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氏文化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二程 元谭 朱卷
查看: 1993|回复: 0

红安程姓来源之说

[复制链接]

24

主题

1090

帖子

5362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362
发表于 2021-3-9 20:2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程子杰 于 2021-3-9 20:34 编辑

[size=13.3333px]红安程姓集居地大致分为三大块:一块是明初的黄陂滠源乡,今为红安二程乡、以及大程山,小程山一带地区;二块是明初的麻城泰仙乡傅桥一带,今为红安永佳河镇傅桥片,这块程姓在红安是最集中的一块,人口约四五万人;三块是明初麻城双山檀会的程儒畈一带,今为红安七里镇檀术片的程儒畈一带。
[size=13.3333px]红安程姓的始祖与黄陂的始祖同为一人,即程廿四。程廿四于元末明初,祖居江西乐平县官路口,妣胡氏,生有三子。长子名程推一,次子名程推二,第三子名程推三。第三子程推三明初迁居黄陂县滠源乡滠源里,即今红安县二程、桐柏、上新集一带。程推三妣陈氏生有二子,长子名程原五,次子名程原七。
[size=13.3333px]程原五妣萧氏,生有三子,长子名程福一,次子名程福二,第三子名程福三。程福一仍居滠源,福二、福三分居风灿,风灿地今无考。程推三为黄陂滠源乡,即今红安二程、上新集、黄陂北部毗连红安西南一带程姓始迁祖。今红安、黄陂有一种传说,说宋朝的理学二夫子程颐、程颢的父亲程珦曾在宋仁宗时任黄陂尉,因无资反伊川(河南洛阳),后旅居黄陂滠源乡(今红安二程、上新集)一带,这里的程姓应为他们的后裔,编者认为这种说法缺乏史料依据,从黄安县志到程氏宗谱并未记录程珦及其二子程颐、程颢在此地遗有后裔。二程的名字由来,据说为清朝时,在今大赵家旁有一个铺店名二程铺,当年此铺店为南下汉口、北上潢川,东走麻城,西去花园(孝感花园镇)的脚客专设的简陋旅店货栈。名二程铺的原因,据传是此店靠近大程山、小程山,而这两座山也是程廿四的后人为纪念宋朝二夫子曾在这里生活过,故而冠以程姓名,二程铺的店主也是想借助二程的名声来招徕客人而冠以此名。
[size=13.3333px]程廿四在唐朝的始祖名程仲繁,以户部尚书守祁门浮梁,为抗击黄巢,程氏四守婺源。宋代,程氏居休宁、婺源、乐平。元朝中叶程千六为浮梁主薄,其子程若畴迁乐平官路口,程若畴之子名程廿四。程廿四的第三子程推三为江西填湖广迁民之一,明初迁黄陂县滠源乡滠源里。程推三的第二子名程原七,生二子。长子程寿一,次子程寿三(又名判社)。程寿三率侄子程均玉于明洪武二十年东迁麻城太平乡傅桥(今红安县永佳河镇傅桥),程寿三(判社)和侄程均玉为永河傅桥程姓始祖。
[size=13.3333px]滠源程姓有一支迁今七里檀术片程儒畈,程芳、程儒德等村。还有后裔迁河南光山,新县箭厂河乡,陈店乡等地落居。
