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二程 元谭 朱卷
查看: 181|回复: 0

绍兴路会稽县三界巡检程公行状

[复制链接]

905

主题

1229

回帖

7648

积分

版主

积分
7648
发表于 2024-8-25 09:4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绍兴路会稽县三界巡检程公行状

李粲然

  公讳万善,字志行,姓程氏,徽之婺源韩溪人也。按:程氏系出重黎周之时,休父受封于程,因以为氏。历东晋新安太守元谭,居歙之黄墩,又十三世而忠壮公生焉。厥后有讳纂者,号“逍遥子”,至孙湘,为检校工部尚书,始迁婺源。曰兵部侍郎讳羽赠少师者,家于洛(河南洛阳),亦逍遥子派也。羽之曾孙讳珦,实生河南二夫子(指北宋著名的理学家程颐、程颢兄弟)。检校六世孙,讳翔,长女适同邑进士朱良材,生吏部韦斋(指朱熹的父亲朱松)。

  翔之孙韩溪翁,讳鼎。鼎之子讳洵,字允夫,于文公(朱熹死后谥“文”,后世尊称他为“朱文公”)为内弟,尝从文公游乡里,称为先觉,由是代有醇儒。公之高祖讳枟,视允夫为从父,好学而敏于文。枟生服膺翁炜,炜生致轩翁立本。立本生玉渊翁良金,娶乐平果堂李公(李睦,字友贤,号果堂,饶州乐平县人,登宋理宗景定三年壬戌方山京榜进士第,第七名。历官池州教授、福建转运使司干办公事、主管三省及枢密院架阁文字、潭州通判、荆湖南路安抚制置使司判官.右丞相马廷鸾为程万善的外公李睦写了墓志铭,见《碧梧玩芳集》卷十九《通判李君墓志铭》。子李晋,字易仲,元仁宗延佑元年甲寅(1314年)参加江浙乡试,以易考取举人,官授信州路教授。)女,生二子,公其长也。少负奇气,卓荦不群,玉渊翁殁时,年甫十三,弟万硕年七岁,四妹皆尚幼。大父怜之,抚摩教育,克底于成,不幸年十六哭大母,又五年哭大父,踰年合葬焉。又十年,始克葬其父,筑庵墓旁,扁之曰“思”。芳谷徐公(徐明善(1250一?)字志友,号芳谷,饶州德兴县人。八岁能写文章。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随礼部侍郎李思衍出使安南,即席为安南王子陈日炫赋诗一首,声名大振。使归,任龙兴路儒学教授,后入湖北宪使幕,迁江西儒学提举。主持江浙、湖广等行省考试时,以善于擢拔人才知名,金华黄溍就是他从弃卷中录取的。致仕归,卒于家。文章颇谈性理,以平正笃实、雅洁可诵为特点。其弟徐嘉善曾刊刻卢挚文集,由他作序。有文集《芳谷集》二卷(别本三卷)。诗多散逸,《元诗选·癸集》收入二首,都作于出使安南时。另撰有《安南行纪》一卷,保存在《说郛》中。生平事迹见《元诗选·癸集》乙集小传、《元诗纪事》卷九。)、云峰胡公(胡炳文(1250-1333),字仲虎,号云峰,元代教育家、文学家。婺源考川人。一生致力于研究、弘扬朱子理学,在易学研究上也颇有造诣。在家乡创建明经书院。代表著作有《云峰集》、《四书通》、《周易本义通释》和为儿童编写的《纯正蒙求》等。胡炳文的祖父胡师夔,曾求学于朱熹门下,精通五经,尤其对《易经》颇有造诣,撰有《易传史纂》等专著。父亲胡斗元,14岁拜朱熹从孙朱洪范为师,学习《易》学。他日玩一爻,七日通玩一卦,周而复始,反复练习,持之以恒。他曾外出周游,传播易学,四方学子纷纷向他求教。由于学问精深,他曾受聘在婺源县学讲学,还先后出任江宁教谕、信州路学录和“道一书院”山长,在学界被尊为一代名儒。后回到家乡,又有不少仰慕他的求学者,远道前来登门拜师。他孜孜不倦,任教乡里达50年,72岁逝世时,州、县学士大夫闻讯无不悲痛,他的弟子俞洪等百余人追忆先生的德行,以“古隐君子”私谥,尊称为“孝善先生”。胡炳文秉承家传,精研《易》学,并倾注数年的努力对周易进行了全面考订,完成专著《周易本义通释》,以纠偏辨错,阐发先圣本义。胡师夔、胡斗元、胡炳文,一家三代都相继成为易学名家,名列“明经胡七贤”,在东南学者中很有名气。祖孙之中,胡炳文的名声更响。)为之记。

