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二程 元谭 朱卷
查看: 2534|回复: 0

宋朝請大夫程公墓誌銘-程祁墓志

[复制链接]

905

主题

1229

回帖

7648

积分

版主

积分
7648
发表于 2020-10-15 21:4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宋朝請大夫程公墓誌銘

                        承議郎祕閣修撰提舉建州武夷山沖佑觀賜紫金魚袋程振撰【1】

公姓程氏,諱祁,字忠彥。嘗自敘其家世,繇陳功臣忠壯公靈洗實居歙之黃墩,今其廟墓尚存,子孫既多,散處四方。公之高祖,始家于饒之浮梁縣。曾祖永覆,故不仕,曾祖母姚氏。祖暹,故任大理評事致仕,累贈光祿大夫,祖母周氏,贈蓬萊縣太君。父筠,故任朝奉大夫,累贈正奉大夫,【2】母葛氏,封壽光縣君,累贈太碩人。正奉與其兄節相繼登科,節官至太中大夫、寶文閣待制、廣南西路經略安撫使,知桂州。【3】浮梁之程始大著。公生而穎悟絕人,最爲待制、正奉公所器重。八九歲知音律,能屬文。少長,落筆驚人,一時名公鉅卿皆歎異之。事親盡孝,好學不倦,殆其天性,非強而能。故自幼以至出仕,老而歸,未嘗造次忘其親而束書不觀也。熙寧、元豐間,神宗皇帝既罷詞賦之科,而欲士皆通經學古,命故相舒王訓釋經義,以警後學。里人楊驥嘗從王遊,【4】傳其旨意以歸。而公一見,不俟憤悱,盡得其精微,益更杜門潛心。年未冠,鄉貢試藝禮部,擢本場第一,囗日隱然名動京師,市肆摹傳所程文,後囗至于今誦之。集英賜第,特陞丙科。【5】饒與信連壤,以便親,調信州法曹。【6】未幾,擢教授衛州。【7】衛去國門三數驛,而公之二親皆留京師。會有詔大臣各薦賢良方正一人,左丞陸公以公名聞,且亟取詞業。公喜曰:是可以歸膝下矣。命左右具筆札,一夕而成五十篇書。奏召爲第一,不待試,除太學博士。【8】在職四年,不事請謁。以賞格改宣德郎。正奉公自太府丞出使畿甸,【9】按江西刑獄【10】,公囗請於朝,願侍親養,以爲江淮發運司句當公事。公猶以爲病也,解官而歸親側者六年。今天子嗣位,正奉公自湖南召還民部,公侍行趍闕。【11】侍從近臣如豐稷、王覿、傅楫、黃裳十數輩,交章薦公學行過人,止因孝養,寢成淹廢。【12】除太常博士。公既爲禮官掌故,稍得信其所學,如祠火正,辨中聲,援據上下千百載間,反覆數千百言,至乞嚴奉累聖御書,修完四郊壇壝,編類本朝謚冊,其言皆略施行。踰年,正奉公出守漢東【13】,公手具疏,乞倅郢以便營養。到官期年,丁壽光君憂。服除,繼丁正奉公憂。哀毀過制,白雀集其廬,人以爲誠孝之感。嗚呼!公方二親無恙時,歷官內外者六,而四爲自請,又嘗棄官而歸,有以見公視爵位爲如何,而其心不肯一日舍吾親以求得也。免喪,得倅武昌郡【14】。踰百日,召對,除開封府司士曹。遷右司錄、尚書都官員外郎。賜對崇政殿,士大夫期公且光顯矣。年餘,出守吉州。【15】吉於江南爲劇郡,民俗健訟,自昔以爲難治。公至,則發讁姦贓之吏十餘人,間雖鄉曲親舊,一置於理,吏民聳動,莫敢犯法。偶歲大饑,密上章丐發廩粟,留上供歲斛以餉饑民。部使者方按公罪,而得旨皆如其請。廬陵所賴以全活盖數萬人。相與祠公於佛剎,父老詣闕願留公者至于再三。解印之日,士民遮道,至累日不得行。公於其難治者如是,則其易者可知也。還朝,以賞典,四遷官爲朝散大夫,除知海州。而公已老,無意於世矣。扁舟東下,力請宮祠,以就閑適。【16】積考遷朝請大夫,歲餘,遂致仕。宣和癸卯,以疾終于華林私第之正寢,享年六十六。公天資粹夷,御下仁厚,被服儒雅,尊酒諧謔,若不爲畛域者,然其中剛正不可干以私。於書無所不觀,雖天文地理、醫藥卜筮、音樂占相、諸子雜家之書,無不該貫。壯歲譔著甚多,而晚節專寓興於詩,如《愛梅》一集多至千首,其清麗閑放,殆猶宋廣平【宋璟】之所賦云。所著有《隱溪前集》一百卷,《文藁》五十卷,《玉溪雅譜》一百五十卷,《元豐集雅》十卷,《程氏世譜》三十卷,《程氏藝文志》三卷,《程氏尚慶集》五卷,《程氏登科記》一卷,《番陽雜記》三卷,《番陽詩》三卷,《田間常語》一卷,《梅叢》二十卷,《愛梅千詠》兩卷,《華林梅句》一卷,《愛梅句圖》一卷,《次梅花七字》四卷,《梅花百詠》一卷,《梅花小句》一卷、《及梅小句》一卷,《愛梅小集》兩卷,《陽春小集》四卷,《燕居小集》十卷。諸孤編集遺文成《隱溪後集》五十卷。【17】公先娶龍圖閣待制毛公漸之女,【18】再娶同郡甯氏,皆先公卒,贈宜人。子男五人:暤,奉議郎、新知衢州江山縣。軒,迪功郎、主南康軍都昌縣簿。莘、遙,早卒。式,未仕。女二人,長適貢士甯琯,次適潭州戶曹掾王褧。孫男七人,女三人。曾孫男二人,女一人。暤與二季業文涖官,皆能世其家者。將以明年十一月廿九日,葬公於囗湖之原,而泣涕來請銘。振紹聖初以太學諸生獲拜公於博士直舍中,公一見許通譜牒,遇以國士,今三十年。竊伏思念當時同官學省者,皆元豐之傑,其後登用至宰相、執政者凡六七人,而公獨落落難合,非無知我者,而卒困於閑冷,泯泯以死,其材不爲世用,是可爲悲痛者,因不辭而爲之銘。銘曰:

