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二程 元谭 朱卷
查看: 2513|回复: 6

富溪程氏族谱序

[复制链接]

93

主题

181

回帖

719

积分

版主

积分
719
发表于 2019-12-20 21:5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富溪程氏族谱序
姓氏之说不知自何而始,及见於经,则曰别生分,类曰锡土姓。传以为天子X国,因生以赐姓,有以土为氏,以封为氏,以名为氏。以土为氏者,炎帝之姜、黄帝之姬。以封为氏者,文王封子时叔於沈,其后为沈氏;晋穆封少子成师於韩,其后为韩氏。以名为氏者,陈伯袁之后为袁氏,卫公子惠孙之后为孙氏。又或以官为氏,以物为氏,不可以一二数也。盖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如水之有源、木之有本,虽历数千百世之不紊者,以其有考矣。呜呼!谱牒之不究也久矣。王之氏一而有元城、宜春之殊,刘之氏一而有陶唐、奉春之异,非不欲知其所自出,盖世远蔓延,莫得而详矣。余假守新安,实为朱子阙里,意其必有渐X之俗独厚于他邦者。一日,有以程氏族谱来见,求为序其编首。余阅其谱,出自有熊氏之后,至周成王时有若伯符者受封广平郡,得国于程。自受封以迄于今,凡二千八百八十余载,其中虽显晦不齐,得其志以行其道者,亦时得一二焉。其十四世婴者,是受知於赵朔,遂与公孙杵臼谋存赵氏之孤以全忠节。及晋元帝南渡,其四十六名元谭者为新安太守,有仁政及民,及瓜而代,相与遮道留之,遂诏赐宅于郡之河西以居焉。五十九世名灵洗者居于黄墩,仕梁陈间,以征伐树勋,谥曰忠壮,至今庙祀其地。此其最显者也。至后唐乾符间,七十三世名渝者避黄巢之乱,遂隐云溪。七十六世甸炳者始卜筑于休宁富溪以居之,今十三世名常独有志於继述,於所居之里筑室以奉先世之祀,且次其先后远近而为谱,凡宗党之昧其所自者咸授焉。昔老泉谱苏氏之族而曰:观吾之谱者,孝悌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及为族谱亭记,贬其俗之不义者至以大盗斥之。今观常之为是谱也,视昔人何异?诗曰: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异日将见自身而家而国,一为仁厚之俗,亦守土者之所乐闻也,於是乎书。
至正戊子重阳后三日  朝散大夫徽州路总管兼管内劝农事護都答儿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

主题

181

回帖

719

积分

版主

积分
719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0 21:5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富溪程氏谱上记载与别处略有不同哦。上面红色字处就与一般的谱记载不同,为何矮了一世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23

主题

1万

回帖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59008
发表于 2019-12-21 01: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六名元谭者为新安太守”丢了一个“世”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23

主题

1万

回帖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59008
发表于 2019-12-26 05: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程光华 发表于 2019-12-20 21:59
富溪程氏谱上记载与别处略有不同哦。上面红色字处就与一般的谱记载不同,为何矮了一世呢?
...

历史学作为一门科学,具有客观性,但是我们在运用历史的时候,要有选择,有我们的价值判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

回帖

62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62
发表于 2019-12-26 21: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文字版的读起来舒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1101

回帖

389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891
发表于 2019-12-27 08: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程光华 发表于 2019-12-20 21:59
富溪程氏谱上记载与别处略有不同哦。上面红色字处就与一般的谱记载不同,为何矮了一世呢?
...

求同存异。每个先人在获取资料的时候,肯定会有不同的资料来源渠道。所以,造成在编纂宗谱的时候,就会把这些资料给编写上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

主题

137

回帖

242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23
发表于 2025-7-15 07: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富溪程氏族谱序》是元代官员护都答儿为富溪程氏家族所作的族谱序言,具有浓厚的史学与家族伦理意味。以下是它的现代文翻译:

关于姓氏的起源,不知道始于何时。等到在经典中有所记载时,就说是根据分封而设,或是因赐予而得姓。传说中,天子分封诸侯之国,因其所居所生之地而赐以姓氏,有的因土地封邑而得姓,有的因封号得姓,有的因名号得姓。

例如:因土地得姓的,有炎帝的姜姓、黄帝的姬姓;因封号得姓的,如周文王封他的儿子叔于沈,其后人便姓沈;晋穆侯封其幼子成师于韩,后人便姓韩。因名号得姓的,如陈国国君袁的后人姓袁,卫国公子惠孙的后人姓孙。还有的以官职为姓、以物品为姓的,不胜枚举。

“姓”是用来统摄祖先来源的,“氏”是用来区分子孙支派的。这就像水有源头,树有根本一样。即使历经几千百世不紊乱,是因为有可考的谱牒记载啊。

唉,族谱不修、不考究,已经很久了。比如同是王姓,却分为元城王、宜春王;同是刘姓,又有陶唐刘、奉春刘的不同。并非人们不想知道祖先的来源,只是年代久远、分支繁多,难以一一详尽罢了。

我曾在新安(今安徽歙县)代理官职,这里正是朱熹的故乡。我想这里的风俗必定比其他地方更重视家族礼教。有一天,有人拿来一份程氏族谱,请我为其编首作序。

我阅读了他们的族谱,记载说程氏出自有熊氏之后。到了周成王时,有一位名叫伯符的人被封于广平郡,在程这个地方得国,从此始称程氏。从受封至今已有两千八百八十多年了。期间虽然家族兴衰不一,但仍不时有志行道之人出现。

比如第十四世程婴,受到赵朔赏识,与公孙杵臼共谋拯救赵氏孤儿,以保全忠义。到了晋元帝南渡时,第四十六世元谭担任新安太守,施仁政于百姓,百姓感其德,在他卸任时,拦路挽留,于是朝廷下诏赐宅于郡城之西。

第五十九世程灵洗居于黄墩,曾在南朝梁、陈两代任职,因征战立下战功,获谥号“忠壮”,至今当地仍立庙祭祀。

这些是家族中最显赫的人物。到了后唐乾符年间,第七十三世程渝因避黄巢之乱,隐居云溪。第七十六世程甸炳开始在休宁富溪筑宅定居。如今第十三世程常独具志向,要继承祖先的事业。他在家乡修建祭祀祖先的宗祠,并依照先后远近、长幼次序编撰族谱,凡是宗族中不清楚自己来历的人,都可以向他请教得知。

当年欧阳修为苏氏族谱作序,说:“看到我的族谱,孝悌之心就会自然油然而生。”他还为族谱亭写记文,对那些家风不正的人甚至以“大盗”斥责。今天看程常所编的族谱,其精神与古人何其相似!

《诗经》说:“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将来这份族谱可以使人看到自己之身、之家、之国。若能因此形成仁厚的风俗,也是地方官员所乐于见闻的事情。因此我为此文撰序。

至正戊子年重阳节后三日(即1348年10月12日)
朝散大夫徽州路总管、兼管辖区劝农事务
护都答儿谨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程氏文化网

GMT+8, 2025-8-18 18:34 , Processed in 0.15271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