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二程 元谭 朱卷
查看: 2455|回复: 3

大林程氏家谱原序

[复制链接]

214

主题

766

回帖

2710

积分

版主

积分
2710
QQ
发表于 2020-1-4 16: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余年八十有五,而吾族之修谱者三。始焉万历壬午岁,伯氏云岩公、近山公与吾父庐傒公,修大林支谱于龙城。继焉丙戌复修天下统谱于都昌,余与從兄勿台堪序焉。今世远人蕃,无谱乃涣。南北沦(?)貲重而修焉。崇祯癸未岁,余仲男大彦、侄孙希声与族萃俊聪理厥事。其编次不假手,而族之贤子弟亲任焉。曾兵荒旁午,不踰年而梓工告成,立法善而料理当恢恢乎。有余地莫能白荪谱也。自婺源以后云仍有系有贯,支分派别井井足观,遡所自来×××××××××有程伯休父佐周宣中兴,又递传而有诚信侯婴公,则保赵氏之孤儿。北传而有沛公、正公两夫子,则守先待后,思报同功,从来世德世功世官世祀者后先相望,而灵洗公尤显异焉。年方五十,而生二十二子,立丰功,谥忠壮。庙食百世,领祷如响,至今灵爽在天,子孙蕃衍天下,公传数十世。而我祖泽公生篁墩,官楚黄,阻乱未归。生五子,徙居各林,邺祖则居大林焉。惟泽公以前三世失据,得婺源宗人文贤持祁公老谱,余与勿台兄堪袭旧而较正之。通族敛费资,婺源贡士嗣功、都昌举人熙坎、庠生熙中立局都昌,协修统谱。括千万人于一书,聚千百里于一堂,洵盛举也。近稽大林之盛起于发公之父祥公,元末避乱太平砦(同“寨”),砦长忌其才欲杀之,公见机而遁,甫离砦,而砦破,其砦长见杀,而我公得免。匿居炉堂,止卒葬程株梘头。后为谈人压葬,余与從兄洪聚族掘之,越洪都质城,据谱给劵猗欤!公也,生几不免于虎口,殁几不留一抔(?)之土于地下。苟非天牗其衷,祖効其灵,曷克臻此迨。余先大人好礼重士,忠厚长者,州举饮宾,两请固辞。教长兄业儒补庠,一试而博名高不本,早逝;仲兄红,修德就闲,乡饮不赴,历春秋九十有二,丰采少年,闾里中齿德俱尊者也。余亦业儒补庠不第者,一天假之年,晚而好学,教长子大卿十岁能文,十五遊泮,二十有四而亡;三子大经考冠儒童,领批帮补,识养颇厚,可以大受,天不憖遗,四十而亡;长孙希岵幸列诸生,诸孙皆能习举子业,书香或可继乎!虽然,非谱重人,人重谱也。其人贤后之人开卷而按其贯指其名,必有称道而爱慕者,苟非其人必訾诟之疾,免之不饬不×,今以谱为要之,大上立德,文章次之,当是之时,又以不贪为宝,今之鹜名利而殒性命者其鑑也。支(?)余陈一得之制于简末,识者以为何如。
泽公十六世孙庠生相国  撰
从玄侄孙庠生天命    ×书
                              

立字派(辈)从本村始祖立鹏公开始
千、辛、三、百、再、仲、庆、春、孟、信、邦、程、伯、文、子、思、立(嘉)、锡、大、相、光、明、道、宗、孔、孟、新安66世开始字派周、宣、受、爵、功、建、南
微信chsc079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23

主题

1万

回帖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59008
发表于 2020-1-4 17:2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宗成 于 2020-1-21 19:21 编辑

"惟泽公以前三世失据,得婺源宗人文贤持祁公老谱,余与勿台兄堪袭旧而较正之。"这里就有问题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主题

766

回帖

2710

积分

版主

积分
2710
QQ
 楼主| 发表于 2020-1-4 17:4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泽公上三世失据,这就是说泽公上三代不知道
立字派(辈)从本村始祖立鹏公开始
千、辛、三、百、再、仲、庆、春、孟、信、邦、程、伯、文、子、思、立(嘉)、锡、大、相、光、明、道、宗、孔、孟、新安66世开始字派周、宣、受、爵、功、建、南
微信chsc079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

