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二程 元谭 朱卷
查看: 2590|回复: 0

被曲解的二程理学

[复制链接]

47

主题

196

回帖

1549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549
发表于 2020-1-26 11:5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被曲解的二程理学
五四运动以来,二程理学随着孔孟之道被打倒也被视为封建卫道士杀人不见血,禁锢人的思想而遭诟病,文革中理学因“存天理”被视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而受批判,改革开放后理学因“灭人欲”被视为压制个性、抑制个人欲望而与左的思想划等号。“存天理,灭人欲”这个观点,究其根源,其并非禁欲主义,而是理性和感性统一下的人性欲望的控制。二程极力反对的是帝王和官宦危害天下的穷奢极欲,程颐说:“天下之害,皆以远本而末胜也。峻宇雕墙,本于宫室;酒池肉林,本于饮食”意思说为害国家的,都在舍本求末,峻宇雕墙是宫室奢侈的反映,酒池肉林是官员奢靡的反映。程颐被司马光举荐担任宋哲宗皇帝的老师期间,看到皇宫使用水桶都是金制的,便向皇上进谏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如今天下百姓尚有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者,宫中用金桶太奢侈,应禁用。皇上和太皇天后不以为然,程颐就屡次建议,至此金桶被更换。后来朱熹记录二程语录时说,“人欲中自有天理”,“天理人欲只争些子”,“不为物欲所昏,则浑然天理矣”,“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他的意思是:天理人欲其实只差那么一点点,正常的、合理的欲望是天理,过头的、贪婪的欲望就是人欲了。比如说,天理是我们一日三餐正常饮食,人欲便是一味贪图美味大吃大喝。当官的,廉洁奉公是天理,贪赃枉法是人欲;生意人,诚信经营是天理,坑蒙拐骗是人欲;知识分子,有良心有担当是天理,不要脸不知耻是人欲。朱熹当年慨叹:“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如今物欲横流,人无敬畏,哪里知道头上还有个天,哪里知道世间还要个理,只是一味人欲。
而另一被曲解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长期被指是束缚中国妇女的枷锁。而这句话的出处是,《程氏遗书》卷二十二,载有程颐与某人的一段对话:“或问:‘孀妇于理,似不可取(娶),如何?’伊川先生(程颐)曰:‘然!凡取(娶),以配身也。若取(娶)失节者以配身,是己失节也。’又问:‘人或居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这就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原始出处。需要指出的是,程颐这段话所针对的是男、女两者,并非仅指妇女。他的意思很明确: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而言,男人娶寡妇为妻,是一种失节行为;寡居的女子改嫁,也是失节行为。凤凰网历史频道曾经有个专题《寡妇门前宰相多?宋代两宰相争娶寡妇事件》,宋真宗咸平五年,向敏中、张齐贤两位宰相为了争娶左领军卫将军薛惟吉的遗孀柴氏,也就是宋太祖时期的宰相薛居正的儿媳妇,两位宰相互相揭发告状,原因无非“为其有十万囊橐故也”,也就是寡妇柴氏的巨额财产,最后事情闹到皇帝宋真宗那里,两位宰相双双被降职,寡妇柴氏的巨额财产被罚没。这就是程颐上述对话的背景。当时社会,维系社会秩序的伦理纲常的作用降低。人们生存环境的恶劣,使得追求物欲、悲观绝望的思想盛行。“今朝有酒今朝醉”及贪图男欢女爱成为时尚。许多人家不以自己的女儿作养娘、侍妾、歌女为耻,很有“笑贫不笑娼”的味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不是单纯针对女性,而是仅指这一特定的历史事件的,肆意歪曲程颐原话的背景,是完全错误的,也是不符合程颐原意的。实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几分相近,做人纵使饿死,也须堂堂地做人,不失气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程氏文化网

GMT+8, 2025-5-6 13:42 , Processed in 0.15015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