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二程 元谭 朱卷
查看: 10|回复: 0

程氏历县侯国(一)

[复制链接]

57

主题

1399

回帖

5619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5619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程氏历县侯国(一)
开国:
汉王三年(公元前204年),程黑于卢奴投靠刘邦后追随其在敖仓对战项羽,刘邦称帝建立大汉王朝,程黑继续追随其南征北战,后又参加平定燕王臧荼的战斗,因功于西汉高帝八年(公元前199年)被汉高祖刘邦封为列侯,同时从信都划出部分区域设置历县(今河北景县西南),为其食邑。历县侯国,共历三代,于汉景帝中元元年壬戌(公元前149年),因末代历侯程陈犯罪免爵,国除。
历代历侯:
1、程黑:(公元前199年—公元前185年)在位十四年,谥号“简”
2、程厘:(公元前185年—公元前163年)在位二十二年,谥号“孝”
3、程陈:(公元前163年—公元前149年)在位十四年,被废无谥。

程弘:程黑的来孙(即五世孙),于汉宣帝元康四年(公元前62年),以“长安的簪袅(官爵名)”的身份,被汉宣帝下诏复家(免除徭役赋税)。
程安:程黑的后代,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汉平帝下诏:赐历侯程黑的后代关内侯的爵位(没有封地)。

程氏建平侯国
汉景帝初年,七国之乱初期,将军程嘉于汉景帝时率军进击吴楚军,后来程嘉出任江都国相,于汉景帝前元六年四月(公元前151年),因功被封爵建平侯,食邑建平县(今河南虞城东南)。
历代建平侯:
程嘉:(公元前151年—公元前133年)在位,共十八年,谥号“敬”。
程横:(公元前133年—公元前132年)在位,共一年,谥号“节”。
程回:(公元前132年—公元前128年)在位,共四年,无后国除。

程氏安乡侯国: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今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身高八尺三寸(约195.88cm,据《中国度量衡史》),美髯长须。汉献帝初平年间,拒绝兖州刺史刘岱的征辟,后来刘岱被黄巾军所杀,曹操进据兖州,程昱却应征而至,通过交谈,被曹操任命为寿张令。曹操为了替父报仇而东征徐州,程昱与荀彧留守鄄城,张邈投降吕布,曹操地盘绝大多数被占,只有东阿、范和程昱驻守的鄄城没有投降,后来程昱又到东阿率领吏民坚守。曹操回军后,程昱因功升任东平国相。汉献帝定都许昌,程昱升任尚书,后出任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诸军事、振威将军,率军与曹操会师黎阳,北征袁谭、袁尚,因功升任奋武将军,封爵安国亭侯。程昱性情刚直暴戾,和很多人起过冲突。曹操升任魏公,建立魏国,程昱升任卫尉,与中尉邢贞因为威仪起争执而被免官。魏文帝称帝,建立曹魏帝国,程昱复任卫尉,进封爵位安乡侯,死后谥号“肃”。
程武:程昱之子,继位安乡侯。
程克:程武之子,继位安乡侯。
程良:程克之子,继位安乡侯。
程延:程昱少子,因程昱之功,封列侯。
程晓:字季明,程昱之孙,因程昱之功,封列侯。魏帝曹芳嘉平年间,程晓出任黄门侍郎,因上书校事放横,皇帝采纳后遂罢校事官,程晓升迁汝南太守,后去世。因文采(有《程晓集》、《女典篇》等著作传世),在汝南贾彪庙的南面曾立有《汝南太守程晓碑》。
诗文二首:
《嘲热客诗》
平生三伏时,道路无行车。
闭门避暑卧,出入不相过。
今世褦襶子,触热到人家。
主人闻客来,颦蹙奈此何。
谓当起行去,安坐正跘跨。
所说无一急,𠴲唅一何多。
疲瘠向之久,甫问君极那。
摇扇臂中疼,流汗正滂沱。
莫谓此小事,亦是人一瑕。
传戒诸高朋,热行宜见诃。
《赠傅休奕诗》
茕茕独夫,寂寂静处。
酒不盈觞,肴不掩俎。
厥客伊何,许由巢父。
厥味伊何,玄酒瓠脯。
三光飞景,玉衡代迈。
龙集甲子,四时成岁。
权舆授代,徐陈荡秽。
元服初加,万福咸会。
赫赫应门,严严朱阙。
群后扬扬,庭燎皙皙。