薛恭之事其親,孝愛則純,其爲大邑,民未有聞。【19】柳宗元之爲文章,有囗於唐,至位郎省,身敗名傷。孰如忠彥,無適不臧。文高乎一時,而直道以立。行配乎古人,而爲政甚良。孰晦其光,孰短其長。毫芒之試,而百世之藏乎。       孫男牧書丹幷篆盖                  程秉文刊【20】

考釋如下:

程祁(1058-1123),字忠彥,饒州浮梁人。元豐五年(1082)進士。知吉州。著述等身,最著者爲其《程氏世譜》,已佚。
【全宋詩小傳】程祁,字忠彥,浮梁(今江西景德鎮北)人。節子。舉進士,歷任都官員外郎。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知吉州(清順治《吉安府志》卷三)。著《程氏世譜》三十卷,今佚。事見《新安文獻志》卷八〇《程待制(節)傳》附。今錄詩八首。
全宋文卷二六三三
【程祁小傳】程祁,字忠彥,浮梁(今江西景德鎮東北)人。元豐五年進士及第,調補玉溪掾。歷太學博士、都官員外郎,紹聖中自乞為發運司幹當公事,隨父出使江南。政和中知吉州,宣和中累官朝散大夫、提點杭州洞霄宮。編有《程氏世譜》三十卷。見《新安文獻志》卷八○《程待制節傳》附。
因以前未見程祁墓誌,其錯誤與疏漏之處顯然可見。
程祁除了全宋詩所錄詩歌外,全宋文尚錄其文章七篇,篇目如下:
按,今知程氏家族墓誌有五方,分別爲程遵彥撰程節墓誌、程節夫人沈氏墓誌,程祁撰程鄰墓誌、程鄰夫人陳氏墓誌(以上四種見《江西出土墓誌選編》,後輯入《全宋文》),及程祁墓誌。居此,可列出家族世系如下:
曾祖





傳主


子婦婿


孫婿


關係人


出處


程永覆
姚氏


程暹
周氏


程節
1061
1033-1104
沈氏
1034-1102


程禮


程杲








程鄰
1070-1119
陳氏
熊氏(熊本女)