[size=13.3333px]本邑程姓缙绅略录:程之骥为明朝岁贡,官兴国州学正。程再颐为明岁贡,保举知县。程之浑为明副榜进士,官淮安知府。程之骥为清朝岁贡,官武冈州学正。程之龙为清岁贡,官道州学正。程之渫为清岁贡,官知县。程之沌为清贡生,官枝江教谕。程继善两中副元,授安庆知府。程自重为清朝廪生两中副车,任辰州府教授。程应世中康熙壬子副元。程之澍中顺治县甲午进士,官绛县教谕,升彬州学正。程一棐由兴国州学正升武昌府教谕,授国子监助教。程均中康熙丁酉举人,任京山教谕。程钦典中光绪戊子举人。官大挑教谕,宣统间为本邑学堂教员。程向荣为清乙亥恩赐举人。程耀典为清恩贡举人,保举花翎四品衔卫守府。程析为清优生举孝廉方正,擢官安徽石隶、青阳、太平等县知县,加同知衔。程常久任明朝四川长宁主薄升布政经历。程书忠任清朝巩昌府经历。程文辉任清朝五品衔经历。程兆麒为清经历。程定乾、程式彀为清中书科中书。程耀、程国衡为附贡。
[size=13.3333px]四、史海钩沉
[size=13.3333px]录《明朝学士程敏政统编程氏宗族世谱》文
[size=13.3333px]封建之制,不行大宗小宗之法,不立天下无世家久矣。然小宗之法有非,令甲之所禁者,衣冠之胄,诗礼之族,往往忽而不之讲焉,何哉?今有人焉,订千百世之异同于一书,合亿万人之昭穆于一家见者,必骇闻者,必疑彼诚,以为事有所不可诰,势有所不可齐,而亦安于久俗之不骤变也。唯我程氏,自周大司马休父公佐宣王中兴,封程伯,子孙因以国氏,望安定其后国除。有适晋者曰婴,立赵孤,封忠诚君,再望广平忠诚之后。在汉末从孙氏,定江东,破曹操,赐第建业者曰都亭侯普。普子咨,袭封至晋初失爵。安乡侯昱之后曰元谭,当永嘉之乱,佐瑯琊王,起建业为新安太守,有惠政,为民所请留,赐第郡之篁墩家焉。太守之后,梁将军忠壮公灵洗,当侯景之乱,起兵保乡州,封受重安县。公子文季,孙乡,世爵为将,死节于周,是为重安威悼公,胤嗣蕃昌,世族弥著。及更望新安县,之后,分南北两宗:曰大辨者,始北徙广宗,孙皓为定州刺史,又别居中山博野,皓生日华。当安史之乱,战河北有功,为横海节度使。日华卒,子怀直代之,入朝封归诚郡王。怀直卒,从兄怀信代之。怀信卒,从子权代之,封邢国公,盖程氏凡四世有沧景二州。至权不欲有,同诸藩镇再请入朝,面程氏之兵始解,此北宗也。
[size=13.3333px]当隋之乱,曰富者与汪华起兵定六州,赐庙食,追封辅烈侯。当黄巢之乱,曰宗楚者,以泾原节度使会兵讨贼,战殁,赠司徒。而其子金紫公勋亦以乡兵守德兴银山镇,捍卫饶信二州。传其子彦光,彦光以御史大夫兼领白沙镇。传其子克柔,盖程氏凡三世宗德兴。曰沄者,起兵休宁,守东密岩,将以拒巢副陶雅,为歙州兵马统帅兼捍开化。而其弟湘,以工部尚书守婺源。子仲繁以户部尚书守祁门浮梁,仲节以兵马先锋守歙南,节又以领军大将军守休宁。沄传其弟淘,淘传其继子旭,旭庙食开化龙山,赐额显佑。伯传其从子禾亢,禾亢 传其子从孙淮沅,盖程氏凡五世守东密岩。将湘,湘传其子全礼,全礼以御史中丞兼领婺源都镇。传其弟全皋,全皋传其子遁,盖程氏凡四守婺源。至宋下江南,而程氏之兵始解,此南宗也。
[size=13.3333px]入宋以来,忠诚忠壮皆受王封,赐庙食,而族益华,云礽益多。且贤其大者,若文明殿学士羽太仙、中书令文简公琳,既以勋德重一时,而明道伊川两夫子,遂以道学嗣圣,传觉来世。
[size=13.3333px]迨我朝,特录其后。为翰林五经博士世其官,以奉祠其盛于北方者,如此宋显谟阁学士、迈华文阁学士荘节公叔达,吏部尚书文简公大昌,枢密正惠卓丞相文清公元凤,工部待郎元岳,端明殿学士王必 ,起于新安。刑部侍郎刚愍,振徽,猷阁侍制俱,参知政事章靖公克俊,龙图阁学士王禹 ,起于鄱衢之间。两夫子子孙亦从南渡,居池州,再迁新安。而程氏女适朱氏者,一传得韦齐,再传文公正思、登庸、前村、月岩、徽庵、林隐六先生者,又皆宗朱氏。
