
他的朋友们特别不理解他的做法,作为传教士,职责是将基督教文化传播,你传你的教就行了,中国和你有什么关系?武汉人和你又有什么关系?
他们得病了是死是活,难道要你一个外国人来操心,承担?杨格非只说了一句:我只想先解决他们身体上的疾苦。
而没有人能想到,这个外国人会为了中国人,做到什么程度。一开始,医院只有两间病房和一位兼职医生,人手严重不足。于是为了救中国人,他“献上”了自己的儿子。
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uSb41dGibXfWTN5STlMdjGhwgnqUgYKoibm3GoPo1DA8QeicNWxoR2LpHqvsZ4hYicNf9AEfEsalRBic1Cq8g8xcdKg/0?wx_fmt=png清末汉口仁济医院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uSb41dGibXfWTN5STlMdjGhwgnqUgYKoibPl5JwJzZqxd6FOYMkQ91uuqa5mZlof0TIY18ZZ1c1nYtqxJXIlu5dw/640?wx_fmt=png协和医院大门(1928年摄)
1882年,杨格非的儿子汤姆·纪立生,任汉口仁济医院任外科医生,这是武汉地区最早的外科西医生。
在汉口,纪立生差不多工作了40年,在1902年,还创办了湖北地区最早的西医学校:大同医科学校,多年后,湖北第一批华人西医生从这里走出。
可以说,杨格非和纪立生这父子两代人,几乎以一己之力,硬生生推动着武汉医疗水平的发展。
为了救中国人,杨格非一分钱都不收。
汉口仁济医院,无论门诊还是住院都不收钱,起初外国医生都强烈反对,觉得医院经费太拮据,但杨格非坚持认为:如果一开始就想着赚钱,以后就不愿意再做那些没钱的工作了。
他坚持免费为人们看病,施医散药,年末发放救济米。 后来他的行为感动了英国许多教会,和学医的基督徒,于是许多西医漂洋过海而来,也带来了资金、医药,仁济医院,拯救了武汉许多百姓的性命。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uSb41dGibXfWTN5STlMdjGhwgnqUgYKoib42ic5B3uNn3QkUF9R3DCv8ibvsPySDicia8F0iadCia25MBIIPYvEWVBG2Sw/640?wx_fmt=png
除了汉口仁济医院,他还建立了武昌仁济医院(现在的湖北省中医院),武汉第一家妇科医院,玛格丽特女子医院等数十家医院。武汉由此,诞生了中国最早的一批西医院,也是国内西医最早的发源地。
因他的不断推动,国外西医纷纷加入武汉各大医院,武汉医疗因此拥有当时国内一流水平,
有协和医院老专家评说,杨格非带领号召下,西医入汉后没过多久,便促使武汉医疗水平,与国际几乎同步!
这是何等辉煌的成就啊,那可是150年前的中国武汉!
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uSb41dGibXfWTN5STlMdjGhwgnqUgYKoib26yyTKUXODJoNPkeBvk6Sb00gOwHVR1FSaYJlffkNDbtaLZFx6sicaA/0?wx_fmt=png玛格丽特女子医院
而杨格非为武汉创造的奇迹,远不止于此。医院建好, 他又要“多管闲事”,觉得光靠建医院救不了中国人,中国人需要自救!
怎么自救?开民智,启民心!为此他办起了汉口第一所集大学、
中学、师范、经学为一身的综合性学校:博学书院,它是今天武汉四中的前身。
你知道吗?从这所中学走出了,真的能“救活”全中国的人,他叫袁隆平,解决14亿人的吃饭问题!
还走出了推动中国航天航空事业的国宝,他叫林华宝,中国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


