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二程 元谭 朱卷
查看: 56|回复: 1

唐朝元和郡县图志对于歙州的记载

[复制链接]

94

主题

143

回帖

244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44
发表于 2025-7-28 14: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歙州
,新安。上。開元戶三萬一千九百六十一。鄉七十二。元和戶一萬六千七百五十四。鄉五十


禹貢揚州之域。春秋時屬越。秦時為丹陽郡歙縣之地,其後或屬新都,或隸新安郡,或立新寧郡。隋開皇十二年置歙州,武德中置都督,貞觀廢。


州境:東西四百一十九里。南北二百四十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取睦州路四千八百五里,取宣州路三千四百五十里。西北至東都三千三百二十五里,取宣州、潤州二千五百九十里。東至杭州四百七十里。東至睦州三百七十里。西南至饒州七百里。正北微東至宣州三百里。


貢、賦:開元貢:麻布。元和貢:細紵布,竹簟。管縣六:歙,黝,休寧,婺源,績溪,祁門。


歙縣,上。郭下。本秦舊縣也,縣西有歙浦,因以為名。晉後屬新都郡。或屬新安郡,或屬新寧郡。隋初省,開皇十一年又置歙州分界處。布射山,一名勤山,在縣北二十里。吳誌歙賊金奇萬戶屯於此。


烏聊山,在縣東南二百六步。上有毛甘故城,後漢末,賊毛甘萬戶屯於此,吳將賀齊討平之。浙江,西自休寧縣界流入。


黝縣,上。東至州一百五十二里。本漢舊縣,理在黝川,因以為名,屬丹陽郡。隋平陳,省入休寧縣。十一年復置,隸宣州,十二年改隸歙州。按縣南有墨嶺,出墨石,又昔貢柿心木,縣由此得名。說文「黟」字從「黑」旁「多」,後傳誤遂寫「黝」字。


林曆山,在縣西南一百五十里。昔吳大帝使賀齊討黝歙山賊,賊帥陳仆、祖山等二萬戶屯此山。山四百壁立,高數十丈,徑路危狹,不容方楯,賊乘高下石,不可得攻。齊乃陰募輕健士,密於隱險賊所不備處,以戈拓斬山為緣道,夜令勇士潛上,懸布援人,遂大破之。忽賊中有善禁者,官軍刀劍不得拔,弓弩矢發多還自向。賀齊令曰:「吾聞蟲有素者,兵有刃者,可禁;其無刃者,不可禁。」乃多作韌木白棓,選異力精卒五千人攻之,禁果不行,賊遂大敗。


休寧縣,上。東至州六十六里。本秦歙縣地,屬丹陽郡。後漢建安中,賀齊討黝、歙山賊,分休陽縣置,後頻有改易,隋開皇九年改為休寧縣,屬婺州,十二年改屬歙州。


橫鄣山,在縣東南八十四里。


漸江,一名浙江,源出縣東南橫鄣山,東流經歙縣,又東南入睦州界。


婺源縣,上。東北至州二百九里。本休寧縣西南界,開元二十六年,平妖賊洪氏始置此縣,以婺水繞城三面,因以為名。善山,在縣南五十里。與惡山隔溪相對,俗謂之夫婦山。


績溪縣,中下。西南至州六十六里。本梁大通元年於此置梁安縣,武德中廢,大曆二年,刺史長孫全緒奏分歙縣置,此縣北有乳溪與徽溪,相去一里,並流,離而復合,有如績馬,因以為名。


祁門縣,中下。東至州一百七十九里。本古昌門地,漢黝縣之南境,永泰元年草賊方清於此為置昌門縣,以為守備。刺史長孫全緒討平之,因其舊城置縣,恥其舊號,以縣東北一里有祁山,因改為祁門縣。大曆五年又移於東,麵臨大溪,西枕小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

主题

143

回帖

244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44
 楼主| 发表于 2025-7-28 14: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歙州(州治:新安县)
等第:上等州

