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氏文化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二程 元谭 朱卷
查看: 2400|回复: 2

清朝巨商“程震泰”经商和持家之道 作者:程翼云(91岁)

[复制链接]

3

主题

55

帖子

24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7
发表于 2020-6-10 00: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程学群 于 2020-6-13 18:58 编辑

清朝巨商“程震泰”经商和持家之道

作者:程翼云(91岁)



程良策,字嘉谋,昔徽州(今安徽)晋代新安太守程元谭之后,震泰是他后人程开聚商号名,久之人便呼之程震泰。他无意宦途,继承徽商传统,在商业上发展,于各地经销徽州土特产品,发现江苏清江浦是一个很大的水陆码头,有九省通衢之称,京杭大运河横穿东西,市场十分繁荣,是经商的好去处。他便从徽州歙县迁居清江浦,先以贸布为主,当时正值康熙进入盛世,生意兴隆,经营收入颇丰,陆续在清江浦购置房产,安家立业。沭人耆老有词咏颂:“自幼离家习贾,长成独立经营,清江浦上露声名,家道小康初定。” “子贡陶朱瞠目,街坊邻里更驚,暗中翘指赞雏鹰,佩服才能天性。”
娶灵山方氏,生三子,长子名正美,次子名正焜,三子名正煜,相继与清江浦灵山方氏、岭后吴氏家族联姻,生意盛极一时。同时他发现临近清江浦的沭阳县,由于连年灾荒,棉布、棉花等甚缺,是一大商机。沭阳在汉代便属于淮阴侯韩信的封地,曾属淮安府管辖,两地早就互通有无,他便进一步到沭阳县城设摊点,奔走于清江浦与沭阳之间,并进一步在沭阳发展,增设店铺,扩大经营,购建房产,生意逐渐由清江浦开始转移到沭阳。先由正美迁往沭阳居住,正焜、正煜以后亦陆续迁沭,家道逐渐殷实。其时,年长者经商求利,年幼者读书求学。子孙中有的为太学生、国学生。传至程开聚,壮年时,由于严重的水灾,地震灾害,房产被毁,田地无收,家道中落。他身贫志不贫,决心继承徽商传统,立志重新振兴家业。他说,古人云:“有志忠于道德,功名不足论也。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他本属玉字班辈,他打破常规,将玉字改为开字,起名开聚,以开始聚财。据《沭阳县志》和《程氏宗谱》记载:“他少有至行,长而弥笃,明敏尤极,喜读书,通史籍,壮年以家贫弃儒就贾,勤俭起家,不惜尘劳,先以城市贸布至乡镇售之……”资本逐渐充盈,遂于沭阳东门外受一廛(音缠,即大的邱舍,堆放货物的地方,编者注)。大开商肆,并在城乡设立店铺,同时在海州、赣榆、钱集、胡集等城镇设立行栈,中转和扩大经营,增加经营品种、门类,开设油坊、酒坊、粮行、当铺、钱庄等场坊。并对商店逐一命名,他认为在地震及水旱灾害以后,否极泰来,便皆以泰字开头为店号,取三阳开泰之意,将最早最大开设的布店,便命名为“震泰”,店铺多达二十五间,其他名为“和泰”“盛泰”等店共十八爿(pán)。对场坊多以恒字开头,有恒盛等字号,取永恒之意,共有九家,故号称“九恒十八泰”。遍布沭城东关大街及乡镇,对沭阳城镇的繁荣起了重要作用。资本日益增加,多达百余万。同时陆续在农村购得土地一千六百余顷,纵横二百余里,另外,他认为海州是盐的产区,盐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成本低、产量大、销路广、利润多,也是一大商机。于是始经营盐场,在海州板浦拥有盐池数千余号,将盐运销各地,运回需要的商品,一举两得。陆续又在沭阳建立住宅千余间。光绪年间,其财产居全国巨商第三位,为淮北首富。