[size=13.3333px]以上求两夫子之学为乡硕儒,稍后则学士承旨文宪公,钜夫太史以文显于元。我先高祖,万户安定,忠憨侯国胜暨先人太子少保襄毅公显,于国朝其盛于江南,又如此不有谱牒,则亦何以正其本,联其支?而为子孙无穷之计也哉!汉晋隋唐以门第用人,有古封建遗法,而程氏率居大姓之一,自江以南稍经变故,则程氏有保障之功,故谱牒不罹于失燹,子孙之世爵世官者后先相望,而宗法未始不行其间。宋绍圣中,鄱阳都官祁著总谱历世,因之分合本其族详简,系其人,卒未有会之者。我朝正统中,歙处士文实,当会之而未尽,敏政不揆,盖当有志于是,积之二十年颇尽得诸谱,异同之故因定著为谱。辨三十七条凡例,十条犹未敢自足也。成化壬寅春,先公之服既除,乃发书以告诸宗人。诸宗人是之,各以其谱来会,理淆代舛,将六逾月,始克成编为卷。以凡二十有畸会者,四十四支名之登于谱者,逾万人。先基之可以共业者,五十三世相与告诸先庙,而命之曰新安程氏统宗世谱。鸠金刻之,俾敏政言其故于偏首。鸣呼,是岂徒以阀阅之盛,骄四方夸后代而已哉!惟先世有大功以得姓于其始,有大忠以保姓于其间,有大惠烈于邦以著姓于今日。故以敏政之不肖而得众之贤者,辅之遂使统宗之志可充,而谱可成,岂非幸与!凡我宗人其因是而无忘水源木本之思,笃尊祖敬宗,睦族之义,守其世业,诵其遗书,保体魄之藏,而不失谨其名分之称,而不紊宗法。既立则彝伦益明,风教益兴,可诰者虽久而弗晦也,可齐者虽多而弗离也。若然又岂能徒一宗之幸而已骇者,安疑者,释天下后世之有家者,将不取法于程氏也哉,奉斯谱其共勖之。
[size=13.3333px](时)成化十八年(1483年)岁次壬寅季冬月既望赐进士及第奉训大夫左春坊左谕德同修国史经筵官兼讲读官休宁陪郭嗣孙敏政谨述。
[size=13.3333px]唐朝东密岩将程淘抵御黄巢战役回忆录
[size=13.3333px]淘生不幸,逢时多故,出入兵甲之间不知义方,永怀先人遗泽及淘之身,氓氓如此,每每念及未尝不枕戈涕泣思。见四海乂(yǐ)安何,太平之不易得,死亡冉冉之相迫也已矣。行年七十,位不过岩将,兵不能制邻,封控于纵横之诸侯,因以攘剽之残寇,长安何在?指日下以悼心,剑岭未通,望栈阁而钦血,有志未遂,抚楮何言?重念先世旧茔,鞠为荆棘,故乡东阁反为营场。平时邻里乡党之人,半是枭狐魑魉之物,死者郊原暴骨。生者岩穴藏身,屋漏田芜。见鹿已游于町疃,军输兵饷驱民,未免于租庸,无日不兵,无时不火。顾奔迫之不暇,岂简编之,或收,由是谱牒旧书于灰烬。既无路以报国,复何意以辱先?聊因战守之余,漫缉世次之序。
[size=13.3333px]自淘而上,止忠壮公,凡十五世,世居黄墩。乾符五年岁在戊戌端午日,黄巢别部入黄墩。淘之族人逃难解散,贼众遂本营宅攻劫。川谷荡涤殆尽,至促秋初,巢(黄巢)收所部犯阙。于是清跸无声,鸾旗失色。行幸万里,自同天宝之游,负盛九重,更甚贞元之僭。淘与兄沄,思世故之殷,共谋存活之计。其后大盗移国,方镇勤王,甫及一年。李克用、朱温收复长安,所在州县户口减耗,其曾经巢贼所过,则又甚焉。自从贼后山落,老稚稍归乡社。兄沄遂谋于众,曰:“黄巢虽没,盭气未除,天未悔祸,饥馑荐臻,以沄度之,不及息肩矣。