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二程 元谭 朱卷
查看: 3|回复: 1

太平御览对于王琳的记载

[复制链接]

97

主题

144

回帖

2455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55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琳,字子珩,会稽山阴人也。父显嗣,梁湘东王国常侍。琳本兵家,元帝居藩,琳姊妹并入后庭见幸,琳由此未弱冠得在左右。(琳体貌闲雅,发垂委地。)少好武,遂为将帅。

太清二年,侯景渡江,遣琳献米万石。未至,都城陷,乃中江沉米,轻舸还荆州。稍迁岳阳内史,以军功封建宁县侯。侯景遣将宋子仙据郢州,琳攻克之,擒子仙。又随王僧辩破景。后拜湘州刺史。

琳果劲绝人,又能倾身下士,所得赏物,不以入家。麾下万人,多是江淮群盗。平景之勋,与杜龛俱为第一,恃宠纵暴于建业。王僧辩禁之不可,惧将为乱,启请诛之。琳亦疑祸,令长史陆纳率部曲前赴湘州,身径上江陵。将行,谓纳等曰:"吾若不返,子将安之?"咸曰:"请死相报。"泣而别。及至,帝以下吏,而廷尉卿黄罗汉、太府卿张载宣喻琳军。陆纳等及军人并哭对使者,莫肯受命,乃报黄罗汉,杀张载。载性深刻,为帝所信,荆州疾之如仇,故纳等因人之欲,抽肠系马脚,使绕而走,肠尽气绝,又脔割备五刑而斩之。梁元遣王僧辩讨纳,纳等败走长沙。是时湘州未平,武陵王兵又甚盛,江陵公私恐惧,人有异图。纳启申琳无罪,请复本位,求为奴婢。梁元乃锁琳送长沙。时纳兵出方战,会琳至,僧辩升诸楼车以示之。纳等投戈俱拜,举军皆哭,曰:"乞王郎入城,即出。"及放琳入,纳等乃降,湘州平。仍复本位,使琳拒萧纪。纪平,授衡州刺史。

梁元性多忌,以琳所部甚众,又得众心,故出之岭外,又受都督、广州刺史。其友主书李膺,帝所任遇,琳告之曰:"琳蒙拔擢,常欲毕命以报国恩。今天下未平,迁琳岭外,如有万一不虞,安得琳力?忖官正疑琳耳。琳分望有限,可得与官争为帝乎?何不以琳为雍州刺史,使镇武宁,琳自放兵作田,为国御捍。若警急,动静相知。孰若远弃岭南,相去万里,一日有变,将欲如何?琳非愿长坐荆南,正以国计如此耳。"膺然其言,不敢启,故遂率其众镇岭南。

梁元为魏围逼,乃征琳赴援,除湘州刺史。琳师次长沙,知魏平江陵,已立梁王察,乃为梁元举哀,三军缟素。遣别将侯平率舟师攻梁。琳屯兵长沙,传檄诸方,为进趋之计。时长沙藩王萧韶及上游诸将推琳主盟。侯平虽不能渡江,频破梁军,又以琳兵威不接,翻更不受指麾。琳遣将讨之,不克,又师老兵疲不能进。乃遣使奉表诣齐,并献驯象;又使献款于魏,求其妻子;亦称臣于梁。

陈霸先既杀王僧辩,推立敬帝,以侍中司空征。琳不从命,乃大营楼舰,将图义举。琳将帅各乘一舰,每行,战舰以千数,以"野猪"为名。霸先遣将侯安都、周文育等诛琳,仍受梁禅。安都叹曰:"我其败乎,师无名矣。"逆战于沌口,琳乘平肩舆,执钺而麾之,禽安都、文育,其馀无所漏。唯以周铁虎一人背恩,斩之。锁安都、文育置琳所坐舰中,令一阉竖监守之。琳乃移湘州军府就郢城,带甲十万,练兵于白水浦。琳巡军而言曰:"可以为勤王之师矣,温太真何人哉!"江南渠帅熊昙朗、周迪怀贰,琳遣李孝钦、樊猛与余孝顷同讨之。三将军败,并为敌所囚。安都、文育等尽逃还建业。

