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二程 元谭 朱卷
楼主: 程远辉

民國景东县志稿程氏

[复制链接]

16

主题

1098

回帖

3883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883
发表于 2025-8-4 16:2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洪波 于 2025-8-4 16:29 编辑

  羅名科,郡人,性明敏,業儒。未遂,遽失怙。善事孀母,厯三十餘年。諨力盡職,生飬死𦵏,均克由禮。撫孤姪,如已子,自幼至成立,不稍異視。子綸克,成厥志。嘉慶二十四年,恩貢,皆厚德之所始云舊。  
--------复制於文心閣古籍數據庫的《民國景東縣志稿》

        作者:[民國]周汝釗修侯應中纂
        版本:民國十二年石印本、卷之十一、第333頁、27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1098

回帖

3883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883
发表于 2025-8-5 08: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洪波 于 2025-8-5 08:05 编辑

程承輔,郡本城人,監修黌宫,住守三年。縣城文廟之建設,承輔一人之功也。於今稱之不替。  
--------复制於文心閣古籍數據庫的《民國景東縣志稿》

        作者:[民國]周汝釗修侯應中纂
        版本:民國十二年石印本、卷之十一、第340頁、27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1098

回帖

3883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883
发表于 2025-8-5 08: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洪波 于 2025-8-5 08:10 编辑

   羅有仁,字成廣,本姓程氏,郡中區人。性方正,言笑不苟。弱冠,稱名秀才。有堂兄某,典他姓田。有仁代書劵兄,思詭佔其業,乞有仁易賣契,不可啗以利,仍不可以威刼之,亦不為動。拂衣詬曰:“明有天地,幽有鬼神,此言胡為至於我耶”?推案而出,理不徇親,叔向所為稱遺直也。吾於有仁亦云。年五十五卒,以孫含章貴,贈如其官。 《舊志》  
--------复制於文心閣古籍數據庫的《民國景東縣志稿》

        作者:[民國]周汝釗修侯應中纂
        版本:民國十二年石印本、卷之十一、第340頁、27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1098

回帖

3883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883
发表于 2025-8-5 08: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洪波 于 2025-8-5 08:11 编辑

程承休,月川大中丞長子,遵奉父命,培植地方義舉,不可盡數。  
--------复制於文心閣古籍數據庫的《民國景東縣志稿》

        作者:[民國]周汝釗修侯應中纂
        版本:民國十二年石印本、卷之十一、第339頁、27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1098

回帖

3883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883
发表于 2025-8-5 08: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洪波 于 2025-8-5 08:16 编辑

   程應源,郡城通化坊人,膽勇遇人,每戰必為前鋒。同治四年,回逆偽大司間,馬旭、寇景、應源率五百餘人禦之。左臂中鎗,猶忍痛斬虜。次日裏鎗復戰,右股又中炮。部下負以歸,卧床五日,聞三道濟失守,昏迷中從床上躍起曰:“我往奮作,創潰,血𣴑不止,遂卒”。  
--------复制於文心閣古籍數據庫的《民國景東縣志稿》

        作者:[民國]周汝釗修侯應中纂
        版本:民國十二年石印本、卷之十一、第346頁、27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1098

回帖

3883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883
发表于 2025-8-5 08: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洪波 于 2025-8-5 08:22 编辑

   程紹徽,郡中區中和坊人。行軒公之大女,年七嵗,容貌端方,言語靜好。評字樸山趙公,長于國華。國華年九嵗,聰明頴悟,能知孝。及盟而未取,遂夭折。紹徽聞之,情若痴者。數日後,有語徽曰:“爾又要許某家為媳”。徽泣對曰:“我巳許趙家,不容再許别姓”。屢問答如故,逾年亦殁。二姓商之,固以合𦵏,噫守一不二。殆大性然,即彼既嫁。而再醮者,聞徽之風,當無地自容也。天之所以促其壽,正所以全其志,歟足以風矣 。
--------复制於文心閣古籍數據庫的《民國景東縣志稿》

        作者:[民國]周汝釗修侯應中纂
        版本:民國十二年石印本、卷之十二、第433頁、27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1098