程开聚发家致富,成为巨商,主要是:
一、以德为本: 他自幼即聪明好学,通读史籍,手不释卷,求学不懈。深受儒家、佛家影响和程颐、程颢哲学思想的教诲,他铭记祖训: “在天为命,在人为性”。 “义礼知性皆仁也”,“有德矣,动无不利,为无不成。” “自谋不诚,则欺心而欺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自怨。”(语出《二程全书》编者注)。所以他经商处处以仁义道德为本,立德、立言、立行。乐善好施,爱国爱公爱民,对国家有难,捐助大量钱财;对地方公益事业,慷慨解囊;邑中发生灾害,对灾民救粮救衣。因此,几次获得皇帝诰封,子孙亦多获官府的旌表、加衔、赠顶戴。其父程仲璜诰封一品衔,皆以功德而受禄,以善举而载誉。
二、以德为商: 他在经商中,始终本着“君子敛财,取之有道。”初期由城市贸布至乡镇售货,稍有盈余,仅够糊口,但遇人有急难,不惜尽其所有以资助。他铭记古训:“与人为善暖于布帛。” “与其浊富,宁此洁贫。”因此,他一向公平交易,老少无欺,深得邑人信赖。他的酒坊所产的酒都是按质论价,分等级定价,绝不以次充好。有一次外地来购优质酒,最后缺一缸,店员便将次质酒补上,程开聚知道后,立即令人把次质酒追回,并赔礼道歉,深得邑人赞扬,更提高了信誉。同时由于薄利多销,商品的销量大增,资本日益增多。但就近城市进货,数量有限,供不应求,尤其是丰收年份,人们急需添置衣物、布匹、棉花等,供应十分紧缺,为了开辟货源,他便到江南及南通等产地进货,但路途较远,交通不便,运输困难,一般商人不愿涉足,他却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商机,也正是经商之道。他不畏劳苦,远道前往选购,日夜兼程,通过水陆两运,有的要经过海上运输,运达沭阳等地出售。正如昔人所说:“商旅不行,利润难行。”由于货源充足,价廉物美,邑人称之为“过海布”,结实耐穿,争相购买,销量大增,不但调剂了供求,而且获利渐增,资本更加雄厚。
在丰收年份,农民急需出售余粮购买棉布、棉花等日用品,致粮价大跌,他看到谷贱伤农,便以正常年份粮食价格收购,邑人不解,对他说:“你为何不按市场最低价收购,可多获利。”他说:“沭阳水旱灾害多,几乎十年九年荒,我现在收粮价格虽然高一点,农民便愿把粮食到我这里出售,他们收入就可多一些,他们不吃亏,我也能多积粮食,如果来年荒年,粮价必然大涨,我以平价出货,仍可获利。对于无钱无粮的,我仓内有粮,可开仓放粮,救济灾民。”
程开聚在经商中,其特点是善于用人。 古人云:“与其多得数万缗,何如得一贤才。” “人之所助者,信也。” “人心所归,惟与义。”据《程氏族谱》载:“公所招与同事者皆诚实可托万金,公与之同甘苦,推心腹,使人乐尽其力。”
他经商另一特点,是重于调查,深入研究,掌握信息。那时交通不便,信息很不灵通。据《程氏族谱》载:他择同事中之精明谙练者常住江南产布等地区,随时掌握产地的价格情况,以审时度价,掌握价格高低,精选广择,价廉物美,及时进货。由于同事者尽心尽力相助,获利日益增多。沭人耆老曾作词赞誉:“传承祖训专卖布,劳碌奔波,扑面风霜苦,饥寒交迫自可御,更怜冻馁邻家妪。慷慨解囊行善举,积德冥冥,寄望儿生富,父老乡亲亲目睹,邑中有口声声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5