初,魏克江陵之时,永嘉王庄年甫七岁,逃匿人家,后琳迎还湘中,卫送东下。及敬帝立,出质于齐,请纳庄为梁主。文宣遣兵援送,仍遣兼中书令李騊駼册拜琳为梁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舍人羊悫、游诠之等赍玺书江表宣劳,自琳以下皆有颁赐。琳乃遣兄子叔宝率所部十州刺史子弟赴邺,奉庄纂梁祚于郢州。庄授琳侍中、使持节、大将军、中书监,改封安城郡公,其馀并依齐朝前命。及陈蒨即位,琳乃辅庄次于濡须口。齐遣扬州道行台慕容俨率众临江,为其声援。陈遣安州刺史吴明彻江中夜上,将袭湓城。琳遣巴陵太守任忠大败之,明彻仅以身免。琳兵因东下,陈遣太尉侯瑱、司空侯安都等拒之。侯瑱等以琳军方盛,引军入芜湖避之。时西南风忽至,琳谓得天道,将直取扬州。侯瑱等徐出芜湖,蹑其后。比及兵交,西南风翻为瑱用。琳兵放火燧以掷船者,皆反烧其船。琳船舰溃乱,兵士投水死十二三,其馀皆弃船上岸,为陈军所杀殆尽。初琳命左长史袁泌、御史中丞刘仲威同典兵侍卫庄,及军败,泌遂降陈,仲威以庄投历阳。琳寻与庄同降邺都。孝昭帝遣琳出合肥,鸠集义故,更图进取。琳乃缮舰,分遣招募,淮南伧楚,皆愿戮力。陈合州刺史裴景晖,琳兄珉之婿也,请以私属导引齐师。孝昭委琳与行台左丞卢潜率兵应赴,沉吟不决。景晖惧事泄,挺身归齐。孝昭赐琳玺书,令镇寿阳,其部下将帅悉听以行,乃除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封会稽郡公,又增兵仗,兼给铙吹。琳水陆戒严,将观衅而动。属陈氏结好于齐,使琳更听后图。琳在寿阳,与行台尚书卢潜不协,更相是非,被召还邺,武成置而不问。除沧州刺史,后以琳为特进、侍中。所居屋脊无故剥破,出赤蛆数升,落地化为血,蠕蠕而动。又有龙出于门外之地,云雾起,昼晦。

会陈将吴明彻来寇,帝敕领军将军尉破胡等出援秦州,令琳共为经略。琳谓所亲曰:"今太岁在东南,岁星居斗牛分,太白已高,皆利为客,我将有丧。"又谓破胡曰:"吴兵甚锐,宜长策制之,慎勿轻斗。"破胡不从,遂战,军大败,琳单马突围,仅而获免。还至彭城,帝令便赴寿阳,并许召募。又进封琳巴陵郡王。陈将吴明彻进兵围之,堰淝水灌城,而皮景和等屯于淮西,竟不赴救。明彻昼夜攻击,城内水气转侵,人皆患肿,死病相枕。从七月至十月,城陷被执,百姓泣而从之。吴明彻恐其为变,杀之城东北二十里,时年四十八,哭者声如雷。有一叟以酒脯来酹,尽哀,收其血,怀之而去。传首建康,县之于市。琳故吏梁骠骑府仓曹参军朱玚致书陈尚书仆射徐陵求琳首曰:

