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二程 元谭 朱卷
查看: 2190|回复: 1

程氏会通谱序 (新安程氏诸谱会通序)

[复制链接]

93

主题

181

回帖

719

积分

版主

积分
719
发表于 2019-12-20 21: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程氏会通谱序
(新安程氏诸谱会通序)



      会通谱者,新安程氏会诸谱而作也。程之得姓也以国,由伯符公始。后曰休父者,为周宣王司马,勋烈之盛,诗人歌之。春秋时,诚信侯婴保赵孤、立奇节,至舍身以取义,犹人所难者。历秦汉魏晋,显于时者,不可一二数,族派甚繁衍,有望广平者,望安定者,而广平之程,独最天下,此程氏之盛于江北者也。
  其迁南而居新安者,又由元谭公始,东晋大兴二年,公由广平太守假节守新安,有德于民,及代,遮道请留,卒不得发,诏褒嘉之,赐第于新安之歙邑,子孙遂家焉。传十三世而为灵洗公,谥忠壮,当梁侯景之乱,捍州里于难而保全之,晚佐陈高祖定天下,论其勋烈,固已定配太庙,乡人义而祠之,亦百世不忘,可谓盛矣。按谱,公有二十二子,有散居鄱郡者,有播迁江北者,然居本郡者为多。
  至唐季,有检校御史中丞都使公沄、检校祭酒岩将公淘,为忠壮十三世孙,兄弟八房,传派最盛,有为宰相枢密者,有为御史大夫者,有为尚书学士及状元者,有以道学鸣于时者,有以资产雄乡邑者,布列郡之名乡大村,凡数十处,是又轶广平而最天下矣。
  惜乎各自为谱,未有会而通之者焉,能会而通之者,今于程君文实见之。文实为歙槐塘人,于八房为汾公后,宋相文清公六世孙也,尝辑先相手泽遗翰,刻而传之矣,复念忠壮勋烈足以振耀千古,纪之者惜无全书,于是日穷月览,旁搜远採,编成行实源流十卷,溯而上之,若元谭公之善政,诚信侯之忠节,无不备述,衍而达之,我新安云仍之贤者、显者亦附焉。书成,士林诸君子大加賞歎,凡程氏子孙,无问远近,各求一帙,以究观先世勋名德业之盛,于是,各以宗谱质之,文实遂得参互考订,而有以成其会通之谱焉。已会通者若干谱,其源同,其派通,无可疑者也。未会通者若干谱,源派非尽异也,其间盖有原谱亡逸,后人补缀而失其真者,亦有止从所知编起,而于远代莫可考者,若是咸阙之,列作外谱,以俟后人。其已会通,固宗盟是笃。而未会通者,亦不敢外焉。此文实编集之志也。
  嗟夫,会者会其源,万殊而归于一本也,通者通其派,一本而达之万殊也。挈其要于前,诸谱之明公、贤士、义夫、节妇,咸表而出之,可仰而可法也;详其目于后,各谱之分支衍派、亲疏远近,备述不遗,可考而可念也。呜呼!观是谱者,当知其规模之宏大,又当知其取舍之谨严,而于尊祖敬宗睦族之道,自有不可得而忽者,人伦之明,风俗之厚,又岂不由於是乎?予于文实相知甚深,嘉其用心为可尚也,故为之序。

  时景泰二年仲春既望歙邑棠川鲍宁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

主题

136

回帖

2421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21
发表于 2025-7-16 07: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会通谱》是新安程氏将各支家谱汇总编修而成的。程氏得姓,是因受封为程国,始于伯符公。后来有休父公,任周宣王的司马,战功卓著,连《诗经》中的诗人也曾歌颂他。到了春秋时期,有诚信侯程婴,保护赵国的幼主,立下奇节,甚至以舍身取义,这种高尚行为是常人难以做到的。自秦汉魏晋以来,程氏历代都有杰出人物,分支广泛,其中以广平和安定为最著名。而广平的程氏,在天下最为显赫,堪称江北程氏之盛也。

程氏南迁到新安,是从东晋大兴二年太守元谭公开始的。元谭公由广平太守调任新安,深得民心。任满离任之际,百姓拦路请求他留下,朝廷下诏褒奖他的德政,并在歙县赐宅。从此子孙便定居于新安。传至十三世出了程灵洗公,谥号忠壮,在梁朝侯景之乱时,守护地方免于战乱,保全了乡里,晚年辅佐陈高祖平定天下,功绩卓著,已被列入配享太庙之列。乡人出于敬仰,自发祭祀他,世世代代不忘其恩德,实在是程氏家族的一大荣耀。据家谱记载,忠壮公有二十二个儿子,有些迁居鄱阳郡,有些迁往江北,但仍以留居本郡(新安)者为最多。

到了唐朝末年,有两位显赫人物:检校御史中丞程沄、检校祭酒岩将公程淘,是忠壮公的十三世孙,兄弟共分为八房,传承广泛,人才辈出:有的做了宰相、枢密使,有的是御史大夫、尚书、翰林学士和状元,也有以道学著名当世者,更有以财富雄踞一方者,分布于郡中名乡大村多达几十处。这已超越了广平程氏,可谓程氏之最盛者也。

可惜的是,各房各修家谱,未曾统一编纂。直到如今,这样的合谱之功,终于在程文实先生身上实现了。程文实是歙县槐塘人,属八房中的汾公之后,是宋代丞相文清公的六世孙。他曾整理先祖丞相的遗著并付印流传,又深感忠壮公的功绩应当被千古铭记,但原来的记载残缺不全,于是他日夜研读旧谱,广泛搜集资料,汇编成十卷,题为《行实源流》。追溯祖先政德、节义,如元谭公的善政、诚信侯程婴的忠烈,皆详细记述,并延伸到新安历代贤达之人也附列其中。

书成之后,受到士林众多君子的高度赞赏。凡属程氏子孙,无论远近,皆争相求得一部,以便了解祖先的功绩与德业之辉煌。于是,大家纷纷拿出各自的宗谱与之对照,文实得以互相参校、考订,由此形成统一而系统的《会通谱》。已成功会通的家谱有若干种,源出一致,分派清晰,没有任何疑问。尚未会通的家谱,也多是因为原谱佚失,后人修补不实,或仅凭所知而未能远溯先祖,凡此皆暂列为“外谱”,以待后人进一步考证。对于已会通的部分,自然被视为宗族正统,而尚未会通的支派,亦不敢排斥在外。这正是文实先生修谱的用心所在。

唉,会通者,是要统一其源头,使万千差异皆归于一个本源;贯通者,是要厘清其分派,由一本而通向万殊。《会通谱》前段记载着各谱中的名公、贤士、义夫、节妇,皆为后人楷模,令人敬仰、可资效法;后段详细分列各房分支、亲疏远近,记录周全,皆可查考、可怀念。

呜呼!读此谱者,当知其编纂规模之宏大,更应知其取材之严谨,对于尊祖敬宗、团结宗族的意义,自当不容忽视。而从中体现出的人伦纲常、淳厚风俗,难道不是也由此而来的吗?我与文实交情深厚,深知他此番用心,实在令人敬佩,因此特为之作此序。

明·景泰二年(1451年)仲春望日
歙邑棠川人 鲍宁 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程氏文化网

GMT+8, 2025-8-18 06:55 , Processed in 0.15344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