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二程 元谭 朱卷
查看: 5526|回复: 17

珍公“八子”还是“十子”争议的真相

[复制链接]

25

主题

1320

回帖

6434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6434
发表于 2021-3-9 19:3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程珍有“八子”还是“十子”之争已有上千年,绝大部分程氏宗谱和程氏历史上三大名谱都只记载珍公有“八子”一是宋绍圣间程祁的《程氏世谱》;二是明景泰二年槐塘程孟的《新安程氏诸谱会通》(简称孟谱);三是明成化间程敏政的《新安程氏统宗世谱》(简称统宗谱)均认为程珍一共生了八个儿子:洎、沚、浑、泽、沄、湘、淘、汾,即所谓“珍公八子”没有有“渝”和“清”。除此之外,还有北宋官员、诗人北源派的程俱(1078-1144)也否定珍公有“十子”之说,为此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他在《序开化北源程氏谱》说:“初族兄灿作程氏世系图,以谓高祖之祖讳专,专之父讳清,始自黄墩徙开化北源,而景德都官谱载百之祖始自黄墩徙西安,百之侄三十三人皆复名,连承字,推而上之无讳清讳专二祖,乃知灿之说无据。今以景德都官谱为正,疑者缺而不书,为开化谱”。现代人,清华大学教授程声通在其所著《汊川往事越千年》一书中也对珍公之子进行了考证。
      目前争议的核心原因是清公、渝公后代认为现代程氏宗谱中应将珍公记为十子而不是八子,《程氏宗谱简编》没将清公、渝公编入珍公之八子之中或增加到十子。现在不少是清、渝二公的后代,他们能拿出的家谱,也多是依据程士培的《新安程氏统宗补正图纂》的世系,所以对于《程氏宗谱简编》没有编入珍公有之子中就有抵触情绪,认为是编录的人故意把他们撤掉了!而个别程氏本家,也正利用这一点煽动那些对谱不太了解的宗亲从而引起更大争议。
      一、《程氏宗谱简编》将珍公八子洎、沚、浑、泽、沄、湘、淘、汾编入而没有采信十子说依据也是较充分的,有证据优势。
     依据和继承了:1、宋绍圣间程祁的《程氏世谱》。2、明景泰二年槐塘程孟的《新安程氏诸谱会通》(简称孟谱)。3、明成化间程敏政的《新安程氏统宗世谱》(简称统宗谱)4、此外还有近千种程氏家谱也有很多是这么记载的。
    二是为什么《程氏宗谱简编》没有采信珍公十子说也是有原因的,是为了尊重历史客观事实。
    要求记载珍公十子之说没有可信依据,没有证据优势。持珍公有十子之说的人,他们共性是只认可明嘉靖间溪源程顼的《新安程氏列派迁徙注脚纂》(简称顼纂)和程士培的《新安程氏统宗补正图纂》(简称补正谱)记载,但是这二部谱书均存在重大历史硬伤,这是一个客观事实。
明嘉靖间溪源程顼的《新安程氏列派迁徙注脚纂》改八子为十子并没有可信依据,比如清,只是用“书清则断乎其有清”的推测出来并无依据,这样的说法不能令人信服!其实,早在宋代,清公派的程俱就已经否定了清为珍公之子的说法。至于渝,统宗谱已经明确地说“渝即凉也”。这从其他许多谱中都可以找到依据,如桐城谱、五林谱等大量程氏宗谱。
    程士培的《新安程氏统宗补正图纂》也只是依据顼纂,也没有可信的依据,同时程士培的《新安程氏统宗补正图纂》更被清江南省徽州知府定为伪谱。程士培伪谱案是指发生在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由婺源溪源人程士培修纂的《新安程氏统宗补正图纂》印行后,引起数十万程氏族人的极大争议后而告官,被当时的古徽州府立案查处。最终清江南省徽州府于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将《新安程氏统宗补正图纂》定为伪谱,收押程士培、对该谱进行收缴、销毁、通告禁止印行、设立禁示碑等处理措施。今天程氏个别宗亲由于这样或那样复杂原因,否认这一史实存在或进行掩盖歪曲,由于程士培在江西的活动比较广泛,流传的家谱也比较广泛,所以,被补正谱收集进去的相关支后裔也多从了补正谱。当然事情有二面性,补正谱比统宗谱晚了二百年左右,所收集的部分资料就比统宗谱多了七八代人,这是程士培对族人的贡献。
    综上所述,《程氏宗谱简编》依据众多存世的程氏老谱录入珍公八子,而不是十子是慎重和有充分依据,从专业角度记珍公八子最为妥当。但现在是民主社会,言论自由,有人非要坚持珍公有十子,而且包括清、渝二人,别人也无法改变。希望宗亲之间的争议求不了同,就存异,存疑吧,但坚持珍公十子说的个别宗亲放言,要将《程氏宗谱简编》记八子改为十子也是办不到的!