回帖

3883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883
发表于 2025-8-5 08: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洪波 于 2025-8-5 10:14 编辑

   左千户所,實授百户程應舉,原籍直隸鳳陽府泗州人。始祖程興,因元順帝失道,至正戊子(1348年)年以後,天下大亂,賊盜蠭起,與族人逃避淮南大澤間。乙未(1355年),聞明太祖起兵渡淮,乃赴趙將軍麾下投軍。丙申(1378年,这个估计是年号书写错误了),明太祖取鎮江,奉撥附謝將軍麾下,與衆輯睦,人皆樂與之交。乙巳(1368年),充總旗差操。均平後,調建寜右衛領軍,以為才,保薦。洪武九年(1376年),除建寜右衛所,授流官職事,事皆辨。明年六月,奉㫖世襲。十三年(1380年),卸病。
   二世廣先,於洪十一年(1378年)八月,試懐遠衛百户。十二年(1379年)四月,實授本衛流官百户,至是令廣替父職。二十年(1387年),設景東衛,奉調入滇。先是景柬,自唐宋以來皆屬夷地。元時,雖入版圖,附威楚郡,不設流官,仍以土府管事。洪武初,西平侯沐英討平,迤西宼亂土。知府阿陶俄赴軍門,叩謁獻印,授令復職。十八年(1385年),平緬宣尉司思倫,發寇景柬,沭英敗之逃。二十一年(1388年),思倫發復寇景柬,阿陶俄與戰,敗績走白崖。告急沐英,破其象障,復敗走之。上其事,请設衛兵屯田,為久安計。詔以神䇿衛兵往鎮其地,時程廣巳調神䇿衛百户,故在籍中。雲南去,神䇿衛甚速。景柬尤險,惡人皆憚行,或勸以疾辭。程廣曰:“是何言哉! 喜聞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雖官小,世食君祿,雖往而,而必死,死且不辭,況未必死乎?大丈夫不能立功報主,奈何托疾以欺君哉”!遂拜祠祭墓以行,鳴呼賢矣哉!人情莫不貪生惡死,戀鄉土、重妻子。一旦邊書告急,遠戌蠻荒。妻拏哀號於前,兄弟嗟怨於後。雖在士大夫家,尚多逡廵畏缩。而况於介胄之士乎?於是有斷指跌足,塞耳目以避。點簽者,此白香山詩所以有折臂翁之作也。國家咸費金錢以養之,月米廪粟以活之,乃臨危輒避詭,脱名籍亦安,用此官兵為耶。程廣不肯辭疾,可謂得事秀之忠,而明於大義者矣。於是隨同指揮,带兵入滇。二十三年(1390年),言景束阿陶俄讓宅為城,即衛蛾讓田為屯,遂設景東衛,程廣奉派左千户。任事時,啫輩舍荒涼,烟霧晝冥,虎豹豺狼,交跡於道。軍亡不人之,大作死亡相,屬軍中嗟,怨思刦庫財以逃。程廣晚以禍福,合方药以療疾,方輒效。教軍慎飲食,毋卧涼地。饑寒者,恤之,人心乃安。遂佐指揮,使開渠築堡,護守闔隘。分給軍士斗種器具,且耕且守。初到時,斗米三百錢。及三年,倉有餘栗,斗米易錢三十,地方以寜。三十年(1397年)二月,以老病辭,是為左所程氏下。下川程氏,入景之祖,三世程紀,保送赴京比試,得中襲授前職。永樂十六年(1418年),病故。四世程綱襲,正統六年(1441年),辛酉病故。五世程昂襲,天順三年(1459年),病故。六世程瑯襲,嘉元元年(1303年,应该又是把年代书写错误了。天顺年号后,有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病故。七世程應舉襲,授左千户所,實授百户,萬暦十七年(1589年)戊子病故,子大志襲。程大志,百户程應舉子。程應舉卒,大志年巳壯,承辦屯務,入册當差,襲父職。先是定例,衛所官襲職。