开元年间(713–741)户数:31,961户,72乡

元和年间(806–820)户数:16,754户,50乡

历史沿革:
这是《禹贡》中扬州之地。春秋时期属于越国,秦代设为丹阳郡,歙县就在这里。其后,曾先后隶属新都郡、新安郡、新宁郡等。隋开皇十二年(592年)设立歙州,唐武德年间(618–626)设都督府,贞观年间(627–649)撤销。

地理范围:
州境东西宽419里,南北长240里。

八方通道:

西北至长安(上都)走睦州路:4805里,走宣州路:3450里

西北至洛阳(东都):3325里,走宣州、润州路线:2590里

东至杭州:470里

东至睦州:370里

西南至饶州:700里

正北稍偏东至宣州:300里

贡品与赋税:

开元年间的贡品:麻布

元和年间的贡品:细葛布、竹席

下辖六县:
歙县、黟县、休宁县、婺源县、绩溪县、祁门县

歙县
等第:上等县(州治所在地)

秦代旧县,因县西有歙浦水,故取名“歙”。

晋代后隶属新都郡,后改属新安郡或新宁郡。

隋初被废,开皇十一年(591年)复设歙州时重新划入。

地理与历史遗迹:

布射山(勤山):在县北20里,吴时土匪金奇率万人驻扎于此。

乌聊山:在县东南206步,有后汉末土匪毛甘旧城。毛甘率万人驻此,后被东吴名将贺齐讨平。

浙江(渐江):自休宁县流入歙县,再向东南流入睦州界。

黟县(今名黟县)
等第:上等县

东距州治152里。

汉代旧县,因地处黟川得名,属丹阳郡。

隋灭陈后一度并入休宁县,开皇十一年(591年)重新设县,初隶宣州,次年(592年)改隶歙州。

地名来历与物产:

县南有“墨岭”,出产墨石。古时曾进贡柿心木,故得名“黟”。

《说文解字》称“黟”字从“黑”旁加“多”,后人误写为“黝”,形成异体。

重要战事:

林历山:在县西南150里,为东吴大帝孙权命贺齐讨伐黟、歙山贼之地。

山贼首领陈仆、祖山等率2万户占据此山。山高四百仞(约合百余米),道路狭窄难行,敌人凭险泼石防守。

贺齐秘密招募轻捷之士,从敌人意想不到的险道夜袭而上,利用布带攀援,出奇制胜,大败敌军。

战中敌方有施用“禁术”者,致使官军刀剑无法拔出,弓箭射出会自动返回。

贺齐下令改用没有刃口的韧木棍棒,并挑选五千强壮士卒冲锋,成功破解敌术,歼灭敌军。

休宁县
等第:上等县

东距州治66里

原为秦代歙县地,属丹阳郡

东汉建安年间,贺齐讨伐黟、歙山贼,于此设“休阳县”,后几经改易。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为“休宁县”,最初隶属婺州,后于十二年(592年)改隶歙州。

山川:

横鄣山:在县东南84里

渐江(浙江):又名浙江,源出横鄣山,自东南流入歙县,东流入睦州界。

婺源县
等第:上等县

东北距州治209里

原为休宁县西南界。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因平定洪氏妖贼,在此设县。

因婺水环绕县城三面,故得名“婺源”。

山川:

善山与恶山:在县南50里,两山隔溪相对,俗称“夫妻山”。

绩溪县
等第:中下县

西南距州治66里

梁大通元年(527年)曾设梁安县,唐武德年间(618–626)废县

大历二年(767年),刺史长孙全绪上奏,从歙县分出设此县

县北有乳溪与徽溪,两溪相距一里,曲折流动,合而复分,如同缲丝一般,因而得名“绩溪”。

祁门县
等第:中下县

东距州治179里

原为古昌门地,属汉代黟县之南境

唐永泰元年(765年),因草贼方清盘踞于此而设昌门县

刺史长孙全绪平定贼寇后,借用旧城设县,因不愿再用“昌门”贼名,改以县东北一里处的“祁山”命名为“祁门县”

大历五年(770年)迁县治于东部,前临大溪,后靠小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程氏文化网

GMT+8, 2025-8-21 02:59 , Processed in 0.16544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