帖子

24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7
 楼主| 发表于 2020-6-10 00: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以德为怀: 他常说:“古人告诫我们,人之立身,所贵者惟在德行。有财无义,恒家之殃。”因此,他致富不忘乡里。据《程氏族谱》载:“邑中善举,无不乐输,然输款皆不署名,仅书曰无名氏,或问其故,公曰: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行阴德事岂为名哉。” 故公所捐,鲜为人知。道光二十一年,英夷犯京口时,国库空虚,筹饷甚急,公慨然捐赠二十万金。朝廷奖给二品顶戴,建立宗祠,置祭祀产业,所费百万。因其功绩大,善举多,公由太学生加布政司理事,屡邀封典,诰授奉政大夫,晋封资政大夫,钦命头等顶戴。他不仅为国捐资,对乡里公益事业亦多善举。道光十三年,沭阳大灾,他捐金五千两,并开仓施粥,救活人命无数。州牧王用宾详情上宪,朝廷奖给“闾里矜式”匾额。

由于灾荒频仍,田地往往颗粒无收,很多农民急需用钱,将土地以低价出售,仍无人购买,程开聚按正常年份的土地价格购进,并仍由售田者耕种,按交纳租粮最低分成数量交粮。歉收年份按歉收程度减收农民应交的租粮,荒年则免收,并开仓放粮。

在佃户交粮时,粮斗上均刻有“敦礼堂”“敦德堂”等字样,规定验收人一定要做到斗量要摊平,秤称要称平,不能让农夫吃亏。他常说:“我今收粮易,农夫种田难。”深得佃户的信赖。邑人有谚云:“种田要种震泰的田,买布要买震泰的布。”

四、以德传家: 他立的家规甚严,处处以道德自律,他常引用古人的话说:“我有德于人,无大小,不可不忘,人有德于我,虽小不可忘也。” 在班辈排行用字,列有“德、懋、家、方、泰、才、兴、世、益、长。”使子孙以名自律。他虽田地多,粮满仓,但他深知仓中有粮,人心不慌,要珍惜粮食。他要求子孙熟读铭记唐朝李绅“悯农”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他尤重于学,他要求子孙,不但要读圣贤书,而且要铭记祖先程颐、程颢的祖训,他说:“宋时学者杨时能做到‘程门立雪’ 而求教,我们更应铭记祖训以立身。”祖训云:“学必激昂自进,不至于成德不敢安也。”(出自二程粹言论学篇★编者注)。他以身作则,邑人曾流传他以德为怀的一段佳话。那时社会制度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但他德配夫人汪氏,终身未孕,为了继承祖业,劝他另娶侧室,她托友为他觅之。据《沭阳族谱》载:友人至南方觅得一黄家有女待嫁,初见时,貌甚美,与其母约定时间送女登舟,但送来时,则为貌寝者,细诘之,乃其妹也,遂弗受。女哀之云:“姑携之归,如终不肯受,则仍易其姊。”友颔之,及至家。遂以实告,听公自以为计。公曰:“吾虽欲娶美者,奈此人已至吾家,若再令女去,另适他人,心生疑义,谁肯娶之,则误女终身矣。”便留了下来,邑人传为美谈。

黄氏夫人,生四子三女,长子少亡,次子名立焯,三子名立煒,四子名立炘。程开聚坚持以德治家,教子甚严,虽然生于富家,绝无纨绔气习。

次子立焯好读书,敦厚精炼,出仕后,由部铨选湖北郧阳府同知,期年调湖北省房县知县,有政绩,慎官箴,清正廉洁,严禁差役勒索,以宽简治民,催科不扰,百姓感其惠,上宪贤之,旋升郧阳府同知二品封典,后以事亲告养,家居二十余年,所居曰:“退省轩”,仍力行节俭,而于公益事业,毫不吝啬……诰封中议大夫,后诰封荣禄大夫。

三子立煒,幼颖异美,丰仪舞象,勺时文字,已有可观,授业师皆当时名士,应童试,州录冠军,游泮后旋以岁试优等……道光二十二年以海疆不靖,报效军需一万五千两,奏奖议叙加道衔,并赏给“克襄王事”匾额。漕督吴勤惠公饷不足,公知之,捐板浦盐池二百号,以筹资御敌,奉旨赏赐花翎三品衔,后为郎中,签分刑部山东司行走,供职五年,于庶狱多所平反,爰承先志,仿范文正公遗德,捐建义庄,田二十余顷,以赡宗族,又立义学,以课族中子弟,邑人甚感其盛德。联名申请旌表,奏奉特旨建坊。诰授奉议政大夫,驰奉资政大夫。