程元谭:
魏帝曹芳的正始六年(公元245年),程元谭出生于洛阳上程聚(原为春秋时程国,今河南洛阳市东偃师区府店镇周寨村附近),他聪敏豁达,早年曾任阳谷县令,后升任广平郡太守。永嘉元年,汉赵王朝的楚王刘聪攻破洛阳,中原大乱,程元谭计划南渡避难。晋元帝大兴初年(公元318年)程元谭帅众自东阿南渡,在建康城被晋元帝司马睿任命为江阳太守(今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后升任襄州刺史(今湖北省襄阳市);大兴三年(公元320年)程元谭改任新安太守(隶属扬州刺史),赐第新安篁墩(今屯溪东北郊);永昌元年(公元322年),程元谭新安太守任满,却被乡民挽留,得到晋元帝同意后,继续担任新安太守,不久死于任上,享年七十八岁。妻子:徐氏。儿子:程彪、程超。
程茂,休宁人,南朝齐永元年间任郢州长史,恰逢萧衍起兵于襄阳,分兵围郢城,程茂与张中协力拒守,并下书责备萧衍,使反正诏,后出任都督郢司二州军事、辅国将军,郢州刺史的支援断绝后,在郢城向萧衍投降,但他坚守义气,不接受梁朝任命的官职。
程察,程茂之子。幼年能文,以诸生选为司徒左长史,后又升任散骑侍郎,梁武帝大同年间,出任秘书少监,与柳浑齐名,尝作《东天竺赋》以自况,为时文士所传。忠壮公灵洗,其孙也。
程灵洗,字玄涤,程元谭第十四世孙,程察之孙,梁武帝天监十三年(公元514年),程灵洗出生在新安郡海宁县(今安徽省休宁县),早年因勇猛被郡县起用护卫乡里。梁武帝太清二年,侯景起兵作乱,程灵洗率军拥护被候景驱逐的新安太守、湘西侯(萧隐)为盟军之主,抵抗候景。后来,湘东王萧绎也起兵勤王,势力逐渐做大,程灵洗主动投靠,成为其得力干将之一。梁简文帝大宝二年(即公元551年),侯景的党羽(刘神茂)在东阳郡投降朝廷,引发候景势力的衰退,程灵洗趁势率军收复新安郡,与刘神茂相呼应,因功被梁元帝萧绎任命为“持节、通直散骑常侍、都督新安郡军事、云麾将军、谯州刺史”,同时兼任新安太守,封爵巴丘县侯,食邑五百户。后来,刘神茂受到候景攻击,他却因贪功而拒绝各路支援,最终被候景攻杀,候景的部将吕子荣也打败程灵洗而再次攻破新安,程灵洗无奈退守歙县收拢被打散的部队。后来候景被杀,其部落吕子荣从新安郡退军,程灵洗才得以重新回到新安,并率军进击建德县,生擒叛将赵桑乾,因功升任“持节、散骑常侍、青州刺史及都督青州、冀州二州诸军事”,增加食邑至一千户。再后来程灵洗接到命令升任吴兴太守,北上扬州(今南京)协助司徒王僧辩镇防,但他尚未起程,就又接到王僧辩的命令,而改变路线,从新安郡起兵,跟随豫州刺史侯瑱的大军西进,救援江陵。梁元帝承圣三年(公元554年),程灵洗西进途中得到消息,江陵已经被西魏大军功馅,梁元帝被杀,程灵洗立即改变行军路线,转而向东回军建康。梁敬帝绍泰元年(公元555年),南徐州刺史陈霸先袭击主政建康的王僧辩,程灵洗率军救援,但还是来迟了一步,王僧辩被杀,程灵洗当晚在石头城西门全力拼杀,仍然不得寸进,最终被陈霸先招降,任命为“使持节、信武将军、兰陵太守、散骑常侍”,奉命调往东线、助防京口。梁敬帝绍泰二年(公元556年),程灵洗在建康抵抗叛将徐嗣徽和北齐军的进攻,因功升任南丹阳太守,封遂安县侯(食邑1500户),出镇采石。陈文帝天嘉五年(公元564年),都督程灵洗击破叛将周迪。陈废帝光大元年(公元567年),程灵洗征讨湘州刺史华皎,招降北周的长胡公元定,后进军沔州,生擒北周沔州刺史裴宽,他治军号令分明,与士卒同甘共苦,又勤于耕作,逐渐升官至安西将军、郢州刺史、封爵重安县公。次年,程灵洗在建康去世(虚岁55),赠镇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忠壮”。