主题

137

回帖

242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23
发表于 2025-7-15 07: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今年已经八十五岁了,而我们家族里主持修谱的人已经有三代。最早是在万历壬午年间(1582年),由伯父云岩公、近山公与我父亲庐傒公三人,在龙城编修了大林房的支谱。后来又在丙戌年(1646年)修订了全国程氏的统谱,于都昌举行,我和堂兄勿台一起参与了序文的撰写。

如今世代久远,人口众多,若没有族谱作为维系,便容易散乱。南北支派已经混杂,必须重金投入才能完成修谱之事。于是到了崇祯癸未年(1673年),我的次子大彦、侄孙希声与族中一些聪明能干的人一同主持修谱。他们亲力亲为,不假他人之手。虽然当时战乱频繁,但不到一年,印刷工作就完成了。修谱之法完备,整理得也十分妥当,浩浩荡荡,十分可观。族人之中,若无此谱,便无法全面了解家族渊源了。

从婺源一带以来,家族世系清晰,支派分明。若追溯我们家族的源头,先有程伯休父辅佐周宣王中兴,代代相传,后来又有诚信侯程婴,为保护赵氏孤儿立下大义。再往北有沛公、正公两位先贤,能够继承先志、顾念后人,心怀感恩,代代相承。从古至今,我们家族代有美德、功业、官职和祭祀的传承,其中以灵洗公最为卓著。他年仅五十岁,便育有二十二个儿子,功绩卓著,被朝廷追赠为“忠壮”,并入庙供奉,香火延续百代,祈祷有灵,至今仍受尊崇。其后代遍布天下,世代传承至今已有数十代。

我祖泽公生于篁墩,曾在楚地黄州为官,因战乱而未能归里。他育有五子,分别迁居他地,邺祖定居于大林。唯独泽公以上三代失考,幸好婺源同宗文贤先生持祁公旧谱前来,我和堂兄勿台据此校正补充。族人共同出资,由婺源贡士嗣功、都昌举人熙坎、庠生熙中等在都昌设局,共同修成统谱。将千万人的资料汇集成一本书,将千百里的亲族联系聚合于一堂,实为盛举。

近来考证大林房的兴起,是从发公之父祥公开始。元末避乱逃至太平寨,寨主忌其才欲杀之,祥公觉察有变,及时逃离。不久寨破,寨主被杀,而祥公得以幸免。他隐居于炉堂,卒后仅以“程株梘头”为葬地。后来其墓被当地人占压,我与堂兄洪聚集族人开棺迁葬,得以回归正谱,立墓发券。唉,祥公在生时几乎死于非命,身后也差点无一抔黄土安身。若非天命护佑,祖先显灵,怎能有今日这番境地?

我已故的父亲性情忠厚,礼贤下士,堪称德长者。他曾两次被地方推荐为乡饮宾客,皆坚辞不受。他教导长兄研习儒业并考中生员,初试即名声鹊起,可惜英年早逝;次兄红,修身守道,虽有乡饮之召亦未出席,寿至九十二,风采不减年少,乡里尊之为德高者。我也曾为儒生,可惜未能中举。上天赐我长年,晚年仍勤奋好学,教长子大卿十岁能文,十五入学宫,二十四岁早逝;三子大经中秀才,学识丰厚,堪当大任,四十岁亦卒;长孙希岵幸列为生员,诸孙皆能习举业,或许可继我书香之志!

然而,族谱之重要,不在于谱,而在于人。若为贤者,后人翻阅谱牒时,定会敬仰赞美;若非其人,也会遭人指责贬斥。因此看谱不能仅为虚名,而要以立德为根本,文章为其次。当时之人以廉洁为宝,今人若一味贪图名利,最终伤身殒命,应引以为戒。

以上是我略作的陈述,附于谱末,望识者评判。

——泽公第十六世孙、庠生 程相国 撰
——从玄侄孙、庠生 程天命 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程氏文化网

GMT+8, 2025-8-18 19:10 , Processed in 0.15775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