注:本贴由署名“程氏子孙”的宗亲发表于原《程氏家谱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主题

83

回帖

2139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139
发表于 2021-8-29 12:2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是八子还是十字的问题,借助现代的基因技术,可以毫无争议的解答。只要把清和渝的后代拿来测一下,真相一下就大白于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1320

回帖

6434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6434
 楼主| 发表于 2021-8-29 21: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攻 发表于 2021-8-29 12:27
其实是八子还是十字的问题,借助现代的基因技术,可以毫无争议的解答。只要把清和渝的后代拿来测一下,真相 ...

从科学的角度来讲,是这样的,我们也很期待清渝二公后裔能参与检测,从而揭开真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38

回帖

1282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1282
发表于 2024-5-12 09: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渝即凉的说法在明嘉靖年间休宁富溪派也是认可的,并且富溪参与了那时的会谱,那时的富溪程氏属于休宁临溪房,而且富溪有两人领了谱的,至于嘉靖后富溪改接珍公下,他们的谱序也没有说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38

回帖

1282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1282
发表于 2024-5-12 09: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22.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38

回帖

1282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1282
发表于 2024-5-12 10: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张图片说明渝公不是珍公之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38

回帖

1282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1282
发表于 2024-5-16 10: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5楼的图片中,富溪是归属休宁临溪房,即涼公后裔,不是珍公后裔,可以看出富溪的程景宗、程泰和两人各领了一套谱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8

回帖

417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17
发表于 2024-5-16 22:2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参加修谱要付丁费,否侧不收录,现在还是这样,不能以旁人修的谱而否定当事人的记载,从现在发现的五林后裔很多没参加合修,有的采用统一字辈,有的采用自立字辈,特别是人丁稀少的。去年见到一套四川宗亲保存的道光年间谱,大林(宋末兴国迁武昌)和桃林(明末休宁迁武昌)两庄首次合修,大林采用统一字辈,桃林支采用自立字辈,合修谱序记载他们都有自己旧谱,去年又看到一本谱自立字辈,与大林兴国迁武昌支同为兄弟,他们各自谱都没记载对方。特别是大林迁武昌这一支一直到十八世弟兄三人,清初老二生六子,之前代代没超四丁,而且几乎代代一个人有后人,六兄弟三人后代外迁,三人留老家目前才两百人口左右,其中迁四川的一支人口三千多。这几支都没参加五林合修。所以不能轻易否定记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38

回帖

1282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1282
发表于 2024-5-19 09: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程贤耿99 发表于 2024-5-16 22:24
参加修谱要付丁费,否侧不收录,现在还是这样,不能以旁人修的谱而否定当事人的记载,从现在发现的五林后裔 ...

五林谱分歧比较大,而且五林内部也不统一,关于新安28世汾公的儿子的记载太另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38

回帖

1282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1282
发表于 2024-5-19 09:24:55 | 显示全部楼层
e3f89c5e-f6b1-4bb5-9c4e-08940329f9db.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程氏文化网

GMT+8, 2025-5-3 22:17 , Processed in 0.20173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