截止1900年,杨格非又接连建成6所学校,包括三所男校,中国第一所女子学校,武汉第一所中学,武汉第一所师范学校,汉口伦敦会医科学校.....是他,使武汉的医疗教育水平,领先中国其他地方至少30年。
武汉今天如何成为百所高校聚集地?这一切,都因杨格非!
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uSb41dGibXfWTN5STlMdjGhwgnqUgYKoib6GAOphooVaZpvriafKlPv8TeNYSEXn6V2LILK8MFDzPo1KZvBYqpg2Q/0?wx_fmt=png
为了救中国人,杨格非搭上了两任妻子的性命。
他在中国五十多年,期间只回过英国三次,由于内陆炎热潮湿的特殊环境,以致于他的第一任妻子玛格丽特,(逝世于1873年)和第二任妻子珍妮特(逝世于1885年),都意外染病离去……
儿子,妻子......到最后,为了救中国人,杨格非搭上了自己。
他太爱这片土地了,一个英国人漂洋过海跑到汉口,不住租界,反而住在中国平民堆里。58岁那年,他被英国教会选为,英格兰与威尔士公理会全国协会主席,他本可以载誉回英,过功成名就的快活日子,但他却拒绝了这个荣誉,选择继续留在汉口,和武汉人民站在一起。
而就在70岁那年,因为操心医疗操心教育,他累倒了,身患重病奄奄一息,他一度以为自己会离去,曾写下这样的文字:“我现在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长江与汉水各地,那些散居在,两条壮丽江河岸边数以百万宝贵的灵魂,我愿为之生,为之死。”
万幸那一次,医生将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1905年为他举办的盛大感恩聚会上,已经年迈多病的他,仍充满深情地说:“如果上帝再给我五十年,我仍将全部献给中国。”然而,就在同一年他突然中风,此后便瘫痪在床。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家人出于安全考虑,护送他回英国,回去后第二年7月26日,81岁的他因病离世。临终前,他的头努力转向东方,那里,是他念念不忘的中国,是他一直牵挂的武汉......
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uSb41dGibXfWTN5STlMdjGhwgnqUgYKoib3SG97fj7QpLqagwUyWbbK2AJzt11ciaqibDQItDY95YKcqfnicAR1VfIg/0?wx_fmt=png
他死了,他的儿孙辈继续协和医院的事业,有两人,将热血和生命都留在了这片土地上:他的儿媳夏利世是医生,在为一牙病患者治疗时,被手术刀划破手指,不幸感染败血症,不幸离世; 次年,他的儿子纪立生也因肺炎离世,老两口被合葬于汉口公墓,从此长眠在第二故乡……
生来一贫如洗,死后却在中国,留下难以估量的文化医学遗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武汉数十所高校,仰他恩泽;十年医疗,百年福荫,武汉数十所医院,因他而生。也正因此,他的名字在100多年后仍有回响。
他给武汉带来了最早的医疗和教育,更给今天的武汉协和,留下了大仁大爱的精神传承,“如果我有千条生命,必定每一条都留给中国。”武汉协和,一直没有忘记杨格非建院的初衷,更没有辜负杨格非的这份爱与善良!
曾经的杨格非,将全部的爱留给武汉,为中国生,为中国死;而今的武汉协和,仍愿意为中国冲上生死线!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uSb41dGibXfWTN5STlMdjGhwgnqUgYKoib5mAydIaNhz9TiaHaVCDMOsPAOZazcKqY3o6VlgHFcMnrOlok1J6P5QQ/640?wx_fmt=jpeg
这些白衣天使的信仰,让他们知道他们该做什么,医院就是他们的战场,白衣就是他们的战袍,他们是今天离危险最近的人,但他们义无反顾:“身后即是祖国,我们无路可退!”
目前,武汉已有8位医生,倒在这次战“疫”的战场上, 请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姜继军毛样洪梁武东蒋金波宋英杰李文亮徐辉林正斌忠魂不泯,浩气长存,今天,致敬杨格非,他浇灌过这片土地的生命血泪,我们永生不忘;今天,致敬武汉协和,盼所有一线医护,阳春三月,平安凯旋!杨格非的中国足迹请大家转发文章到朋友圈!在眼下来势汹汹的疫情前,我们虽然做不了逆风而行的白衣天使,但即便是一个普通人,我们也要每人都付出一点努力,疫情就能早日过去!

程信敏 发表于 2020-2-27 07:30:54

程信敏 发表于 2020-2-27 07:09
英国老人倾家荡产,替武汉做了一件大事,震撼国人!原创 军武说策 军武策 1周前

本文由军武策(ID:eeem11 ...


程信敏 发表于 2020-2-28 06:26:09

钟南山:如12月初就严防病人将会大幅减少中国日报网昨天12:04





27日,广州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疫情防控专场新闻通气会。钟南山院士表示,21世纪已经有三次冠状病毒的感染,凡是发现冠状病毒的感染,马上要严防扩散,这次就是一个极大的教训。假如我们在12月初,甚至是1月初能够采取严格防控措施的话,我们的病人将会大幅减少。我们曾经估计过,要是25号再实施的话,我们将会增加到十几万人。

程信敏 发表于 2020-2-29 06:59:55

本帖最后由 程信敏 于 2020-2-29 07:10 编辑

上海首家支援武汉的民营医院自带400万医疗物资,院长是怎么考虑的?原创 姚远 医学界智库 5天前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a1xwNbPmyorIKjwSSJ5nzZjSQiaYVSyBtmFrpXRhKktG2jpaf0Dm0HLQ2sEsQCI2NoQgGTaAibCDSdgDZ5a0fGLQ/640?wx_fmt=png“当疫情来的时候,这份职业的社会责任,你就得承担!你不承担,难道让那些不学医的去承担吗?这是不可能的!”

