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二程 元谭 朱卷
查看: 158|回复: 1

程家庵佛堂序略

[复制链接]

905

主题

1229

回帖

7648

积分

版主

积分
7648
发表于 2024-9-6 08: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程家庵佛堂序略                              
(清)程正朝 撰

    稽吾程氏佛堂自大明正德年间公祖天雄、天玺以宝积里九甲地名狮子岭修立佛堂曰:“程家庵”,号“古佛岩”,名“兴山寺”,将周围山场田土舍入寺内,以作焚献之资,至万历年间尚钦公补修佛,铸钟建鼓。及崇祯甲申,献贼屠戮,公祖嘉贵避居黔南,康熙癸丑,一宾万民公还川省墓,步入佛堂,庙宇虽颓,孤僧天监,麋鹿同游,龙蛇共卧,焚献不置,因将双河旧基与侄程鹏等,共为祖屋祠堂,招佃收租,清明同为祭扫。及杨家坝插业居住,万民公复令子安国、安藩、安世与侄程鹏、程诰、程京等于康熙丙申年创修前殿,丁亥年修大雄殿,丁巳年又补修两廊,装修佛殿,同为建鼓。住持僧通复尤嫌佛田偏窄,于雍正丁未年,三房公祖世英、世朝、世聪等又将祖屋长冲沟田土一段复舍入寺,补为焚献之资,自此灯光普照,施主之福寿增延,佛火长明,觉院之山门震靖。至佛光住持,不守清规,兼及嘉庆戊巳(?)河北贼匪为乱,县主张人龙堵御江口,传谕四乡修寨避难,僧佛光乘乱花销。及嘉庆辛壬(?)贼匪扫灭,庙宇将倾,吾入庙省视,冷落难堪,因慨僧佛光越规犯矩,不如僧天监克守三宝,有光于程家庵佛堂香火焉。特为作诗二律,以表僧行云:赞僧天监二首。     孤僧独自坐禅房,性见心明守佛堂。修我菩提归正觉,任他贼寇反阴阳,朱门白屋肝涂地,红粉青楼血染裳。运转群生登彼岸,婆罗花放满园香。  岁逢甲丙血流红,满眼山河一望空。荒径野田尸塞路,幽岩古寺鬼敲锺,堪誇烈女凌霜志,可惜元戎汗马功。惟有孤僧无劫运,莲花涌瑞化长虹。  外批:劣僧佛光不守清规,于乾隆庚戌、辛亥,有贡生之子袁应鼎使光假充文童入场考试,至嘉庆辛酉、壬戌贼匪平息浪尽,费愈盛。至道光丁亥,内有程涛、程永绅借寺挟忿兴讼,外有陈可智、陈启书借寺往来骚扰。至庚申、辛卯有程永忠、程玉尧、程大兴将茅莱山土主庙道人陈接至程家庵主持焚献,将银揭当退佃,还佃收租,佛光踪迹不知所之。自此程家庵佛日增辉,法轮常转,香火辉煌。特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5

主题

1229

回帖

7648

积分

版主

积分
7648
 楼主| 发表于 2024-9-6 08: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导言】《程家庵佛堂序略》选自同治抄本璧山《程氏族谱》。程氏祖籍重庆府巴县宝积里九甲(清初属巴县祥里依来乡,后被划入璧山县),是当地的土著望族。在《程氏族谱》中,保留了不少有关明末清初移民避难、复业的文献,其中值得一提的便是这篇《序略》。《序略》中所提及的程家庵,是程氏家族所建立的“私庙”。这种私庙往往和其他类型的庙宇不同,它兼有家族祭祀和宗教信仰的功能。宗族作为“山主”,有权参与寺庙的产业管理和僧人的聘请。在明代的四川,这样的“私庙”数量众多,诸如渠县谢氏的“璧山土主庙”、江安陈氏的“天祠”、南溪牟氏的“牟家庵”等等。尤其是“天祠”这样的称呼,在四川明代家族文献中比较常见,看上去庙以祠号,但实际上供奉的是佛教神灵。类似程家庵这样的“私庙”,并非巴蜀独有,在其他地区也广泛存在,实质上可以视作明代礼制改革前,宗族形态的一种表征,和“大礼仪”前后逐渐形成的以宗祠为中心的宗族形态有着明显的不同(相关的论述,可以参见郑振满教授对莆田平原的研究)。在巴蜀地区,经过明末清初的动荡,在移民复业的过程中,家族对“私庙”的重视,很明显带有“确权”的意味,这使得家族和寺庙之间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得以延续。然而令研究者颇感兴趣的是,虽然在清代礼制的普及对这种关系不断在予以冲击(许多家族要么将寺庙改做公庙,要么就对传统的礼仪进行正统化的修正,如蓬溪赖氏便在清代将具有道教色彩的家族清醮会改为了儒家色彩的清明会),但这种传统并没有彻底消亡,反而是通过各种形式,有机地融合到现实社会结构中。这种礼仪实践,从更大的层面来看,超越了明清易代的社会断裂,更多地体现出另一种巴蜀社会结构转承渐变。(陈伟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程氏文化网

GMT+8, 2025-5-4 01:45 , Processed in 0.60302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