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二程 元谭 朱卷
查看: 2376|回复: 1

鄱阳郭溪里旧谱序

[复制链接]

214

主题

766

回帖

2710

积分

版主

积分
2710
QQ
发表于 2019-12-15 13: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程受诚 于 2024-4-22 09:09 编辑

程氏之谱所以识程氏之本源世次也其先乃篁墩忠壮之后文人显仕不乏至淳一淳七淳廿一公北面宦游至饶州鄱之郭溪里因地沃饶占籍於此遂之鄱之一世祖至伯十八为二世生千六千七千八官都昌遂家焉淳廿一之孙伯十九之子曰千九迁都邑南桥松林坂藕塘居焉千十居波阳未迁千壹生辛一迁都邑中堡长坪坂千六生重壹为四世自重壹而下如守贵公居酒坊前福三公居华溪守黄公居新塘老避山龙脑山顺源渡上马桥利阳镇各处倶生齿藩盛井必有条因予致政归田泰於予而告之曰吾姓所藏舊谱先代居歙之篁墩时遭五代之变多被兵族老之所记者不过先代事绩而已世次未尽可考自淳一公迁郭溪由元谭公纪之三十八世矣今以忠壮公观之又为淳一公廿五世之祖也之歙邑婺源得学士程陶公谱之浮邑得都官程祁谱以次续修演撰成用朱标其排行姓字族之子孙庶有所官感而不忘所出之祖也每遇岁时腊祭集宗会族展其谱指其图而议之曰某从某之所出故序坐於某之首凡卑者各序列於尊之下此则尊卑瞭然在於心目者焉予昔逰宦四方视彼故家六族之子孙援富贵而厌贫贱冒他人之祖为己祖者多矣求其之水木本源之义者几何人哉吁若郭崇韬之贤而拜汾阳王之墓以此视彼实可愧矣今宗泰会都邑五服外六代之兄希道协修宗谱而宏振忠壮公之遗风淳壹淳廿一公兄弟之善俗此诚所谓仁人孝子之心也自是而后余冀我程氏之子孙以宗泰诸人敬祖亲族之心为心勿以贫贱易其志富贵移其心将见一族之内祖让由是而兴孝悌从斯而著不惟不忘宗太希道用心之笃亦且不坠忠壮公之旧淳一淳廿壹公兄弟肇基之志也
洪熙乙巳春三月立  赐进士中宪大夫前浙江按案司副使元谭公裔波阳凤撰
康熙丙寅年弱月吉旦            元谭公后东汇名禹重刊
雍正三年乙卯曹月吉旦        元谭孙瑚重修
乾隆丙戊菊旦之吉                元谭裔孙徽伊广论德璜德兰重修

立字派(辈)从本村始祖立鹏公开始
千、辛、三、百、再、仲、庆、春、孟、信、邦、程、伯、文、子、思、立(嘉)、锡、大、相、光、明、道、宗、孔、孟、新安66世开始字派周、宣、受、爵、功、建、南
微信chsc079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

主题

136

回帖

2421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21
发表于 2025-7-15 09:50:15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氏家谱的作用,是为了辨明程氏的本源与世代的次序。我们的祖先是篁墩忠壮公的后裔,代代都有有才学、有官职的人才。从淳一公、淳七公到淳二十一公,都曾北上为官,到了饶州鄱阳的郭溪里,因为那地方土地肥沃,便在此定居,成为鄱阳程氏的一世祖。

淳二十一公的儿子伯十八是第二代,生了千六、千七、千八三人,后来迁居都昌,并在那里落户。淳二十一公的孙子、伯十九公的儿子千九,迁居都邑南桥的松林坂、藕塘。千十则居住在波阳,并未迁移;千一生了辛一,迁居都邑中堡长坪坂。千六的儿子重一是第四代。从重一以下,家族子孙分布于各地:如守贵公居住酒坊前,福三公居住华溪,守黄公居住新塘,还有的居住在老避山、龙脑山、顺源渡、上马桥、利阳镇等地,人口兴盛,家族繁衍,井然有序。

后来我因致仕归田,宗泰前来拜访,对我说:我们程姓家族所藏的旧谱,是先代在歙县篁墩居住时留下的。五代战乱,家谱多被战火焚毁,能记下的多是先人的事迹,世系却不完全可考。自从淳一公迁居郭溪以来,到现在已是元谭公所记的第三十八世。按忠壮公算起,又是淳一公的第二十五世祖。

在歙县婺源,我们得到了学士程陶公的家谱;在浮梁县,又得到都官程祁公的家谱。我们据此一代代续修、增补成册,并用朱笔标明每代的字辈和排行,让后世子孙知道应当尊祖敬宗,不忘祖先的根本。

每逢年节祭祀,宗族聚会时,大家会翻出家谱,指着族谱和世系图说:“某人是从某祖先那一支出来的”,于是就按次序排定座次。辈分低的排列在长辈之后,尊卑的次序一目了然,铭记于心。

我过去在外地做官,见过许多显赫人家的子孙,凭借家世而骄奢,嫌贫爱富,甚至冒充他人祖先为己祖的也不在少数。真正明白“水木本源”的人,又有多少呢?唉,郭崇韬这样贤能之人,还去拜祭汾阳王的墓。以此对比那些假冒祖先之人,实在令人羞愧。

如今,宗泰会同都邑五服之外六代之内的兄长希道,一起修订宗谱,弘扬忠壮公的遗风,以及淳一、淳二十一公兄弟间的良好家风。这正是仁人孝子的心愿。

我希望从现在开始,我程氏子孙都能以宗泰等人尊祖亲族的精神为榜样,不因贫贱而改变志向,也不因富贵而忘本。这样,我们就能在家族内部见到长辈谦让、后辈孝悌的良好风气,不仅不辜负宗泰和希道修谱的深心苦意,也能承继忠壮公的志向,延续淳一、淳二十一公兄弟创立家业的初心。

洪熙乙巳年(1425)春三月立
赐进士、中宪大夫、前浙江按察司副使、元谭公后裔、波阳凤撰

康熙丙寅年(1686)初春吉日
元谭公后人东汇名禹再次刊修

雍正三年乙卯(1725)仲春吉日
元谭之孙瑚再次修订

乾隆丙戊年(1766)九月吉日
元谭之后裔徽伊、广论、德璜、德兰再次重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程氏文化网

GMT+8, 2025-8-18 06:46 , Processed in 0.20001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