自百户以上,須由本衛指揮考騐,省都指揮復考,注擬送沫府,會同總督考騐。給咨送京,兵部考試弓馬合式,然後給劄准襲。道遠費繁,故衛所微員子孫,以承襲為苦。神宗即位後,雲南多故兵革。數動景東,被磨沙戞沙。浪滄江玀玀,猓黑諸夷,叠出焚搶。大志以世職子,白身奉派出師,經年累月。調撥不常,屢以承襲,請奉批緩辦。當是時,神宗怠於政事,久不視朝内。而部侍科道外,而督撫監司屢關不補,知府缺十之五六。文選武選,官及四方州縣,教雜積至數千人,百户其小馬者也。至三十九年(1611年),大志年巳五十餘矣。乃具狀自陳其詞曰:“竊維朝廷悠久之恩,禮隆蔭襲祖宗無彊之澤。道在箕裘,是以礪山带河山,侯固多世。及之典,弓刀鎧甲,將弁亦有承襲之文。大志質雖庸愚,家傳清白。湖自始祖程輿,籍本淮泗,系出江南。當洪武建業之初,充軍門義勇之卒,廿年辛苦,一介微勞,始授以流官,繼復欽予世襲。二世祖廣,以懐遠百户襲授户冠,奉征調以入滇,爰携家而至景光,田左所著籍開南。自是以來,承襲七代,名登天府。頻邀勅命之初,世受國恩,不墜先人之緒。追父程應舉病故,應由大志承祗緣軍務業。與夷纷未靖軍家,予弟理宜挾矢以争先,咸世編氓,義不旋踵。而反顧遂,至月復一月,年又一年,老將至而無成職,空懸而未襲。雖官分一命,豈足重於寰區。而恩厯累朝,未宜斬於今日,爰開履厯縷患,陳情可否准令入京考試,承襲之處,伏祈察核施行。於是衛指揮,據情轉詳三司會議,請先給百户冠带。任事侯軍務告竣,再行送京考試。沐府會同督撫,咨部議復准行火志。自是始有職銜、印綬,如署事人員之此。然是時,權奸亂政。明事日非,天下民不聊生,盗賊滿野,雲南亦征調不息。大志未及赴京比試,至崇正九年(1636年,是崇祯)卒。子文俊,大志長子,應襲右千户所職。時營衛已壤,官兵殘缺,十無二三。先時,景東衛所官一百一十二員,至是堪承襲者,正有十家。崇正十五年(1642年,崇祯),𣴑賊李自成、張獻忠等,攻破天下郡縣,明室將亡。征兵調餉,多不應。雲南守廵洱海道,檄景東府查報衛所官出身、履厯,欲按册檄調也。衛指揮彙造各官圖册,移关掌印同知倪巽生,詳報聲明程丈俊,係應舉嫡孫,大志與正妻劉氏所生嫡長親男。現今保送比試承襲,具文其實,則道路梗塞,未嘗遂也。越二年,甲申(1644年)明亡。清順治定羅燕京,雲南遠隔萬里外,尚阻聲教土目沙定洲襲破省城,沐天波逃入緬甸。土賊如雲而起,景東故夷地,魯魁玀玀猓黑交亂其中,明餘孽。永厯九年,守廵洱海道張某,行文以文俊為舍人,責其督耕。十一年(1654年),兵部行文以程氏曠年久不承襲,例降一等准襲。原衛左所試百户,带兵勦土賊,至那敦殺入。厰遇伏,身中𣴑矢,歸至蠻窝卒,葬於蠻板山墓。今現有題曰:”將軍程公,文俊之墓。今下川尚多程姓,而居左所者,攺姓羅氏,皆其兄弟文𩔰等攺姓之子孫也。是時文俊予尚㓜,奉文行取兄弟承襲。文顯等見明室巳亡,流賊滋熾,不肯從賊,乃易姓為羅,避難山谷間,世職遂替迨。清兵至雲南,始歸田里,又不知幾經錯折矣。論曰:“詩歌萇楚,樂其無家免爰之篇,亦曰我生之後,逢此百凶,尚寐無聰,悲夫何言之哀也。文俊以衛所子弟,遭明之亡,勦賊捐軀,名垂義烈二百七十餘年之,世職于兹替矣。然吾聞世祿之家,鮮克由禮。明時,勤臣子孫,不自檢,束坐法殞命七國者,不可勝數。而程氏以𢕄末千户,明存與存,明亡與亡。保身保家之道,有足多者。鼎革之際,沙賊江訌,加以猓賊猖獗,生靈塗炭,文顯等攺姓隠名,不屈不辱先人清白之氣,豈有忝哉!卒能使子孫繁衍久而彌光,盛德之所留聼,悠然連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1098