2月8日,一支来自危重症医学、急重症监护等专业组建的9人上海社会办医医疗队从上海出发驰援武汉。这是上海驰援武汉的第一支社会医疗救援队。他们随车还携带了一个半月的医疗物资,价值超过400万。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0KlK2BUicVAKbricMAsgTSpJwiagyrkbX6pPu4032Mbp2UrAhgmRAjoJyEQEkEFdmatRrGXzyzicJ0nhcss4SQVRSQ/640?wx_fmt=png郭辉院长

在送别会上,中央电视台、中新社、上观新闻等主流媒体纷纷到场,用摄像机为医疗队饯行——这几乎是每一名沪上社会办医人梦寐以求的高光时刻。然而,上海德济医院/青岛大学上海脑科医学中心院长郭辉教授的心里却是五味杂陈,自豪、担忧、感动……各种情感交织在一起。一方面,这批医疗队扛起了上海市社会办医承担社会责任驰援武汉的大旗,为整个上海非公医疗界争了口气;但另一方面,一旦有队员感染,他该如何面对职工和家属?此前,上级便下达了死命令:“绝对不允许感染,必须零感染!”
也正因此,尽管已经在送别仪式上为出征医护壮行,但临到车队出发,郭辉还是冲到车门前,右手抓着把手,左手撑在车上,犹如一个絮叨的父亲再三叮嘱“孩子”:“你们路上每2个小时就给我报一次平安。”“到了武汉,把我拉到微信群里,每天、每个人我都会问你们的,你们每个人都得给我回复一下啊!”“每天,让我知道你们是安全的!”