窃以朝市迁贸,传骨梗之风,历运推移,表忠贞之迹。故典午将灭,徐广为晋家遗老;当涂已谢,马孚称魏室忠臣。用能播美于前书,垂名于后世。梁故建宁公琳,洛滨馀胄,沂州旧族,立功代邸,效绩中朝,当离乱之辰,总方伯之任。尔乃轻躬殉主,以身许国,实追踪于往彦,信踵武于前修。而天厌梁德,上思匡继,徒蕴包胥之念,终遘苌弘之眚。洎王业光启,鼎祚有归,于是远迹山东,寄命河北。虽轻旅臣之叹,犹怀客卿之礼,感兹知己,忘此捐躯。至使身没九泉,头行万里。诚复马革裹死,遂其生平之志;原野暴骸,全彼人臣之节。然身首异处,有足悲者;封树靡卜,良可怆焉。玚早簉末席,降薛君之吐握,荷魏公之知遇。是用沾巾雨袂,痛可识之颜;回肠疾首,切犹生之面。伏惟圣恩博厚,明诏爰发,赦王经之哭,许田横之葬,玚虽刍贱,窃亦有心。琳经莅寿阳,颇存遗爱;曾游江右,非无馀德。比肩东阁之吏,继踵西园之宾,愿归元彼境,还修窀穸。庶孤坟既筑,或飞衔土之燕;丰碑式树,时留堕泪之人。近故旧王绾等已有论牒,仰蒙制议,不遂所陈。昔廉公告逝,即淝川而建茔域;孙叔云亡,仍芍陂而植楸槚。由此言之,抑有其例。不使寿春城下,唯传报葛之人;沧洲岛上,独有悲田之客。昧死陈祈,伏待刑宪。

陵嘉其志节。又明彻亦数梦琳求首,并为启陈主而许之。仍与开府仪同主簿刘韶慧等持其首还于淮南,权瘗八公山侧,义故会葬者数千人。玚等乃间道北归,别议迎接。寻有扬州人茅知胜等五人密送葬柩达于邺。赠十五州诸军事、扬州刺史、侍中、特进、开府、录尚书事,谥曰忠武王,葬给辒辌车。

琳体貌闲雅,立发委地,喜怒不形于色。虽无学业,而强记内敏,军府佐吏千数,皆识其姓名。刑罚不滥,轻财爱士,得将卒之心。少任将帅,屡经丧乱,雅有忠义之节。虽本图不遂,邺人亦以此重之,待遇甚厚。及败,为陈军所执,吴明彻欲全之,而其下将领多琳故吏,争来致请,并相资给,明彻由此忌之,故及于难。当时田夫野老,知与不知,莫不为之歔欷流泣。观其诚信感物,虽李将军之恂恂善诱,殆无以加焉。

琳十七子。长子敬,在齐袭王爵,武平末,通直常侍。第九字衍,隋开皇中开府仪同三司,大业初,卒于渝州刺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144

回帖

2455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55
 楼主|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琳,字子珩,是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他父亲王显嗣,做过梁朝湘东王国的国常侍。
王琳出身将门。
当时梁元帝还在藩地时,王琳的几个姐妹都被选入后宫受宠,由此王琳在不满二十岁时就得以在皇帝身边侍从。
(王琳的体貌闲雅,头发长到垂地。)
他年轻时爱好武事,于是成了将帅。

太清二年,侯景渡江作乱,派王琳送一万石稻米。
还没到达,京城已陷,于是他把米沉在江中,自己乘轻快小船回荆州。
不久升任岳阳内史,因军功被封为建宁县侯。
侯景派大将宋子仙占据郢州,王琳进攻攻克,活捉了宋子仙。
又跟随王僧辩击败侯景。
后来授任湘州刺史。

王琳果敢强劲,胜于常人,又能放低身段礼遇下士;
他得到的赏赐,不拿回家中自用。
他麾下有上万人,多数是江淮间的群盗改编而来。
平定侯景之乱的功劳,他与杜龛并列第一,因受宠而在建业放纵作威。
王僧辩屡次禁止也不能制止,担心将要生乱,便上表请诛杀他。
王琳也怀疑自己将遭祸,便命长史陆纳率部曲先赴湘州,自己径直往江陵去。
临行时,他对陆纳等人说:“如果我回不来,你们怎么办?”
大家都说:“愿以死相报。”哭着告别。
等到达后,皇帝把他下狱,而廷尉卿黄罗汉、太府卿张载去宣谕安抚王琳的军队。
陆纳等人和军中士兵都哭着对使者表示不肯接受诏令,于是回报黄罗汉,同时杀了张载。
张载性情刻薄,被皇帝所信任,荆州人把他恨得像仇人一样,
所以陆纳等人顺应众人之意,把他的肠子抽出系在马脚上,让马绕着跑,肠子尽了才气绝,又剁割具备五刑之后将其斩首。
梁元帝派王僧辩讨伐陆纳,陆纳等人战败逃往长沙。
当时湘州未平,武陵王的兵力又很强,江陵官民恐惧,各生异谋。
陆纳上表申诉王琳无罪,请恢复他的原职,愿自己去做奴婢。
梁元帝于是把王琳上锁押送到长沙。
当时陆纳的军队出战,正遇王琳抵达,王僧辩把他升到楼车上给众军看。
陆纳等人放下兵器一起下拜,全军都哭着说:“请求王郎进城,我们就出来受降。”
等放王琳入城,陆纳等人就投降了,湘州平定。
于是仍恢复王琳本职,让他抵御萧纪。
萧纪被平定后,授王琳为衡州刺史。