回帖

3883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883
发表于 2025-8-5 10: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洪波 于 2025-8-5 11:06 编辑

                 誥授資政大夫大中丞程含章傳
                                     清郡丞 方若麟
   夫威鳳之炳,非海晏則不至。卿雲之蔚,非氣和則不耀。故君子藏噐,抱璞毓德葆真。遭遇其時,則光明丕昭勛業,煥然有如我。  



  年伯程大中丞是已公,諱含章,字象坤,號月川,世居景東左所營。祖成廣公,乃世偉公次子。弱冠,掇泮芹喜,周給卹囏。厄父範文公成廣公之季子,食廪餼為郡中翹楚。而科名心澹,侍養怡然,惟以岐黄濟世馬(焉)。舉子三:長英,次敏,三即中丞月川公。余思治行之著,必有所仿忠義之積,必有所本月川公守先世之遺訓,負薪誦讀,孝弟力田,辛苦備嘗有人所不能堪者。乾隆己酉中,選拔。壬子,舉於鄉。嘉慶辛酉,大挑一等,分發粤東,署封川縣。除甲差捕土盗,雪𡨚獄,民咸曰:“程青天”。未幾,以失揭歴任未辦之盗案,去官。僑寓省城。封民𥸤求代為捐復,格於例而不果。甲公念糟糠之義,終身不置妾勝。丙寅,與軍門捕海盗鄭一、張保等,擢知州。己巳冬,署雷州府海安同知。時大饑,存城兵不滿百,而積糓甚多。羣盗環攻刼取,公乃躬擐甲胄,團集鄉勇三百餘人,殱賊五百餘,捕獲一百七名,燒沉賊船無數,境頼以安。幸未,權連州。親入山寨安撫,獞猺催科不擾。壬申,補化州,未之任。是秋,署南雄牧。嚴禁械閗,頑風痛除。服毒惡習,恩威並施,俗因以革。癸酉,陞補南雄直隸州。乙亥,出洋捕盗有功不居,為兩總鎮開復地也。事竣,奉清文南雄田畝,催查積欠人,皆驚疑。及聞公回住經理,民心始安於焉。稽查飛洒,倡築陂塘,百年積弊一清。卸任,士民作《甘棠》、《鴻飛》二集詩,以送之用。是受知於蔣公礪堂、陳公望玻、趙公笛樓,聨御保舉,赴京奉㫖,以知府用。仍交軍機處記名,蓋異數也。己卯,赴惠州府任。增修豐湖書院,清理歴年積案。及卸事,士民作詩以送。名曰:《萬家坐佛》。庚辰,調廣州府。建廢學、設嫠糧、創立羊城書院,與粤秀、越茟,並列為三。善政不可枚舉。是冬,擢山東兗沂曹濟道,旋授山東按察使。道光壬午。陞河南布政使。公下車不狥情、不受餽,惟以進賢退不肖為急務。是秋,即陞粤東廵撫。履任甫三月,調補山東。癸未,赴任,又調江西。是歲,江水大漲湖,北飢民赴省就食者,九萬六千餘人。公捐廉首倡卒屬,共賑三月,南㪚無一死亡者。甲申,南調以工部左侍郎,督辦直隸水利。事功未竟,調補倉塲總督。乙酉,補授浙江廵撫。清臣業施醫藥、拓貢院、修海塘,凡諸設施盛。嘉奬丁亥。調山東廵撫。六月,因浙江鹽政任内事,左遷刑部貴州司員外郎。戊子,補授福建布政使。蒞任後,甄辊府判各員,倡建名臣祠。字清核臺灣軍需,嚴查書吏苛駁。嗣困水土不服,時患脾㵼,决志引疾。大府婉留,文四上而後入奏。庚寅二月,奉㫖𠃔佳。七月,旋里計公自縣令洊到封圻,召見一十六次,賜書籍墨刻者四,聖恩稠壹家乘備傳。嗚呼。