这段画面被出征的成员之一——德济医院ICU护士田定远悄悄录下,发在了抖音上,点击量已经破了1600万!
为什么沪上非公医疗派出的驰援武汉的力量都来自这家医院?在公立医院普遍“化缘”医疗物资的当下,它为何有这么大能量筹措到足够的医疗物资?2月20日,“医学界”独家对话上海德济医院院长郭辉,希望能找到答案。
上海市首支社会医疗救援队为何来自德济医院?
众所周知,武汉作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地区,集中了近70%的医护力量,尤其是急诊、重症学科更是重中之重。
社会办医作为中国医疗体系的重要力量,自负盈亏的生存压力下普遍选择医美、牙科、妇科等轻资产的学科。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医疗人才的不相匹配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多数的社会办医驰援武汉的可能性,而以治疗脑科疾病知名的上海德济医院/青岛大学上海脑科医学中心在急重症科室人才储备方面具备学科优势。
德济医院成立于2013年,建院之初就是按照三级脑科专科医院规模建设,以临床脑科学为主的“强专科小综合”的专科医院。虽然是脑科专科医院,但德济也建设了其他学科用来支撑脑科的发展,比如神经外科、功能、神经内科、神经康复、神经心理,还有急诊重症医学。
郭辉介绍道,医院成立7年以来,从团队培养到学科建设都做了很多积淀工作,“这些学科的成员里有现任全国主委1名,前任全国主委1名,10位医生是各专科领域里的全国委员,上海市各专业的委员有14人。”
在人才培养方面,德济医院是重点大学青岛大学的上海临床医学院,早在2016年开始就在医院进行本科班医学生教学。2017年,德济医院开始独立招收硕士生、博士生,这在上海市社会办医机构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而此次作为出征人员重点抽调的科室——急诊重症医学中心,更是取得了上海市医学会急诊重症专业的临床实践基地资质。“我们的急诊重症中心非常强大,有整个一层楼,ICU30张床位,不亚于三甲医院的重症学科建设。”郭辉的语气充满自豪感。
400万医疗防护物资如何准备起来的?
如果说,急、重症科室的人才是上战场的士兵,那么医用防护物资无疑就是盔甲粮草。古来行兵打仗,向来兵马未行,粮草先动。而“粮草”短缺也制约了相当一部分社会办医驰援武汉的能力。
这次出征,队伍随车携带了1个半月的防护物资,包括2万多只口罩、5000多套防护服、1000多副护目镜以及手套帽子若干,数量之多,种类之全,即使与公立医院相比也不遑多让。
郭辉透露,他一直通过4名在武汉工作的朋友时时关注着武汉疫情情况。尽管上海距离武汉有800多公里的距离,但他还是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新闻报道互相矛盾,疫情发展难以预料,一旦波及上海,后果难以预计。也正因此,他从1月18号晚上召开紧急会议,下达死命令:储备大量医疗物资,至少3个月!德济医院的采购团队虽然不理解领导的“直感”,但还是执行了命令,19号就开始着手准备大量采购医疗物资。
1月20日,8000只医用外科口罩采购到位。随后郭辉又立即要求追加采购:继续采购口罩5万只、防护服5千套、一次性手术隔离衣2万套、防护镜3000个……这些物资采购总花费超过400多万,不少同事对此很不理解,觉得小题大做,有点过了。
“18号我就想着手准备,但大家还很犹豫,甚至把我逼急了,我就把他们臭骂一顿,我就说,要是不符合判断到时退货也不迟。大家也就同意了。”事实证明,身为院长的郭辉的确抓住了转瞬即逝的战机,因为24号再下单采购的时候已经抢不到货源了!
相比公立医院平时依赖的国家定点的供货渠道,社会办医物资采购渠道更多、也更灵活。
郭辉几乎发动了海内外所有人脉资源去采购医疗物资,比如在美国、韩国、巴西、印度、德国等的同学朋友、君联资本、科大讯飞、联想控股……“无论是微商还是别的电商,他们发发微信就能联系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供货既快又多,只要联系到卖口罩等医疗物资且符合采购标准的就都买下。这比公立医院依赖国家的供货渠道强大多了,效率又高!”
在医院四处采购的时候,郭辉收到了一条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和·耶鲁全球领导力培养计划“办公室的捐赠消息:从芬兰发来1860款N95口罩。据了解,其捐赠的第二批物资也已经在发货路上!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0KlK2BUicVAKbricMAsgTSpJwiagyrkbX6pK8nib7N70a38Tq8y3bHd1pibhuqzXATeZicT6rXdh8PPDhaMLyB4gMrCQ/640?wx_fmt=jpeg捐赠聊天记录
除了来自国家机构的捐助,一些来自社会的捐助也让郭辉感动不已:“在社会灾难面前,中国的老百姓还是非常善良、非常淳朴的。我跟你讲,我有400公斤消毒液、将近1万只口罩都是老百姓搭配送的,就像我去菜场买了2斤青菜,他送你几颗小葱,但这个口罩价格远高于小葱。这不是送,是捐赠!我们给每一位捐赠者发个捐赠证书,即使是几瓶苏打水......”
支援离疫情引爆点-华南海鲜市场近在咫尺的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
上海的9人医疗队带着这些物资奔赴武汉。
“当初派出9名队员就是想让他们组建团队进入一个重症病房的。现在他们的精心治疗下,已经有3名患者脱下呼吸机,用面罩呼吸就行了。”
这批队员最大的不过33岁,最小的也才21岁,却都有丰富的急重症救治经验。医生均为主治,护士均为主管、高年护师,他们支援的医院正是距离疫情引爆点-新冠肺炎暴发的华南海鲜市场最近的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
医疗队主力为重症患者抢救翻身

出征前4天内,队员在谢致、刘晓利教授的带领下进行了严格规范的培训。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疗、诊断和鉴别诊断、呼吸衰竭的处理和呼吸机的使用,以及如何在隔离病房展开救护工作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你们谁(敢)感染,我把你们脑袋拧下来,跟你们算账!” 爱兵切,用兵狠。郭辉温暖戏谑地反复告诫出征队员只要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随时连线上海本部,组织专家及时解决!
逆行中的社会办医人,边挣扎边驰援!
与郭辉院长将近1个小时的访谈中,笔者明显感觉到这位社会办医人身上有一种强烈的为医者的使命感和社会担当,而多年社会磨砺和经历也让他身上多出一两分独立团长李云龙式的“匪气”。
“国家培养了我们这些医疗医护人员,(我们)平时碰到不公平的事也会唧唧歪歪、甚至大骂一顿。但是当社会灾难来的时候,这份职业的社会责任,你就得承担!你不承担,难道让那些不学医的去承担吗?这是不可能的!”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0KlK2BUicVAKbricMAsgTSpJwiagyrkbX6pRjz1DMjI4cYXDMRNHicNzb3HX8Cl9oeLNtafh9l6ryx4jPibTx27ZbJA/640?wx_fmt=png图片来源:郭辉院长给全院职工的一封信
一直以来,虽然国家一再发布政策,对社会办医放宽条件,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氛围,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雷声大雨点小,歧视仍然存在。
郭辉在车队出发前曾试图联系高铁部门,希望通过铁路部门将医疗物资运送至汉口站,但一直迟迟没有收到回复,不得已只好开车运送物资。而公立医院医护出征武汉,交通、物资都有统一安排保障。
出征的医疗队员在武汉支援期间的薪酬全部由社会医疗机构自己承担,而国家发布的针对疫情一线医务人员的福利补贴:

[*]2月14日14时,国新办举行疫情防控最新进展及关爱医务人员举措发布会,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表示:对参加一线疫情防控的医务和防疫工作者,按照风险程度等因素,分别给予每人每天300元、200元补助,这个补助资金由中央财政全额负担。
[*]23个省、市先后出台优待一线抗疫医护的政策,从职称评聘、津贴发放、职务晋升、小孩入园入学、疗养待遇等方面,给予特别照顾。

这些,社会办医机构也统统无缘。
“有些心寒的。”郭辉说完这句,语气突然戛然而止,似乎有些哽咽,陷入很长一段沉默……
“医学界”试图打破沉默:400多万的医疗投入是否全部由德济自己承担,会不会遇到资金困难?
郭辉回答:“这种运营盈亏肯定要自己来承受的,肯定是亏得一塌糊涂了。不然的话,为什么大部分民营机构都不愿报名?肯定是损失很大。”但随后又话锋一转,像是自问自答,“但是你这样光顾损失,你就没有(承担)社会责任了,对吧?”
疫情中,唯一没停门诊、急诊的民营医院
除了派出医疗队支援武汉,上海德济医院/青岛大学上海脑科医学中心也是上海为数不多、达到医疗防护标准仍在继续开业的医院。
“我们有可能是全上海唯一一家从没停过急诊门诊的民营医院。我们已经做了好几台脑外科手术、脊髓脊柱手术了。”郭辉坦言,尽管国家号召非必要门诊停诊、手术延期,但这对德济医院影响并不是很大。他强调,政策不是强制的,但必须要达到甚至高于国家的防护标准。此前普陀区卫健委数次来暗访检查医院,评价医院防护做得非常到位。
如今的德济医院只有两个入口,分别是急诊通道和门诊。所有进入医院的患者都必须先待在大厅的隔离区,静坐5分钟后检测体温。在住院前,按照“九大组合拳排查措施”,医护还会询问一遍患者病史、再测2次体温,并进行血常规、肺部CT。以防万一,医院还特地采购了3000份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对每一位入院患者筛查。
“只有在严防死守的前提下才能积极地恢复门诊、手术,但关键是严防死守!我们医院设置了‘9大组合拳’进行排查,是远高于国家标准的。”郭辉表示,甚至有2家三甲医院看到‘9大组合拳’后向他要了全版内容回去借鉴。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0KlK2BUicVAKbricMAsgTSpJwiagyrkbX6pUia9uTnv6t7j0MGSJKKic6a2Lfq7basYgKmJA0RR4HAYWwx4WtIP8WMw/640?wx_fmt=png“9大组合拳”部分截图内容
也正是这种严阵以待的防控态度和严密的措施,让德济医院敢于接诊在1月21日(武汉封城前2天)由武汉市120急救车辆专程送过来的一名高位截瘫患儿一家三口。
“我当时就封闭了整一个病区,连夜从家里跑出来接诊,整整三周没回家睡在医院里。现在他双腿也能抬了,也能自主呼吸了。”郭辉回忆起来还是记忆犹新,这件事先后被《文汇报》、《解放日报》、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平台等多家官方媒体报道,甚至后来,他还收到了一封来自中国创业教父、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的亲笔信: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0KlK2BUicVAKbricMAsgTSpJwiagyrkbX6paFA99oQCOYaE3vZW8hYkhb1L33HsOZziaEOiaEn7py873f4134bSLIsw/640?wx_fmt=png
“这件事不知怎么就被联想集团柳传志先生看到了,他鼓励我们去做这样的事。所以你问我当初派遣队员驰援武汉有没有犹豫过?万一感染了怎么跟员工、领导交代,就这一点犹豫过,其他真的完全没有。”

来源:医学界智库
作者:姚远责编:崔佳慧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0KlK2BUicVALXiabRxE8XyP6bojOZ3wLuQpQEibrNxkhJLwTQS8dXasiaJrxL7XPicPwlo5icy6Gicsk3ZrQJpVdwjfgw/640?wx_fmt=jpeg

阅读 1.1万

在看147




http://wx.qlogo.cn/mmopen/xwLnql5mKqvfS31f0ZjIUqbootS1BjM7fMMp4lR7X5Y9icsEtK66CYUpNUm8qicpJG9uQtnia1PPMXXZicYuibUibQtZ4B27OImmWe/132
写下你的留言