四子立炘,为人精明强干,气宇轩昂,有胆识,智虑过人。继承先业,守而兼创,又增积数百万金。初由太学生加捐兵马史指挥员外郎侍。咸丰三年土匪四起,肆行劫掠,人心惶惶。他与县教谕配合募勇守城,费用皆由己出,保民平安,经大宪奏请,奉旨赏戴蓝翎。后又御匪有功,封赠“功绳忠壮”匾额。对于其他公益事业亦捐资很多,诰封朝议大夫,晋赠资政大夫。至其下一代亦皆以严守祖训,以德立身,事业有成。

程立焯长子程增贤,生平阔达大度,慈善乐施,不但周济亲属,对邑中义举,不惜捐助多金。光绪二年邑中灾荒,他捐粟二千石,又设粥场于东关,救活灾民无数。对于外地有灾荒的也有求必应,如向瓜州义渡救生局助银五百两,云台山修庙宇,亦助银五百两,封三品衔候选郎中。

程立炘次子程均,少英明,目光如炬,素有大志,无论远近,多行义举,不惜多金救助。郑州黄河决口,他捐银二千两。光绪十八年出银修文庙。光绪二十五年邑内大灾荒,他又出银三千两。甲午年倭寇入侵,海沭刘岘帅委他为总办淮北团练,保卫地方,他因功由三品衔候选道加二品封典。

程立焯之孙,程增贤之子~程銮,性敦厚,乐善好施,有求必应,救灾施粮施药施衣、不惜重金。光绪二年蝗旱灾害严重,他施放棉衣,粮食多达千余金,光绪三年春荒,他又出千余金设粥场救济饥民。麦收时,又送给农民麦篮、麦刀等农具,解决农民无钱购买农具的困难。他的当铺,凡遇年荒,赎时皆不收利。他还善于医治眼疾,凡求医者无不精心治疗,并免费赠送名贵药材。为旌表其功,诰封花翎四品衔候取主政。

程立煒之孙,程熟贤之子~程鏊,亦乐善好施,光绪三十年山西大灾荒,他助银二千两。当年海沭大灾荒,他捐银三千两,光绪三十二年接连灾荒他又捐助银元三千枚,并在四乡分设粥场,及时救济灾民。为减少水灾又出资开通富田河道,经奏诰赏戴花翎,并保加道衔。

程立炘之孙,程均长子~程鉴,广助无钱就读的贫家子弟,对生活困难者皆给予帮助,深得乡里赞誉,由候选治堂加三品封典。三子程鎏亦乐善好施,济贫救灾,在荒年捐银元二千枚,兼办粥场施粥。光绪三十四年程鎏被邑人共同推选为商会总理,由南京总会转报工商部核准委任,一直连任至宣统三年。

随着时代的变迁,军阀混战,市场萧条,程氏商业亦逐渐凋敝、停业。从程开聚开创“震泰”字号到清朝末年陆续停业,四代人达100余年。震泰这一字号仍留在人们的记忆中。邑人云: “昔日震泰,以德为怀,精神永在,传承后代。”邑人有词云:“云边天外,昨日乌云退。春明媚,风清蔼。闲来翻史籍,似望前山黛。思量起,精英又似身边在。仁义书中载,向善志不改,训子弟,身先率,骄奢清梦断,勤俭无关隘。春来也,程家又起新生代。”程开聚从一个平民艰苦创业、发家致富,邑人称为“震泰精神”,我们应以史为鉴,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使我国早日脱贫,达到小康水平。

(本文主要根据历年《沭阳县志》《沭阳程氏宗谱》等有关史料整理——作者自注)

2018/12/20

程小方校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72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5136
发表于 2020-6-10 12: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程氏文化网

GMT+8, 2024-5-19 06:05 , Processed in 0.15103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