自昔大臣揭天綱振地維,檐扶人紀,何代無之,而惟真一不二者,芳流逾遠。我公以梃世之豪,立希聖之志。功業巍然,品𧨏粹然,廻非氣節。文章一才,一藝之可企及也。余緣是述其梗,概以見公服官三十二年,敭厯中外,錯節盤根之勛績焉。嗟呼!世之象齒焚身者,無論已而不有。廣積自豐,問舍求田,時為子孫計者乎?惟公王事馳驅,席不暇煖之際,常殷殷於本鄉宗族之孤寒,名物之鹿墜。幾於每飯不忘,乃命嗣君以中丞𤎉俸之所餘,置義由以瞻孤寡,設膏火以膳生童,建育嬰、養老二堂,助貧人喪者招局。又命重修黌序,展拓宮牆,培崇聖文,昌禋祀立。雀山凌雪浮屠,創製河東度船,整理橋梁道路,各置田祖,以供歲修之用。而又手輯《景東𠫊志》,捐資刋布。見義必為罄,其𤎉之所餘而用之。雖家無餘資,不顧也。至若景東四站。夫馬浮費尤多。以至各圈里民饑困𣴑離。鬻女賣妻者日甚一日。公深悉其弊,忍設法以援之。而築室謀於道旁,咸謂非二三萬金,生息不能更張。維時若公,厚於財産,自必力為仔肩。無如志有未逮,竟為不了之事矣。公生於清乾隆壬午年十月十有三日,旋里三載,考終於道光壬辰二月二十二日,亨壽七十有一。生前裒輯《讀鑑辨正諸書》,顔曰未是集梓存行世。癸巳之冬,余代庖景東嗣君,鞠溪别駕,以公行述見示,余讀訖而嘆曰:”公儲文武之才,有直清之德。良玉美潤國,賞蓄寳於荆岑。春松幽淉,不乆呈材於廊廟。此知者,所為長太息也。雖然士君子,外秉節鉞,内輯梓桑果,其惠利及物,則遺愛在人者,乆而益彰。今日開南士庻濡名教景風徽者,喁喁興起緣公,抒真一不二之情,以感之也。視彼乘意氣博名髙者,不可同日而語。甲午之春,余訪知景屬夫馬之累,力圖整頓。乃集衿耆,往復籌商,仿照迤西設局之則,核減站費十之五六。行之兩月,民困漸甦。頃已條列章程,詳明立案,是舉也。非敢謂勞于一日而可以安子百年,夫亦聊盡區區之忱,藉以副公未竟之志耳。夫桮棬遺册,孝子興懷,兑矢和弓,忠臣垂念,而公之為治也,有茇憩之棠焉。公之居鄉也,有留珮之享焉。初無事沈碑阞石,自可與樂,並其髙瀾,滄同其深矣。公本江南程氏,自二世祖廣子,明初從征雲南,留屯景東,世襲百户,遂家左所。明亡職替,易姓為羅。公久深木,本水源之念,乃于道光二年七月,甫能奏復祖姓。于是營住宅,為家祠。撥給田租五百,后擇其族中尤急者,瞻之。規模初定,置産未豐,是誠有望子賢後嗣之擴而充之。俾符范文正公義莊之制,永垂勿替也。今嗣若孝思不匱,欲為紀德之編。而下官文,不在兹聊,展當仁之筆銘曰:山之靈,會公之英。道德之澤,以保我後生明哲之誠。禮義之經,經濟之美,仰止乎前。  
--------复制於文心閣古籍數據庫的《民國景東縣志稿》

        作者:[民國]周汝釗修侯應中纂
        版本:民國十二年石印本、卷之十五、第553頁、27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1098

回帖

3883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883
发表于 2025-8-6 14:4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洪波 于 2025-8-6 15:44 编辑