程昇
程昪
張燾


程源






女程洙嫁史迅能唐體詩
沈羔
朱君陟
史廷
胡經










程筠
1057
葛氏


程祁
1082
1058-1123
毛氏【毛漸女】
甯氏


程暤程軒程莘程遙程式
甯琯
王褧


程牧


程振
王安石
楊驥陸佃
豐稷王覿
傅楫
黃裳1082



【1】程振(1171-1127),字伯玉,後改字伯起,饒州樂平人,崇寧三年(1104)進士,靖康中擢開封尹、刑部侍郎,開封陷落後被金兵殺死。事蹟見王稱《東都事略》卷一百九、章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卷二十八、李幼武《宋名臣言行録》卷三。現錄後者如下:程振,字伯起,饒之樂平人。入太學,崇寧三年幸學,以髙第補和州教,留辟雍。乆之,遷博士,擢常博。丐外,京西提學。五年,改京南倉。入尚書膳部員外郎。逾年,監察御史,遷司業,兼太子舍人,改國子祭酒,遷左司員外郎,兼官如故。除中書舍人,忤王黼,諷言者論之,責提舉冲佑觀,時宣和三年也。明年,復集撰。丁,尋復徽制、中舍,皆力辭不拜。淵聖受禪,忽除吏侍,連章求去,不允。除開封尹,除刑侍。靖康初,兵陷京師,求金,冐死直前,遇害,時二年二月二十五日也。年五十七。建炎初,進朝議大夫,贈端明學士。
【2】程筠,字德休,饒州鄱陽人。嘉祐二年(1057)進士,與蘇軾爲同年,交好。《全宋文》卷一五八○小傳如下:程筠,字德林,饒州鄱陽(今江西波陽)人,節弟。嘉祐二年進士及第,授縣令。時新法方行,條其不便。調知陳留,均田賦,平徭役,不避權貴。紹聖元年,為開封府界提舉常平等事。元符二年,由權江西提刑徙知鄂州,後官至戶部郎中,知真州。蘇軾美之以詩,有“君為赤縣有古風,政聲直入明光宮”之句。著有《葆光集》,今佚。見《續資治通鑑艮編》卷五一三、《宋會要輯稿》職官四三之七、《新安文獻志》卷八○《程節傳》附。  根據程祁墓誌及相關資料,可以對程筠的仕歷做出更詳細的補充。
《新安文獻志》卷八○《程節傳》附程筠傳言及其與蘇軾之友好關係:“弟筠,字徳林,登嘉祐二年進士第,與蘇軾兄弟同年,雖在謫籍,音問不絶。知陳留縣,差戚里執役,其人泣訴於太后,太后曰:‘聞其人㢘吏,吾可撓其政邪?’軾送其知眞州詩曰:‘君為赤縣有古風,政聲直入明光宫。’為户部郎中,卒。有《葆光集》。”
蘇軾有《同年程筠德林求先墳二詩》(《施注蘇詩》卷二十一),又有《送程德林赴真州》:“君爲縣令元豐中,吏貪功利以病農。君欲言之路無從,移書諫臣以自通,自注:諫臣,蹇受之也。元豐天子爲改容。我時匹馬江西東,問之逆旅言頗同。老人愛君如劉寵,小兒敬君如魯恭。爾來明目達四聰,收拾駔駿冀北空。君爲赤令有古風,政聲直入明光宮。天廐如海養羣龍,并收其子豈不公,自注:君之子祁舉制策,文學行義,爲時所稱。白沙何必煩此翁。”此詩作於元祐七年(1092)。
【3】程節(1033-1104),字信叔,程筠兄。生平詳見其墓誌。全宋文卷一七○八小傳如下:程節,字信叔,鄱陽(今江西鄱陽)人,嘉祐六年進士及第,元豐中官至廣西經略司管勾機宜文字。元祐初通判湖北,累官至廣西轉運副使。元符元年,韶直秘閣、權知桂州。二年,