陈宣帝太建四年(公元572年),程灵洗被配享陈高祖太庙;南宋时,因其子程文季显灵,而被追封广烈侯。元朝时又被加封为忠烈显惠灵顺善应公,后来又再次加封为忠烈王。妻子:董氏。儿子:程文季。程文季,字少卿,程灵洗之子,有勇有谋,早年追随其父程灵洗征战。后来其父程灵洗被王琳俘虏,陈霸先破格提拔他们的子弟,程文季尤其得到陈霸先赏识。陈霸先称帝建立陈朝,改元永定,程文季入仕,任“通直散骑侍郎、句容县令”。陈文帝即位后,程文季被扬州刺史、始兴王陈伯茂倚重,任内中直兵参军。陈文帝天嘉二年(561),程文季升任贞毅将军、新安太守,随侯安都东讨留异,在新安打败留异的部将向文政。天嘉三年,始兴王陈伯茂出镇东州,程文季随之改任镇东将军府中兵参军,兼任剡县令。天嘉四年(564),陈宝应和留异勾结,派兵随周迪出临川,陈文帝派信义太守余孝顷自海道袭晋安郡,程文季出任前锋,所向克捷。陈应宝被平定,程文季因功回朝后转任府咨议参军,领中直兵。后出任临海太守,不久又乘金翅(战船名)助程灵洗镇守郢城(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华皎被平定,程灵洗及程文季并有保卫之功。后来陈伯茂任扬州刺史,镇守冶城,府中军事都委任给时任扬州中兵参军的程文季。后来程文季因参加讨伐留异有功,出任新安太守、临海太守。陈宣帝太建二年(公元570年),程文季任豫章内史,因其父程灵洗去而世袭爵重安县公,同时去职守丧,期满后复职,率军随都督章昭达前往荆州征讨萧岿,趁萧岿与周军打造的船舰搁浅,却又突遇涨水,程文季与钱道戢顺势乘轻舟偷袭,将敌舰全部烧毁,又夤夜杀入其外城,大败敌军,事后,程文季因功加授“通直散骑常侍、安远将军”,增邑五百户。后来程文季调防巴陵,遭到到北周军攻击,南朝陈的巴陵内史雷道勤战死,程文季仅以身免。陈宣帝太建五年(公元573年),程文季随都督吴明彻北讨秦郡,以先锋的身份率领骁勇攻下齐军的江浦木栅,攻克秦郡,又进围泾州并屠城,再后来又攻破盱眙,回军随吴明彻围攻寿阳,因功任“散骑常侍、明威将军”,后又兼任新安内史,进号武毅将军。陈宣帝太建八年(公元576年),程文季升任“持节、都督谯州诸军事、安远将军、谯州剌史”,后来又升任“都督北徐州、仁州诸军事、北徐州剌史”,程文季每次作战,都担任前锋,因作战勇猛,被北齐誉为“程虎”。陈宣帝太建九年(公元577年),程文季再次随吴明彻北讨;次年,吴明彻与程文季战败被俘,被北周授授予“开府仪同三司”的虚职。陈宣帝太建十一年/北周静帝大象元年(公元579年),程文季从北周南逃至涡阳,被边吏发觉后抓获,送回长安,不久死于狱中。南朝陈后主至德元年(公元583年),程文季被陈后主追赠“散骑常侍、降级追封为重安县侯”。子:飨。
程飨:程文季之子。至德元年,程文季的死讯才被陈后主所知,就让程文季的儿子程飨袭封重安县侯。
(明·程敏政根据程文英神道碑和程士庸墓志铭,得出北迁世系为:)程子向,又名程响,程文季之子,曾任萧县令,后受到隋文帝召见,纵论六朝得失,深受隋文帝赏识,而被任命为太子(杨勇)少傅,封乐平县子爵。后来太子杨勇失宠被废,程子向也被外放,以扬威将军出任丹阳内史。妻子:吴郡陆氏、(继室)江陵平氏。子:栩(育)、翻、翊。
程育,程子向之子,隋朝时任车骑将军。
程皆,程响之孙,任郡主簿。
程弘,程响曾孙,入唐,任安阳令。
程大辨,程弘之子,任泗水、六合县令。程文英,程大辨之子,博通经书,任宋城县、栋阳县主簿,擢万年、长安县尉,左台监察御史,转詹事府司直,历城门郎,长社、武进、朝邑、曲沃、好畤、云阳六县令,魏州司马,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死于官舍。子:程皓、程曜、程义。