梁元帝生性多疑,因为王琳部下人马甚多,又得人心,所以把他外放到岭南,另授为都督、广州刺史。
他有位好友、主书李膺,是皇帝所信任的人,王琳对他说:
“我蒙受提拔,一直想拼命报答国家的恩德。
今天天下未平,却把我调到岭外,倘有万一意外,哪里还能用得上我的力量?
揣度皇上只是怀疑我罢了。
我的名分与期望有限,难道能和你一起去和皇上争辩吗?
为什么不任我为雍州刺史,让我镇守武宁,我自己放兵务农耕作,为国家防守抵御;
一有警急,动静可以互相知会。
哪里比得上把我远远丢在岭南,相隔万里,一旦哪天有变,该怎么办?
我并非愿意长久坐守荆南,只是从国家计议出发如此考虑而已。”
李膺赞同他的话,但不敢上奏,因此王琳就率部驻镇岭南。

梁元帝被北魏(西魏)围逼,于是征召王琳前来援助,授他为湘州刺史。
王琳的军队行至长沙,得知魏军已攻陷江陵,另立梁王萧察,
他便为梁元帝举哀,三军都穿上白色丧服。
他派别将侯平率水师进攻梁朝。
王琳屯兵长沙,向各方发出檄文,筹划进取之计。
当时长沙宗藩王萧韶以及上游诸将推举王琳为盟主。
侯平虽然不能渡江,但屡次打败梁军;
又因为王琳兵威不能与之呼应,他反过来不接受王琳的节制。
王琳派将去讨伐他,没有打下;军队劳顿,兵士疲惫,不能再进。
于是他遣使向北齐上表,并献上驯象;
又向北魏(西魏)表示臣服,请求归还他的妻子儿女;
也同时向梁(萧察)称臣。

陈霸先既已杀王僧辩,又拥立敬帝,下诏征召王琳担任侍中、司空。
王琳不奉诏,于是大规模建造楼船,打算举义。
王琳的将帅各自乘坐一艘大船,每次行军,战舰动辄上千,取名叫“野猪”。
陈霸先派将侯安都、周文育等讨伐王琳,并接受梁的禅让。
侯安都感叹说:“恐怕我们要败了,出师名不正啊。”
两军在沌口相遇而战,王琳乘着平肩舆,手执战斧挥指,生擒侯安都、周文育,其余一个也不放过。
只有周铁虎一人背叛恩义,被斩。
把安都、文育锁起来,安置在王琳所坐的船中,命一个宦官看守。
王琳于是把湘州军府迁到郢城,披甲将士十万,在白水浦操练军队。
王琳巡视军阵说:“可以成为勤王之师了,温太真算得了什么人!”
江南的渠帅熊昙朗、周迪心怀二志,王琳派李孝钦、樊猛与余孝顷一起去讨伐他们。
三位将军战败,都被对方擒获。
(先前被俘的)侯安都、周文育等人全都逃回建业。