降授朝奉大夫。崇寧二年,加直龍圖閣,後官至寶文閣待制。三年卒,年七十三。著有《竹溪集》二十卷。見程遵彥《程節墓誌》(江西省博物館拓片),《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三四五、四一三、四九六、五○八,《新安文獻志》卷八○《程待制傳》,《宋詩紀事補遺》卷一六,《北宋經撫年表》卷五。其次子程鄰(1070-1119),字欽之,子承父業,亦多年經制廣西。詳見其墓誌,全宋文卷二九八八小傳:程鄰,字欽之,浮梁(今屬江西景德鎮)人,節次子。以恩補太廟齋郎,調永州司戶參軍,入為大宗正丞,遷兵部員外郎。大觀中除直秘閣、知融州,改知桂州,移知荊南府,政和三年以集英殿修撰再知桂州。引疾奉祠。復起知荊南,平賊,遷右文殿修撰知廣州。累官至朝請大夫。宣和元年卒,年五十。見程祁撰《程公墓誌銘》。
【4】楊驥,字德逢,號湖陰先生,王安石門人,精研易學。王安石有《書湖隂先生壁二首》,即贈其人。值得注意的是,程祁之學術文章有得於楊驥所傳王學,幷一生服膺熙豐新學,與其父和蘇軾交好,反對新法的態度,區以別之。這在其寫於崇寧二年(1103)的《京山縣新學記》中表現非常明顯。“熙寧、元豐間,祁以諸生遊太學,恭惟神宗皇帝躬不世之資,酌量古道,以養成士類。當爾之時,學術純粹,如出於一揆。中沚之莪,新田之芑,方且趐趐整整,若將可以為數十世之積。嗚呼,可謂盛矣!崇寧之元,今上講明紹述之政,聖敬昭假,光明緝熙,登用舊臣,首頒學制,於是敷天之下,畫土成邑者,皆得以置學。凡熙寧、元豐所以幸賜三舍者,舉而興之。方詔書始下,聞聽翕習,秀民薰老往往感激,為之墮睫,何則?自鄉舉里選之法壞,士不宿學,民不嚮方,自投於苟賤不廉之地者,今幾何時矣。一旦明目拭眥,復得觀圜橋門之遺風。於傳有之,周之士也貴,然則朝廷之所以長育人材者,不在茲乎?”
【5】集英賜第,程祁爲元豐五年(1082)黃裳榜進士,該榜中余深、耿南仲、馮澥、鄒浩,後來都官至宰執。該科省試權貢舉者爲李清臣,同知爲舒亶、滿中行,殿試考官爲蘇頌、安燾、蒲宗孟。程祁省試中,“試藝禮部,擢本場第一,囗日隱然名動京師,市肆摹傳所程文,後囗至于今誦之”。其《禾譜題序》亦云:“元豐辛酉年,余初舉進士于鄱陽,時泰和曾公安止為考試官。明年,南省奏言,以余為第一,既賜集英第。曾公走書,自慶得士,且恨未識余面。” “賜進士第一集英第、太學博士程祁謹撰。”熙豐時期,科舉制度改革,進士試罷詩賦,熙寧五年定省試試進士四場,“試法分四場:除第三、第四場策、論如舊,其第一場試本經五道,第二場《論語》、《孟子》各三道。”(《長編》卷二三四)本年省試省元爲劉概,程祁則爲被取爲四場考校中某一場的第一名。
【6】信州法曹:信州司法參軍。其《程氏世譜序》云:“熙寧十年春,家君由小著得請知歙之婺源。明年,歲在戊午,實元豐元年正月之九日,於歙縣得程氏數十家於黃墩,其豪曰志忠,率諸族父子兄弟迎謁道左,雖皆未學,然頗知禮,蓋有衣冠遺風焉。從而詢之,乃出《家譜》一卷,祖孫相傳,多歷年數,文字漫滅,世次不明。”“其後十年,調補玉溪掾,其書粗成,然猶未敢以為是也。”據此推算,程祁任信州司法參軍的時間當在元祐二年左右。
【7】衛州教授:程祁《程氏世譜序》:“元祐間,祁掌教衛學。”
【8】左丞陸公:陸佃(1042-1102),字農師,號陶山,越州山陰人。熙寧三年進士。建中靖國元年拜尚書左丞。有《陶山集》、《埤雅》等著作傳世。《宋史》卷三四三有傳。“有詔大臣各薦賢良方正一人”:按“賢良方正”爲制科科目,熙寧七年,罷制科(《長編》卷二五三),元祐二年復設制科,《長編》卷三九九:“今復置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自今年為始,今尚書、侍郎、兩省諫議大夫以上、御史中丞、學士、待制,各舉一人,不拘已仕未仕,以學行俱優,堪備策問者充,仍各略具辭業繳進,餘依舊條。”