一旦如有鸡犬之警,吾属雕瘵之余,岂有噍类?”众皆泣曰:“其将若之何?”沄曰:“盍相与,依山阻险以自安。无事则耕织,以供伏腊,仓卒则修战具,以相庇卫。今乡里虽残破,然诸君多少年一心可图也!”众皆许诺。于是共推沄为岩将,依东密山为寨,众不过四百余人。未几,草寇毕鹞,仙童李重霸、孙端、查皋、陈儒、范珠相继而至,众或一二千,多或四五万。光启元年闰月三日,陈儒自黎阳引兵薄东密,自午至酉接战再四,不克而去。时邻近岩寨悉皆破亡,独沄率励乡里,抚以尽道,故能得人之情,虽甚疲散,战皆倍力。沄既拥众,以谓所在皆贼,守俱非王人,独立以待,无所欸附。他郡贼兵,皆相畏惮。
[size=13.3333px]景福二年,杨太尉行密,遣将田君页。略地列郡,皆下惟坚壁东密,遣人谕之曰:“太尉已受朝命,都督东南行营,今日君页 来非贼也。”沄再拜对曰:“所以自保者,不欲以三百年太平民坐为贼虏,尔审,如公言,吾复何求?田司空可得见乎?”君页 因单骑入岩,沄具军容甚肃,君页 曰:“卿真将种耶!”沄曰:“吾见司空淮南太尉,幸为。”沄言,但得太尉府中一亲信人至,相与共事,钱氏在吴不足虑也,会杨太尉有孙儒之孽。未果,从沄所请,即表陶仆射,雅知歙州,奏沄为歙州副兵马统帅,检校御史中丞,依前东岩将兼领马金岭防拓等事。降下富昨、黟山、容山、丁山岩寨之戈甲旗物,如是始备久之。沄以老乞解兵权,仍请以岩兵付程陈。俄,而本府以衙内副指挥使程言来领后事,沄归府病卒。月余,程言果与程陈相凌,岩兵不辑,陶仆射大惧。盖歙州连接浙境,最倚东密,为藩障故地。府谘陶映言于仆射曰:“程沄久帅东密,人情所归,今其弟淘亦足谋略,可更以东密授之。于是表淘为东密岩将。淘至,众皆相悦。淘无他长,所守者先兄规略而已。每阅兵帐及户口版籍,见流亡者无算,所存不满二百户,每岁又纳租税,及峙粗粮刍草之积,军需调发,科率百出,因窍叹曰:“后人逢时无虞,体胖心逸,岂识向上,辛苦如是耶,更有不怀厌满,非上念乱者,诚何人哉?故因辑家谱之,次聊书以示子孙云。”
[size=13.3333px]大唐歙州都知兵马使,东密岩将兼领马金岭防拓等事、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待御史,上柱国裔孙淘序。
[size=13.3333px]程氏宗谱记《伯符献三瑞而得程姓典故》
[size=13.3333px]昔吾之宗君,为周日正。周公佐成(王),周定鼎于郏辱,修备周郊。于是吾之宗君荐所以祥者,其族有三:曰井里之璞也;曰泰山之器车也;曰唐叔异亩之嘉禾也。唐叔得禾,异亩同颖,吾之宗君请以为献王,命分宝于周公。时庸展亲归禾于周公,作归禾。周公承天子之命,作嘉禾。是以吾之宗君始有蒲壁,以朝作程典,其显庸书在故府。逮宣王之时,吾之宗君入董六师,为王虎臣,是为司马。司马之后,凡九世,而其子孙或播居于汾河之间,十有一世而国。并于温先大夫,宣王之弃世也,背违其群臣,而吾之宗君厥有六造于赵业,如瓜苗之有衍我,是以庇其荣,而食其实也。
[size=13.3333px]程敏政《统系程氏宗谱序》提及宋代程氏名人简介