精选留言

[*] 26
吴晓安
http://wx.qlogo.cn/mmopen/Q3auHgzwzM5LSfnr8W9Depr4ICJ7rUXcXVjrujBExty8ByX5QFxOwMcdbZiczMkHrZ9uDCqY1icnuCWa1btHshgA/96

我们黄山昌仁医院也是民营医院,在疫情之初就作为黄山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医院清空其他所有病人,专门收治新冠肺炎病人,这也提现了民营医院的价值和社会责任感。

[*] 20
王子敬-脑外科医生
http://wx.qlogo.cn/mmopen/7m76z6m86whWsJRZHU6otl4DXbqwiaoO9dbZr0DgN3ajgo0EPjsY30TF46NfQbfcefzK1L0dmSXFSKTjA8BYuibBbBH1mKYOFt/96

上海德济(脑科)医院做的很棒!

[*] 20
全球911首席大湾区核心智库
http://wx.qlogo.cn/mmopen/ajNVdqHZLLCwj2QA7eeKhU74UC7LRztogIiafJSYXGXZsvqN7GjVuLrnBYvJuicAicrc9QHRyIgg1Nib6s8gKf2h0Q/96

民营医院,终于来了!看来,中国是名符其实的汇聚各方力量共同抗疫的!东由

[*] 18
郭传辉
http://wx.qlogo.cn/mmopen/ZqDaDiccbgkg0NWcLvfaERs6hdzwg8NgV0v3m1CAmu5kfn6esdmCP48ErfhibxNGfbPQxuYVq7ROIbNE0ovhoKicZ4zVOgbrnJo/96

有社会责任的民营医院

[*] 15
卢旺盛
http://wx.qlogo.cn/mmopen/7m76z6m86whWsJRZHU6otlfoTL571pibtbZ4tOpWiatnOkQS6ae3S55HB8D1MZ27IDo82iaBhiac7OxoVUZlZ6IpMJGzDvaMZ0Lt/96

医者良好的大局观应包括公共卫生意识,同时要承担社会责任。这才是真正的医者

[*] 12
幸福庄园 liz
http://wx.qlogo.cn/mmopen/xwLnql5mKqvfS31f0ZjIUhsaNUOeNZq5gnwBseU9JytfcIcTJGUu3oabax7Xiaia6meEdPj09CvBdAzkKHvMneEe6hyd9MicveF/96

杏园出良医

[*] 9
湖北武英药业桂花
http://wx.qlogo.cn/mmopen/7m76z6m86whWsJRZHU6otqVVLDkEs0fhmqWUGK92gy9lByrOy81ZrJj8lBDHGPwJfBZ5GBL6fmYqXBVbFxbiaPuX6d9cx6YDF/96

在疫情期间,不但是民营医院是这样,我们的药店一样是这种情况,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准备,所有的损失都是自己承担,每天总担心有员工感染,而且每天还有应付不完的检查,填不完的表格,有时相同的内容要做不同样式的表格,因为是不同的部门要

[*] 8
小波微步
http://wx.qlogo.cn/mmopen/xwLnql5mKqvtO454VZib1uC395bjz60dCPK8xnPRwYOsOulJcMFOntoS9f1r1rnMqoIcUoPiboibrrObG1nSasctWTYUBLlibEeR/96

尊重社会医疗,资源对等

[*] 5
懿宸
http://wx.qlogo.cn/mmopen/ZqDaDiccbgkgcY12Fibq8YicN6YjMDxNhlDetCFaq6LImSXZG0GLGIxkicDV8z0uTbMjoHh3iaRL0FX8K8P70yvib84A/96

还得需要国家政策的倾斜,让大家愿意付出

[*] 4
Andy
http://wx.qlogo.cn/mmopen/PiajxSqBRaEIAwJwe8KdHgGVkmYn0IjNtSic7KaeUSefNRORZwAd8YhHKYdHDQMtCCfEqI1ia2kYf8cDeOYwRhTIg/96

医护人员没有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之分,救死扶伤是天职

[*] 2
乌兰 云
http://wx.qlogo.cn/mmopen/VcVhiaKZicOZ5TX5HibOQWGibVlZoYltz4mSDLxTBuAdRHiaBebcbO1NqnicXSf7PDyrVfTNwLgG04rpeg7iaWmUibV8CibDJ69ib2EibEX/96

讲真话,办实事。被尊重是从尊重开始,敬畏生命敬畏规则。困难面前不分伯仲,历史会记住你们,加油(ง •̀_•́)ง!