《宋會要輯稿選舉》一一之一五:“今來初復制科,其舉官遇科舉許收接投試人文字,限省試前十月先奏姓名到闕,及前一年十月奏舉,並須于狀內明言,以學行俱優堪備策問,仍具辭業策論五十首繳進。今欲依舊制試論六首、御試策一道。”而正式進行賢良方正考試則在元祐三年九月,結果是謝琮制舉對策考入次等。元祐六年九月再次舉行制科考試,入等的爲王普、王當、司馬槱。墓誌言“奏召爲第一,不待試,除太學博士。”結合蘇軾元祐七年所做《送程德林赴真州》:“天廐如海養羣龍,并收其子豈不公。(自注:君之子祁舉制策,文學行義,爲時所稱。)”或程祁應制舉即在元祐六年。
【9】出使畿甸:指其父程筠爲開封府陳留縣事。《新安文獻志》卷八○《程節傳》附程筠傳言及其與蘇軾之友好關係:“弟筠,字徳林,登嘉祐二年進士第,與蘇軾兄弟同年,雖在謫籍,音問不絶。知陳留縣,差戚里執役,其人泣訴於太后,太后曰:‘聞其人㢘吏,吾可撓其政邪?’軾送其知眞州詩曰:‘君為赤縣有古風,政聲直入明光宫。’”【《宋會要輯稿》職官四三之三】:紹聖元年閏四月二日,詔復置提舉常平等事官,……左承議郎程筠開封府界。】
【10】提刑江西:指其父程筠爲江南西路提點刑獄事。程祁《禾譜題序》:“及紹聖丙子(1096),家君充戶部,出使江南;余自太學博士,自乞為發運司幹當公事,侍親以行。丁丑春,始過螺川。”
【11】招還民部:民部,戶部。時間爲元符三年(1100),徽宗即位後。
【12】豐稷(1033-1107),字相之,明州鄞縣(令浙江寧波)人,嘉祐四年進士及第,仕至禮部尚書,謚清敏,有《豐清敏集》,《宋史》卷三二一有傳。王覿,字明叟,泰州如皋人,第進士,仕至戶部侍郎,《宋史》卷三四四有傳。傅楫(1042-1102),字元通,興化軍仙遊人,治平四年進士,爲中書舍人,龍圖閣待制知亳州,《宋史》卷三四八有傳。黃裳(1044-1130),字冕仲,號演山,南劍州人,元豐五年狀元及第。累遷端明殿學士、禮部尚書,有《演山集》六十卷傳世。黃裳《演山集》卷二有《醻程忠彦見贈》:“與子邂逅春闈中,子未及壯文何雄。淡書名姓青雲旁,天風吹我襟懷香。……”又卷四《醻程忠彦見寄》五首:“新吟走長須,喜鵲鳴高枝。邂逅固有分……”同年鄒浩《道鄉集》卷十三有詩《讀張氏金塘阡表》(同年正彦之父所葬處也,表乃程忠彦所作。):“大筆從來不妄褒,特於阡表勇揮毫……”
【13】正奉公出守漢東:漢東,隨州。《宋會要輯稿》食貨一四之一五:(崇寧元年1102八月三日)知隨州程筠監兗州東嶽廟。倅郢,郢州通判。期間,曾應同年京山縣令劉幹之請,寫《京山縣新學記》,所署時間爲崇寧二年(1103)十月朔。劉幹,字化權。全宋詩收程祁《再宿禪房院五首》(第 26冊,第 17042頁),小注云:隱溪人之官石城,同年兄劉化權同來是院。時春晚,蘭花盛開,頗有山間意,因爲賦詩。及再至,則檻菊泣露,但見秋色,復用唐人“禪房花木深”句爲五詩,聊紀見聞之異耳。(出於清曾憲德光緒《京山縣志》卷二一)
【1099年程筠知鄂州,《長編》卷五一三:“(元符二年七月甲子)權提點江南西路刑獄程筠知鄂州。”】
【14】倅武昌郡:即鄂州通判。程祁任鄂州通判爲時甚短,僅百日, 時間在丁父憂免喪之後,大致爲1106年左右。
【15】出知吉州:程祁知吉州先後六年(《二老堂詩話》),《康熙江西通志》卷四六云:“程祁,政和二年任。”政和四年,程祁在吉州任,其《禾譜題序》:“政和甲午,予假守廬陵郡,會鄉人朱元禮來為泰和宰,遂托尋訪其書。”程祁政和六年尚在任,宋李埴《宋十朝綱要》卷十七:“(政和六年)三月乙未朔,知吉州程祁奏得鳯凰。詔令通判押赴闕,及至,乃知其妄云。”程祁《程鄰墓誌》:“丁酉(1117)春,徽猷為五羊之行,時予方守廬陵,虛館以待其來,徽猷為予肯為十日之留。兄弟素領相與樂燕笑歌,見者頗以為盛集。”