                             大中丞程含章傳
                                             番昌進士張維辱
   公姓程,諱含章,字象坤,號月川,原居左所營。祖傳忠厚,世有令德。曾祖世偉,妣楊氏;祖有仁,武生,妣彭氏;父名模,文生,妣李氏。皆以公貴,晉贈資政大夫、廣東江西廵撫。氏,俱晉贈夫人。公生禀少孤貧恒,借書手錄,夜分不輟。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補博士弟子員。五十四年(1789年),㧞貢。五十七年(1792年),鄉試中式。嘉慶元年(1796年),丁李太夫人艱。五年(1800年),大挑一等,分發廣東署封川縣。以前任,盗案革職。九年(1804年),公請出海,効力獲盗,奉㫖給還知縣原衘。十一年(1806年),隨提督出海,擊大盗張保等。獲盗數十名,奉㫖以知州用。十三年(1808年),署東莞縣。十四年(1809年),署雷州府海安同知。十六年(1811年),署連州。十七年(1812年),補化州。十九年(1814年),解餉至京引見,奉旨補南雄直隸州知州。二十三年(1818年),以南廣總督蔣公保奏引見,奉旨以知州用,仍交軍機處記名。二十四年(1819年),補惠州府。二十五年(1820年),調廣州。冬,擢山東兖沂渭濟兵備道,未到任,陞山東按察使,署布政使。道光二年(1822年),陞河南布政使。秋,奉命廵撫廣東。三年(1823年),調山東廵撫,又提江西廵撫。四年(1824年),補工部左侍郎,辦直隸水利,工未竟,調補倉塲總督。五年(1825年),授浙江廵撫。七年(1827年),復調山東廵撫。是年因浙江鹽政任内事,降補刑部員外郎。八年(1828年)秋,授福建布政使。十年(1830年),告病請開缺,奉旨回籍調養。秋,歸里。十二年(1832年)春二月二十二日,以疾終於里第,年七十一。

   公之署海安同知也。海安孤城,兵不滿百。賊揚言欲取,倉榖人心惶惶。公製五色旗,團練鄉勇,得三百餘人,誓以死守。下令曰:“賊來,我當先”。又招募魚船,分派壯勇,殲賊數百名,燒溺賊船十二隻,獲賊一百七名,招降數百人,收獲砲械,於是賊不敢犯沿海,村得以保全。卸事之,百姓扶老携幼,以迎神儀物送之。公之補南雄州也。先以四要禀大府:一,委員湏自擇人;二,請發經費;三,請便宜從事;四,無着之糧,請奏豁免。大府皆允之。先是南雄田糧,沿前明之舊,分為三十一。則頭緖繁多,飛洒混雜,無從稽考。民間買賣,有納租而不完糧者。有收租完糧,而不得管田者。有一田三四主者,公與士民,議屏去舊,則不用。惟以現在田上之肥磽分科,則之輕重,定為七則。不足額糧,以新墾田地匀攤補足。歸併一家,糧隨田出,每田給以用印勘單一張。買賣,以勘單為憑,以杜重賣,盗典之弊,百姓稱便。公以海洋緝捕南雄清丈二事,受知大府,名逹九重。其他如清積案、雪寃獄、懲匪𩔖、釋愚頑,善政不可枚舉。公自奉檢約,為廵撫,詣各府閱兵,止携僕無辜。修陂塘水利、増書院膏火、施醫葯以拯貧病、作歌辭以勸從七人。夫價船值,皆自發遇利人濟物事,輒捐廉傾貲,無少惜。嘗仿范文正公義莊之法,建宗祠、置義田,族中鰥寡孤獨,皆有資給。其敦本好義,𩔖如此。公緝捕奮勇,嘗戴竹盔,穿短衣,執旂仗劍,身先士卒。大洋風起浪髙數丈,畧無懼色。而與人晉接,輒藹然可親。自李夫人殁後三十年,旁無姬侍。公餘,輒手一卷,所著有《讀鑑辨正》、《明倫述要》及《嶺南中州江右山左》諸集。臨終諭子孫曰:“爾等異日為官,當學為良臣循吏,以終我未竟之志。即不能,亦當勉為端人正士,作盛世良民”。蓋公忠君愛民之忱,固結於寸心。將終,而猶未釋也。
   公配李夫人,子五:長,承休,候補知府。次,早卒。三,承式,貢生。四,承膰。五,承輔,候選通判。女一,適武生李騰蛟。孫九:長,洪源,候補通判。次,煜,郡學生,議叙同知。次,道源,郡學生。次,福源。次,祜源。次,祿源,皆業儒。次,壽源,助餉海疆,議叙八品職衘。次,祺源。次,祉源。曾孫,七人。元孫,二人。銘曰:
  滇之景東,實為南陲。篤生我公,慈惠之師。為民扞災,為民禦冦。正爾田疇,興爾俎豆。有循吏風,受聖主知。郡守三年,晋子封圻。官有陞降,人有譽毁。豈以一眚,而揜衆美。我為此辞,体要斯存。繩其先德,勗哉後昆。  
--------复制於文心閣古籍數據庫的《民國景東縣志稿》