当初魏军攻下江陵的时候,永嘉王萧庄年才七岁,逃匿在民家;后来王琳把他迎到湘中,护送东下。
等到敬帝即位,王琳把萧庄送去北齐作人质,请求让萧庄做梁的君主。
北齐文宣帝派兵护送,又派兼中书令李騊駼在江南册命王琳为梁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
舍人羊悫、游诠之等人奉着诏玺到江南慰劳,自王琳以下都得到赏赐。
王琳于是派兄长的儿子王叔宝率所部十州的刺史子弟赴邺(北齐都城),
并在郢州拥立萧庄继承梁祚。
萧庄授王琳侍中、使持节、大将军、中书监,改封安城郡公,其余官爵都按照北齐先前的册命办理。
等陈蒨(陈文帝)即位,王琳就在濡须口辅佐萧庄驻军。
北齐派扬州道行台慕容俨率众临江,为王琳声援。
陈朝派安州刺史吴明彻夜间溯江而上,打算偷袭湓城。
王琳派巴陵太守任忠大败吴明彻,吴明彻勉强保住性命。
王琳的军队于是趁势东下,陈朝派太尉侯瑱、司空侯安都等前去抵御。
侯瑱等见王琳军正盛,便把军队引入芜湖以避其锋。
这时忽起西南风,王琳以为得天助,要直取扬州。
侯瑱等慢慢从芜湖出来,紧贴在后追击。
等到交战时,西南风反而为侯瑱所用。
王琳军中把点火的火把掷向敌船,反而都烧着了自己的船。
王琳的船舰崩溃混乱,士兵投水而死的占十之二三,其余人都弃船上岸,被陈军杀得几乎干净。
起初王琳命左长史袁泌、御史中丞刘仲威共同执掌兵权保护萧庄,
等到军败,袁泌就投降了陈朝,刘仲威则带萧庄投奔历阳。
王琳不久与萧庄一起向邺都(北齐)投降。
(北齐)孝昭帝派王琳出任合肥,招聚旧日的义士旧部,再图进取。
王琳于是修缮战船,分头招募,淮南那些粗豪之士都愿意尽力效命。
陈朝合州刺史裴景晖,是王琳兄长王珉的女婿,他请求以内眷作为内应,引导齐军。
孝昭帝委任王琳与行台左丞卢潜率兵前去相应,但王琳犹豫不决。
裴景晖害怕事情泄露,就独自逃归北齐。
孝昭帝赐给王琳诏玺,命他镇守寿阳,他部下诸将都听凭他调遣,于是任命王琳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封会稽郡公,又增给兵器甲仗,并配给军乐铙吹。
王琳水陆军队整饬待命,准备伺机而动。
正赶上陈氏与北齐缔结和好,让王琳暂且听候以后再图。
王琳在寿阳,与行台尚书卢潜不和,彼此攻讦,是非相指,被召回邺,武成帝把他搁置不问。
改任沧州刺史,后来又任命王琳为特进、侍中。
他所住屋子的屋脊无故破裂,裂缝中爬出数升红色蛆子,落地化成血,蠕动不止。
又有一条龙从门外的地里显现,云雾升起,白昼一片昏暗。

正遇陈将吴明彻前来进犯,皇帝敕令领军将军尉破胡等出兵救援秦州,命王琳共同筹划。
王琳对亲信说:“现在太岁在东南,岁星位于斗、牛分野,太白星已高,这些都对出击一方有利,我将要遭丧事。”
他又对尉破胡说:“吴军锐利,应当用长远之策制服他,千万不可轻易作战。”
尉破胡不听,于是出战,大军大败。
王琳只身策马突围,勉强得以脱险。
回到彭城,皇帝命他立刻赴寿阳,并允许他自行招募。
又进封王琳为巴陵郡王。
陈将吴明彻进兵围寿阳,堵塞淝水以水灌城,而皮景和等屯兵淮西,竟然不来救援。
吴明彻昼夜攻击,城内水汽渐盛,人都浮肿,疾病相枕。
从七月到十月,城池陷落,王琳被俘,百姓哭着跟随着他。
吴明彻怕他生变,便在城东北二十里处把他杀了,当时他四十八岁;哭声如雷。
有一位老人带酒和脯来祭奠,倾尽悲哀,收起王琳的血,揣在怀里离去。
把王琳的首级传送到建康,悬挂在市上。
王琳旧属、梁骠骑府仓曹参军朱玚写信给陈尚书仆射徐陵,请求归还王琳的首级,说:

“我以为朝市迁变,人们传颂挺骨梗节之风;历代兴替,表彰忠贞之迹。
当年晋朝将亡,徐广被称为晋家的遗老;
曹魏已谢,马孚被称为魏室的忠臣。
因此他们的美名得以载在前代史书,流传于后世。
已故梁朝建宁公王琳,是洛水之滨的名族后裔,沂州的旧家大族,
在宗藩府第立下功勋,在朝廷中建有业绩,值离乱之时,总领方伯之任。
他轻身为主而死,把自身许给国家,确实是追随前贤的足迹,紧随先人的法度。
只是上天厌弃梁德,上位者思量辅弼继承,他徒然怀抱包胥救国之念,终究遭逢苌弘被诛之祸。
等到王业光明开启,鼎祚有了归属,于是他远走山东,把性命寄托在河北。
虽有羁旅臣子的感叹,却始终怀着客卿之礼;感于知己之遇,因而忘身捐躯。
以致本人埋身九泉,首级远行万里。
这固然好比用马皮裹尸,成就他平生之志;
任凭尸骨暴露原野,成全臣子的气节。
然而身首异处,实在足以悲伤;坟茔无处营建,更使人惆怅。
我朱玚早年曾列末席,承受薛公的接握青紫之遇,蒙受魏公(指北齐权贵)的知遇。
因此我泪沾衣襟、袖如雨下,痛得仿佛看见可识的容颜;肠回心痛,如同面对尚在之人。
伏望圣恩宽厚,颁发明诏,赦免王经之哭(指为故主恸哭之礼),允许田横之葬(借田横部下一心求葬之典),我虽卑贱,也有此寸心。
王琳曾经治理寿阳,颇存德政遗爱;也曾到过江右,并非没有余德。
与东阁官吏并肩,与西园宾客相继,希望把他的首级归还于旧境,好修造安葬之处。
庶几孤坟既筑,或有衔土之燕飞来;丰碑树立时,偶留驻足堕泪之人。
近来旧交王绾等人已经具陈文书,仰蒙制议,却未能如愿。
从前廉公去世,就在淝川设置墓地;孙叔去世,也在芍陂种植墓树。
由此看来,是自有其先例的。
不要使得寿春城下,只有传说中报葛的人;
也不要让沧洲岛上,独自有悲田的过客。
我冒死陈情,俯候刑宪裁处。”

徐陵赞许他的志节。
而吴明彻也屡次梦见王琳来求回首级,于是共同上启陈主,获准。
便与开府仪同主簿刘韶慧等人一起,把王琳的头颅送回淮南,权且葬在八公山旁,前来义葬的旧部故人有数千人。
朱玚等人于是由小路北归,另行筹议迎接(遗体)。
不久有扬州人茅知胜等五人,秘密把灵柩送达邺城。
(北齐)赠他为十五州诸军事、扬州刺史、侍中、特进、开府、录尚书事,
谥号“忠武王”,下葬时给以辒辌(有帷幔的灵车)。

王琳的体貌闲雅,站立时头发垂地,喜怒不形于色。
虽然没有什么学业,但记忆力强、内心敏捷;军府的佐吏数以千计,他都能记得其姓名。
用刑不滥,轻财好士,得到了将士的拥戴。
他自少任将帅,屡经丧乱,素有忠义之节。
虽则初衷未能实现,邺中人也因此器重他,待遇甚厚。
到他战败被陈军所执时,吴明彻本想保全他;
但是陈军下属的许多将领原来都是王琳旧属,争相来探望请求,并相互资助给用,吴明彻因此对他生疑,才导致他的灾祸。
当时田夫野老,不论认识不认识他,无不唏嘘流泪。
看他以诚信感动人心,即便是李广那样温厚善诱的大将,也难以超过他。

王琳有十七个儿子。
长子王敬,在北齐袭封王爵,武平末年任通直常侍。
第九子名王衍,隋开皇年间官至开府仪同三司,大业初年在任渝州刺史时去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程氏文化网

GMT+8, 2025-8-21 09:54 , Processed in 0.15239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