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成化年间编刻《程氏贻范集》三十卷,主要收录的是文章。当时,许多宗亲请求把他们手中的诗作附刻作为续集,并纷纷提供自己所收藏的诗作。由于编排尚未完成,我便因入朝期限临近而未能如愿,心中颇感遗憾。近年,宗亲们再次提起此事,于是我编成了这部十卷的续集,并筹集资金刻印成书,内容如下。
有人疑虑:将我们这些后辈的诗作与前辈贤人作品并列,难免有鱼目混珠、以草芥混同美玉的嫌疑。这话确实有道理。然而,此书所收录的作品,有的是歌颂祖辈德行,有的是记述先人的事业;有庆贺的颂词,有哀悼的挽文;有送别的赠言,有记述事迹的文辞;有赠诗、有唱和之作,或是感叹时局、勉励自省,多以真实的史料为依据,帮助后人效法前辈的高风亮节,同时也让后辈能从我们的浅薄中得到警示,从而不断进步。这完全是为家族考虑,并非想要在世间广泛传播。有人听后恍然大悟,于是便用文字记录下来。
黄山图并诗为罗君夫妇偕寿序 黄山是东南地区的重要山脉,横跨多个郡县,其中新安境内的黄山尤为雄伟秀丽。我常常在地理图志中阅读到黄山的概况,虽心向往之,却一直未能亲自前往。弘治十年(1497年)冬十一月初六,我终于决定前往黄山游览。从汤口进入黄山,越深入景色越奇绝。三十六峰直插云霄,两岸之间有飞桥相连,奇石耸立,峭壁如削。山中有珠砂泉、丹霞溪、白龙潭,还有轩辕、浮丘采药炼丹的遗迹,随处可见。阴晴之间,景色变化无穷,游客们无不惊叹,仿佛置身于仙境,真乃天下奇观。游览完毕,我在山中寺庙留下诗作。数日后,一位客人汪充带着黄山图和题诗来拜访我,说打算将其作为罗君夫妇的贺寿礼物,并请求我为此写序。我婉拒未果,便打开画卷细看,发现画中的山水景色正是我刚刚亲眼所见之处,而诗句也正是我心中未能言尽的感受。于是,我详细询问了罗君夫妇的情况。 汪充说:罗君名叫罗与义,是名门之后,早年以雄厚的家资闻名乡里,后来定居京城。他乐善好施,喜欢帮助他人,把家宅命名为“最乐堂”,乡人都称赞他的公正仁爱,感念他的恩惠。罗君性情淳厚,崇尚宁静,深得“乐山”之道,因此汪充才有了这次赠礼之举。罗君的妻子吴孺人,出身于溪南望族,为人慈爱俭朴,内助有方,乡里称她贤惠。两人育有两个儿子,元孙和良孙,皆孝顺谨慎,能继承家业并使之兴旺。 我回顾古人常以诗文表达祝愿,诗中常用“如冈如陵”“如南山之不骞”等句,祝福之意极为隆重。因此,这幅黄山图与诗正好契合古代诗人祝寿的意境。吴孺人的六十大寿在本月二十八日,而罗君的六十大寿在明年三月十三日。届时寿宴设席,亲朋齐聚,童子吟诵诸位君子的诗作助兴,罗君夫妇心情愉悦,精神愈加安康,六十岁之后可期长寿至八九十岁。 此外,我查阅郡志,发现罗氏祖先居住在呈坎,有位先祖修道成仙,跨乘白狼从狮潭巨石轻身飞去,传闻他曾习得轩辕长寿之术,与浮丘道人往来于此山,真实与否已无法考证。然而,由此可见,罗君确是所谓的“寿种”,正与众君子的祝寿之意不谋而合。只是我才学浅薄,不敢妄断,仅以此序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