程元皓,盛唐时期河北道定州安喜县人,先祖世系不详,安史之乱中,曾追随安禄山攻打洛阳、长安,后北归河北,被史思明任命为定州刺。程日华,原名程华,程元皓之子,出身成德节度使李宝臣部将张孝忠的牙将。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李宝臣死后,其子李惟岳悍然袭位成德节度留后,张孝忠率定州军将其诛杀;事后,张孝忠被朝廷委任为义武军节度使,统领定州、易州和沧州,但沧州刺史李固烈(李惟岳的大舅哥)拒绝投降,程华被张孝忠委派到沧州劝降,李固烈表示同意,但因其临离任时大肆搜刮,引发沧州军民哗变,李固烈被杀,程华藏在床底下躲过一劫,却因其素来仁厚而被乱军拥护而主政沧州,张孝忠顺势任命他为沧州知事。再后来,卢龙节度使朱滔联合王武俊(契丹怒皆部的首领,原名“没诺干”)攻打沧州,程华先是拒绝他们的招降,坚守城池抵抗,并在参军李宇的建议下派其西入长安宣布向朝廷效忠,受到唐德宗的嘉奖,遥授程华工部尚书、御史中丞、沧州刺史,并赐名“程日华”,吓跑了朱滔和王武俊,程日华在沧州站稳脚跟。次年(公元782年),唐德宗将沧州升级为横海军(辖沧州、定州,恒州,衮州,德州,冀州,深州,赵州八个州),程日华被任命为横海节度使,正事成为大唐中期河北地区的最重要的七大藩镇之一;为了安抚张孝忠,唐德宗责令横海军每年向义武军进献钱十二万缗,粮数万斛,程日华对朝廷言听计从,并以李宇为判官,更加受到朝廷的倚重和扶持。贞元二年(公元786年)程日华去世,其子程怀直继位,程日华被以“节度使”的超高规格风光大葬于沧州(今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县董林乡董林村外田野中)。1967年,为了平整土地,董林村委书记邵玉普,带领民兵连长刘凤起和吴姓村民等民兵挖掘程日华墓的封土垫沟(该墓封土的土质极为黏密硬实,猜测不是本地土,可能是通过当时的隋唐大运河从外地运来的),后继续向下挖掘,进入墓室(主室、前室及前室旁的左右耳室),耳室墙壁以白灰做底,绘有壁画(可能是乐舞图),耳室内摆放帽翅(当时即风化),往北走到墓门(墓门前左右两边各摆有八个花盆,墓门用砖砌,中间塞斜着砌的墓砖),墓道及墓室是砖券,主墓室较其他墓室扩大,东侧有一堆马骨(殉葬的战马)和一个石槽,西侧有两块墓碑通(可能是墓志铭的志盖和志文),没有棺材和尸骨。墓南十余米处曾发现垂直深洞(气眼),可能是真正埋骨处,已被吴姓村民用砖头瓦块塞满,后形成水坑,再往南修了厂房。墓砖巨大(和明代的沧州城砖类似),墓室铺方砖,其余为长方形条砖,共约三百六十车,部分仍保留在村民用在自家围墙和猪圈上。程怀直,程日华之子。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其父程日华去世后,程怀直自任梗海军留后(代理节度使),唐德宗感念程日华帅众归降朝廷的忠诚和影响力,另外也确实没有把握可以直接将其收归朝廷直属,于是顺水推舟正式任命程怀直继任横海军节度使。程怀直执政横海军后期,久而怠政、沉迷田猎,贞元九年(公元793年),程怀直出猎回城时,被他的部将/堂兄弟程怀信帅众驱逐,他惊惧交加,出逃长安,虽然失去了割据一方的地盘,依然被有意“怀远”的唐德宗宠信,而任命其在长安留任右龙武卫统军。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程怀直去世(49岁),唐德宗宣布废朝一日,赠扬州大都督,追封陈王。