程信敏 发表于 2020-3-6 06:27:44

本帖最后由 程信敏 于 2020-3-6 06:29 编辑

凌晨里的ICU:活着意味着一切

界面新闻
2020-03-05



记者 | 何雾
编辑 |
1
在咪达唑仑(一种镇静剂)的持续作用下,这位73岁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已昏迷数日——她的血氧饱和度一度低至60%,黏液充斥着她的肺部。
每4个小时,护士们会对她进行一次镇静评分,用轻拍和呼唤名字的方式来测试她的反应。在她最危险的时候,重症医学科主任范学朋为她接上了全院唯一一台ECMO(人工肺)。这台数百万元造价的设备体外接管了患者的肺部,通过静脉向患者的脏器运送氧气,并泄出二氧化碳。
这是武汉市第一医院3楼ICU负压房内的景象。它危险重重,被层层包裹。进入这里的患者,致死率高达67%。
范学朋穿过一楼空荡荡的大厅后,通过扶梯抵达3楼ICU门外。发放物资的护士们早已备好防护设备,他必须小心翼翼,严格按照流程穿戴它们,避免任何部位暴露在高浓度病毒中。整个过程通常需要消耗30分钟。以护士们在每个人前胸、后背上写下他们的名字,范学朋的称呼是“BOSS 范”。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1408809475/641



护士们相互写上名字,以便辨认。摄影: 鲁巷
他推开蓝色大门,便是另一个世界。在这间20平方米的ICU房间内,患者被机器和导管包围。从鼻腔进入的气管插管深入她的体内23公分,胃管则深入100公分,直抵肠道。这一切,她一无所知。
她虽仍身处险境,但病况已有好转。为了增加她的身体活性,迫使她陷入昏迷的镇静剂已减至40毫克/小时。例行寻房时,范学朋拍了拍患者的臂膀,呼唤着她的名字,又凑近她,翻开对方的眼睑。患者没有反应。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1408809476/641



凌晨3点,范学朋正在针对患者的病情交代工作。摄影: 鲁巷
护士们开始为患者翻身。这通常是他们交班后的第一项工作。为了避免长期卧床所引起的褥疮,护士们用枕头改变患者的体位,使她的身体侧往不同的方向。患者身无一物,以便导管插入。她像一艘船那样停滞下来,寂静,沉重。为了“保留患者的尊严”,翻身的时候,护士们用蓝色毛毯遮住她的私密处——这是ICU病房里的惯例。
另一个惯例关乎时间的力量。ICU负压房被数盏灯光照亮,除了蓝、白,再无他色。监测设备和导管是冷的,取血针是冷的,只有病榻上昏迷的患者是热的。这两间负压病房没有窗户,门总是紧闭。对于危重症患者来说,外面的时间没有意义。护士们说,待到患者生命特征完全平稳、恢复神智后,他们会在夜里尽量减少对他们的打扰,只留一盏床头橘黄色的小灯,“以便让他们知道日夜。”
翻身这样的体力活需要四个护士协作。防护服里的人们早已被汗水湿透。房内只有仪器的运转声,但他们交谈时,还是要贴近彼此。
就在护士们为患者翻身时,她的右脚轻轻颤动,随后她慢慢睁开了眼。护士急匆匆叫来了正在门外电脑上查看病历的范学朋。他又凑近看着她,他们四目相对。范学朋明白,这位73岁的患者病情正逐步平稳。而她的病友——隔壁负压病房里57岁的患者,情况也正在好转,新冠肺炎导致的缺氧使她总是无意识地睁眼,护士们便用湿纱布搭住她的双目。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1408809477/641



护士们正在操作复杂的监测设备。摄影:鲁巷
这位从医十多年的重症医学科主任说,“活着意味着一切。”他必须细致缜密,并且快速地来做这道生死判断题。
现在,人们对于新冠病毒的认知仍然有限。范学朋说,新冠病毒的可怕之处,是没有特效药。“大部分人要靠自愈。”其中氧疗、营养补给和抗菌最为关键。SARS疫情后,人们的共识是不要大剂量使用激素。“而这一次的共识是,不要所有人都用激素。”
他见证了武汉疫情从开始到爆发,再到如今“床等人”的整个过程。2019年12月末“不明原因肺炎”爆发后,作为业务领头人之一,范学朋带领着同事们从本院辗转多地,参与定点收治患者的武汉市第五医院、雷神山医院救治工作。随后,他又回到这里,参与搭建第一医院新冠肺炎患者收治病区。
这个身处疫区中心的医院,很早便建立了规范的发热门诊。疫情之初的1月5日,一医院将散落在各个科室疑似病例集中管理,并让前去诊治的医护们穿上了防护服。就在1月10日,范学朋也在临床发现多个病例并没有华南海鲜市场接触史,他提醒同事们,要注意聚集形态发病病例。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一医院医护人员们感染的风险。直到现在,在范学朋所在的重症医学科80多名医护人员队伍中,仅有3名人员感染,且都是轻症。现在,他们都已被治愈并归队。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1408809478/641