  公居常念允夫与子朱子为内外兄弟,以诗礼名家,箕裘弓冶,何敢不力?由是笃意于学,扁其读书之室曰“谦斋”,榜其中堂曰“谦益”。日研究邵子、程、朱之《易》不释手,负笈于梅岩登庸程先生之门,与其高弟切磋琢磨,务求新益。既又旁参云峰胡先生之学而洞彻之,自谓“吾读书于《易》知进退之道,于《诗》得不愧屋漏之旨,于《书》得精一执中之要,持此三者,以律诸身,以接夫人,以诫其子孙,其庶矣乎?”此公之所自得也。为文汪洋宏肆,不蹈袭故,常落笔数千言,若倾九河,浩然莫之能御也。岁庚申(元仁宗延祐七年,1320年),省闱(江浙行省乡试)开,以不能屈意场屋尺度,试不利,辄放迹湖山,退隐邱园。园中搆堂,扁曰“四时佳兴”,花香竹影,掩映窗户,岁时与弟奉慈舆游其间,重觞叠綵,怡愉终日,乡里欣慕焉。晚益好吟,壬戌(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游海宁,有《棣华集》。己巳(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留郡城(这里指徽州路治所歙县县城),有《谬稿》。乙亥(元惠宗元统三年,1335年)寓钱塘,有《行稿》。积年家窗所作,有《渐稿》,体务平易,不尙奇险,列为《元》《亨》《利》《贞》四集藏于家。

  先世墓地,族人有私鬻诸人者,公不以紊于有司,依券偿值而归之。自忠壮以来,谱系中逸,公乃濬源决流,搜远循近,缉为《家乘》,由是程门道脉之传弥大而彰。平生敬老尊贤,抑强扶弱,别嫌疑,明是非,见有乐善循理者,亲之如手足,有干分悖逆者,疾之如仇讐,盖其天性也。尤好施与,大德丁未(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延祐乙卯岁(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荐,饥民多流亡,公恻然动念,周其族党、乡里,虽倾囷倒廪(倾倒出粮仓中全部储藏。比喻罄其所有)无吝色。至顺庚午岁(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又饥,赈贷亦如之。闻鄱江(这里指饶州路鄱阳县)饥尤甚,复载粟济之,民赖以活者众。郡(这里指徽州路)檄实闻(将程万善赈济饥民的事迹以公文的形式上报)于朝省(朝廷和江浙行省),恩授(蒙皇帝开恩钦赐)绍兴路会稽县三界巡检,居无何,以母氏年高,不得朝夕奉甘旨,亟辞疾归养,誓终余年,而天不慭(愿意,情愿)遗(留下)矣,易篑(指代调整或更换物品的行为,甚至引申为人即将死亡)之夕,神气不少乱,惟以未能毕养为恨,呼笔赓(续用友人诗的原韵或题意而与之唱和)友人《遂初堂诗》,有“春来花柳遽如许,路入松萝知几何。”之句,良久而逝。呜呼!公于死生之际,其自处也明矣。

  公生于至元二十一年甲申(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后,1284年)二月十五日,殁以后至元丙子(元惠宗至元二年,1336年)四月十五日,享年五十有三。娶富坡吴氏,子男三人:天祐、成德、致和。女二,长适西坑张登四,次适乐平大睦孙亢四。孙男七人。以戊寅岁(元惠宗至元四年,1338年)二月辛丑葬眀坑佛儿庵,亥山丙向。

  呜呼!自河南二夫子以道学上继孔孟,吾儒之道赖以复明,至考亭夫子集厥大成,则至矣!尽矣!而公之家世渊源实有自焉,故公得之家庭之所训诲、师友之所讲明,非他人闻而知之者。比使天假之年,而畀之以位,则其造诣施设必有大可观者。而仕止于一命,寿不满六旬,呜呼惜哉!

  前葬期孤天祐奉祖母命俾予录君行实,将以乞铭于当世立言君子,予于公为同门,谊不得辞,谨次其大槃如右。契末承务郎前南康路星子县令李粲然谨状。



作者简介:李粲:字粲然,饶州路乐平州永丰乡人,早年师事本县大儒、金山乡梅岩人程时登,闻义理之学,博极群书,檃栝百家,故肆笔为文章,豪伟雄宕,元仁宗延祐四年丁巳(1317年)江浙乡试举人,延祐五年戊午会试登霍希贤榜进士第。历官崇仁县丞、贵池县令、星子县令、建德府推官,继知登州,以文学政事著称于时,后以朝列大夫集贤殿待制致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程氏文化网

GMT+8, 2025-5-3 19:15 , Processed in 0.14615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