程怀信,程日华的部将,也是程怀直的堂兄弟。贞元二年(公元786年)程日华去世,遗命其子程怀直继位,程怀信协同横海军兵将表示拥护,并向大唐朝廷施压,迫使其认可程氏世袭横海军节度使的政治地位,再次确定横海军藩镇割据的国中之国既定事实;但程怀直却久而慢待、不思理政,又田猎无度。贞元九年(公元793年)程怀信趁其游猎之机,串联诸将、煽动军民拒绝纳其回城,又通过让利放权拉拢横海军诸将,改革弊政缓和与军民的关系,不仅顺利接任横海军节度使,稳固了其对横海军的掌控地位,而且迫使大唐朝廷承认他为横海军节度使。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程怀信去世,其子程执恭接任横海军节度使,以节度使的规格埋葬在其叔父程日华墓附近的程家祖坟,目前仍保留有高大的封土。
程执恭,又名程权,程怀信/程怀直之子。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七月,程怀信去世,唐顺宗起复程执恭为沧州刺史、知横海军留后事,代掌横海镇;将程怀信风光大葬,并奏请朝廷,将埋葬程日华、程怀信的程家古墓封为上公故乡(也叫将相乡)。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6年),程执恭被唐宪宗正授为横海节度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兵部尚书,封爵邢国公。元和四年(公元809年)九月,唐宪宗加授程执恭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同正员;十月,程执恭随邻近藩镇一起出兵协助(权宦)吐突承璀(左、右神策招讨宣慰使)征讨对抗朝廷的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元和六年(公元811年),程权入朝觐见,被唐宪宗加授尚书左仆射。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成德军节度使王承宗纵兵侵扰,程执恭联合同样受到侵略的邻近藩镇上表唐宪宗请求朝廷发兵讨伐王承宗。元和十一年正月(公元816年),唐宪宗下诏削夺王承宗的官爵,命程执恭与河东、幽州(卢龙)、义武、魏博、昭义等六镇分道进讨成德军;十二月,程执恭奏称在长河县(今山东德州东)击破成德军,斩首一千余级。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三月,得意忘形的程执恭因做梦看到到处写的权字,于是改名程权。后来,程权想迎娶横海军节度从事崔应的妹妹,遭到拒绝,崔应携家逃回洛阳,程权派去的刺客袭击,崔应险些丧命。同时,程权遭到王承宗的攻击,魏博两万大军攻入东光县,阻断白桥路(位于东光县西永济渠上),兵锋直指沧州,程权无力抵御,只能被迫撤军回防沧州。元和十二年(817年)底,唐宪宗委派的朝廷大军在将军李愬和宰相裴度、参军韩愈的指挥下平定“淮西之乱”,一时间大唐朝廷的权威和强势,令诸藩镇惊恐;程权自认为程氏三代世袭横海军节度使,与河朔三镇无异,唯恐朝廷举兵征讨,为了避免被大唐朝廷攻击,他主动辞掉了横海军节度使的职位,并举族从沧州迁居到长安,受到唐宪宗礼遇。元和十三年(818年)六月,宪宗命程权出任检校司空、邠州(今陕西彬县)刺史、邠宁节度使。唐德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十一月,程权在邠州逝世,获赠司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程氏文化网

GMT+8, 2025-9-14 11:28 , Processed in 0.16593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