【16】力請宮祠,以就閑適:按程祁於宣和二年(1120)作《程鄰墓誌》,署官爲“兄朝散大夫、提點杭州洞霄官祁撰”,既已爲祠祿官矣。
【17】程祁著作:程祁著作衆多,今皆不存。可注意者有二,一是其《程氏世譜》,作爲黃墩程氏最早最完善的族譜,影響巨大,雖原書已佚,但其《序》、《後序》尚存,可以概見其創制過程和譜學思想。在一些著作中還有引用。明程敏政《篁墩集》卷十二《辨祁譜世次自周秦迄五代了無一闕可疑》:“按饒之景徳鎮有宋都官程公名祁者,嘗撰《程氏世譜》三十卷,起得姓之初,而終於五季。其間系次分合,履歴詳簡,最號精宻。盖自宋以來,凡程氏之有譜者,必以此為按。”其二是,程祁愛梅,創作、編集大量詠梅之詩,爲“梅文化”傳播之功臣。南京師範大學程杰老師研究梅文化,著有《中國梅花審美研究》、《梅文化論叢》,似均未見此新出史料。宋周必大《二老堂詩話·程祁陳從古梅花詩》云:“政和中廬陵太守程祁,學有淵源,尤工詩。在郡六年,郡人段子沖字謙叔,學問過人,自號潛叟,郡以遺逸八行薦,力辭。與程唱酬梅花絶句,展轉千首,識者已歎其博。近歲有同年陳從古,字希顏,裒古今梅花詩八百篇,一一次韻。其自序云:‘在漢晉未之或聞,自宋鮑照以下,僅得十七人,共二十一首。唐詩人最盛,杜少陵才二首,白樂天四首,元微之、韓退之、柳子厚、劉夢得、杜牧之各一首,自餘不過一二。如李翰林、韋蘇州、孟東野、皮日休諸人,則又寂無一篇。至本朝方盛行,而余日積月累,酬和千篇云。’”另外可注意者,乃程氏家族多有著作,程節有“《奏議》三卷,《表啓班衣誌》之三集”,程筠有《葆光集》,程節夫人陳氏有《文集》十卷傳於家,而程節之女程洙,善唐體詩,可見其家族文化之特異。明程敏政《新安文獻志》巻八十《程節傳》:“節女洙,通書傳,能作唐體詩。長適史迅,迅死,遺孤繼不育,洙即扺棄鈿珥,盡所為文藁焚之。父母欲奪其志,不可。疾且革,猶手為書以謝夫。族弟祁銘其墓曰卓行夫人。”【程祁有詩,全宋詩失收】明李賢《明一統志》卷五十:雲錦樓,在安仁縣治前,下瞰錦江。宋程祁詩:雲錦溪頭一葉舟,卧聞孤笛下溪頭。天涯人逈難為客,水面風高易識秋。
【18】毛漸(1038-1096),字正仲,衢州江山人。治平四年(1067)進士,仕至直龍圖閣、知渭州。毛漸爲程祁之岳父。程祁《三靈山人程惟象傳》:“如今權渭帥毛校理漸未第時,則之言二十九歲決登科第。”
【19】薛恭:《漢書》卷八十三《薛宣傳》:“又頻陽縣北當上郡、西河,爲數郡湊,多盜賊。其令平陵薛恭本縣孝者,功次稍遷,未嘗治民,職不辦。而粟邑縣小,辟在山中,民謹樸易治。令巨鹿尹賞久郡用事吏,爲樓煩長,舉茂材,遷在粟。宣即以令奏賞與恭換縣。二人視事數月,而兩縣皆治。 宣因移書勞勉之曰:‘昔孟公綽優於趙魏而不宜滕薛,故或以德顯,或以功舉,君子之道,焉可憮也!屬縣各有賢君,馮翊垂拱蒙成。願勉所職,卒功業。”
【20】程秉文:江西浮梁刻工,程鄰墓誌(1120)、程祁墓誌(1124)均爲其刊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e5296c70101pabk.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程氏文化网

GMT+8, 2025-5-5 22:55 , Processed in 0.15172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