范学朋正在观察患者的病情。摄影:鲁巷
现在,已经不是他最劳累的时候。1月24日除夕,范学朋领着8个医生和20多名护士来到武汉市第五医院时,一夜便收治了60名患者。他们连续工作了24个小时,出舱时已几近虚脱。
他通常会在上午9点进入隔离病区,中午出舱,下午参加会诊疗会议,处理管理上的工作。病人症状有变,他还要时刻待命入舱,索性在医院对面仍在营业的酒店开了一间房,在最短的时间里赶赴病房。
这本不是他的夜班。他仍然选择深夜巡房,以便目睹“夜里真实的情景”,查看患者病情,并与下属们在一起。他觉得,武汉现在一线的护士比医生更稀缺,“了解你的战友,理解他们的辛苦。”
他很早便把儿子送回了湖北黄冈老家。儿子已经14岁了,父子俩每天会通视频电话,聊聊这一天的生活。范学朋说,疫情发生后,纵然穿着防护措施,医护们还是会害怕。“自己倒下是其次,家人倒下才是致命的。”
为了避免风险,大部分的护士也选择在医院暂住。院方将他们安置在腾空的三人间病房里。护士程诗雨也将20个月大的儿子送去了老家蔡甸区,丈夫则留守在武昌的家中。他们通常也会在晚上7点拨通视频电话。夫妻俩常常沉默无言,看着屏幕里的儿子吃饭,玩耍。
她第一次跟儿子分开这么久。刚刚分离的那几天——比如大年三十的那天晚上,程诗雨刚刚看见母亲抱着她的儿子出现在视频里,眼泪便忍不住地流了下来。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1408809479/641



护士们必须时刻监测危重症患者们的体征变化。摄影:鲁巷
一个多月过去,母子俩也都习惯了这样的见面方式。父母给外孙看她穿着防护服的照片:“看,这是妈妈。”儿子便形成了这样的认知,每次在电视里看着抗疫前线穿着防护服的人们,他便会指着屏幕喊:
“妈妈。”
程诗雨和丈夫相识5年。他们会在儿子睡觉后继续聊一会儿。女主人会在这个时候指使丈夫去做家务。以前每逢于此,他时常会试图反抗。现在,他总会爽快地答应她。他们也数月未见,程诗雨说,疫情也深刻地改变了他们。
护士们通常会在凌晨1点半到达病区。为患者翻身的工作结束后,他们还需要给患者抽血、在泵里续药,或者为其做气压治疗,以阻止患者因长期卧床而导致的静脉血栓。
他们还将持续地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一般而言,体温和血糖等常规监测的周期从1到4小时不等。对于危重症患者来说,血氧饱和度等重要指标则需要时时检测。这意味着护士们需要长久盯住数值。他们记录患者们体征所发生的一切变化,以便通知医生判断。
现在,两名躺在负压ICU房内的患者,体征已逐步平稳,医护们也将迎来最难熬的时光。
程诗雨说,忙碌的时候,他们感受不到防护服内部的沉闷和身体的疲乏。“稍微轻松下来后,各种痛苦便随之而来。”他们的衣服早已湿透,在防护服里会闻到身子发出的馊味。长时间的压迫式佩戴口罩,带子会像刀子一样割在耳朵上。当他们停下走动和体力劳动时,会感到衣物贴身的冷。凌晨5点,他们普遍感到饥饿和口渴,伴随而来的是胃部疼痛。但这些感受,他们不能说出来。体感的痛苦,会像“传染病”一样传递给在场的其他人。
范学朋没有表露痛苦。这一夜的工作快要结束了,他又坐回了办公桌前。时间已近6点,早班的金医生推开了病区的大门。他们先后来到两位患者的病床前,范学朋给她详细交代了接下来4个小时里的注意细节。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1408809481/641



倒数第二段 范学朋的摄影作品,被摆在病房外面。摄影:鲁巷
他随后退出了病房。他曾经在交流学习时拍摄过国外的风景,便把照片挂在科室的走廊上。这些来自波士顿、荷兰等地的风景照被他嵌入红色相框内。他穿着防护服路过这些风景时,会抬头看看这些生机勃勃的自然事物。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战役情】抗防新冠病毒肺炎中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