        作者:[民國]周汝釗修侯應中纂
        版本:民國十二年石印本、卷之十五、第556頁、27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1098

回帖

3883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883
发表于 2025-8-9 09: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洪波 于 2025-8-9 09:43 编辑

                         誥贈奉政大夫羅有仁傳
                                       清翰林院編修張岳崧
   公姓羅氏,諱有仁,字成廣,雲南景東人。父世偉,公子三,長有珩,季有智,公其仲也。少頴悟,年十二始就學,弱冠補郡學第子員。公狀貌魁梧,沉毅簡默,嚬笑跬歩,必端肅不苟。居恒處,已接物,嚴正之氣,溢眉宇間。識者以為有真儒風象。性敦厚,事父世偉公、母楊儒人,能孝家,故寠不能豐於養。然温清侍膳,恒愛敵偹至無間言。里有質田於族人某者,公為立劵,既而欲奪之謀,易舊劵以白公。公不可因悉,公貧私許奪田,分肥以啗。公又不可某計,窘驟逞狼,暴欲以威脅公曰:“不爾,將無禮”。公奮怒推案,拂衣出詬於庭曰:“明有天地,幽有鬼神,此言胡為,致於我某大恚”。結讐伺𨻶,將陷公。公避之,惟謹然,竟終身不言其事。有冒公姓者,致公於訟狀,十有八上。有司廉公,素行方正,力辨其枉訟,得公亦不之校。後訟公者,自悔。因公母喪,涕泣請罪,公待之如初。晚年家漸裕,喜周卹囏厄族,黨有待舉火者。卒,年八十有一。配彭宜人,有婦德,稱賢助與公。先後月餘日卒,及葬,縞素執紼至千餘人。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以孫含章貴,誥贈公奉政大夫、廣東南雄直隸州知州。彭氏,贈太宜人。初,公父世偉公,寢疾將没,指公謂宜人曰:“吾年逾七旬,僅此一子,又不獲一孫,惟隕先祀”。是懼言畢,哽咽乆之。宜人曰:“君無慮自,吾為君家婦五十餘年矣”。君家世傳忠厚,君克繼之,今有子如此,君必有後。無慮即不諱將於君,阡列四孫名,以慰君。及殁,宜人預取四孫名曰:名標、名柱、名楷、名模,鐫於碣。既而公子如其數人,以為善報不爽。而宜人賢明,尤有奇驗云。舊史氏曰:人有遇利害,得喪如毫釐,而趨驚顧忌,恐不及惴然。自喪厥守,比比也。將人情然耶。其識力之所及,固卑卑無足道矣。公所謂積金至斗,情不可移。又曰:“非欲異物,性所得耳。其愛敬倫,物纘光澤,以綿嗣逮夫。貧能泰,積能㪚,斯足以風矣。受祉逢吉宜哉”!  
--------复制於文心閣古籍數據庫的《民國景東縣志稿》

        作者:[民國]周汝釗修侯應中纂
        版本:民國十二年石印本、卷之十五、第557頁、27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程氏文化网

GMT+8, 2025-8-17 05:07 , Processed in 0.14989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