[size=13.3333px]程琳(988年—1056年)宋永宁军博野(今河北蠡县)人,字天球。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举服勤辞学科,补泰宁军节度推官。历知制诰,权御史中丞,知开封府,长于政事,断狱听讼不避贵戚。改三司使,谨于出纳,禁中有所取,辄奏罢之。累迁吏部侍郎,景祐四年(1037年),除参知政事,后坐事黜知颍州,徙青州、大名府,迁河北安抚使。庆历中,改陕西天抚使兼知永兴军,徙延州。皇祐初,加同平章事。复判大名府,兼北京留守。习知西北边事,尤熟悉河北情势,前后守大名十年择要害处缮壁垒,加强对契丹守备。刘太后听政时尝献《武后临朝图》,为人所鄙。
[size=13.3333px]程大昌(1123年—1195年)宋徽州休宁(今安徽)人,字泰之。绍兴进士。宗时,官历著作佐郎、国子司业兼权礼部侍郎、直学士院、浙东提点刑狱、中书舍人、国子祭酒、权吏部尚书等,出知泉州,建宁府。光宗即位,徙知明州。所至留心民困、治水患。长于考订名物典故,著有《演繁露》、《禹贡山川地理图》、《诗论》、《易原》、《雍录》、《考古编》、《北边备对》等著作。
[size=13.3333px]程元凤(1200年—1269年)宋徽州歙县(今安徽)人,字瑞甫,绍定进士。累迁监察史兼崇政殿说书,对备边、国本、人才、吏治、财计等国家大政,论列得失,规正甚多。宝祐三年(1255年),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次年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六年,罢相提举宫观。开庆时,蒙古攻宋,起判平江府兼淮、浙发运使。咸淳三年(1267年)再任右丞相兼枢密使,不逾月即被劾罢。著有《讷斋文集》。
[size=13.3333px]程珦《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载:“程珦(1006年—1090年)宋(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字伯温。为理学家程颢、程颐之父。宋仁宗时,以其程氏高祖在太宗时曾任三司使,授黄陂尉。历通判南安军及知龚、磁、汉诸州。反对熙宁新法,称病离职,旋至仕。”《黄安县志》又载“程珦为黄陂尉,娶妻张氏,生二子,长子名程颢,次子为程颐。珦为官守正,清贫致仕,无资返于伊川(河南洛阳),旅居滠源。”
[size=13.3333px]程颢《中国历史大辞典》记载:“程颢(1032年—1085年)宋洛阳人(今河南),字伯淳,世称明道先生,嘉祐进士,熙宁初,为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后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为州县官吏,历签书镇宁军判官,知扶沟(河南)县。哲宗立,召为宗正丞,未行而卒。嘉定中谥“纯”。与弟颐均受业于周敦颐。尝称“天理”是自家体贴出来的,在认识天理的方法步骤上,强调内心静养。世称其兄弟二人之学术为洛学。二程言论和著作,后人合编为《二程全书》,包括《二程遗书》、《二程外书》、《明道文集》、《伊川文集》、《伊川易传》、《程氏经说》、《二程粹荟》等。
[size=13.3333px]“程颐(1033年—1107年)宋洛阳人,字正叔,世称伊川先生。程颢弟。皇祐时,任太学学职。(宋)治平、元丰间,大臣屡荐,不仕。哲宗初,以司马光等荐,历任秘书省书郎,崇政殿说书,管勾西京国子监。绍圣间,因政见不合,削籍送涪州(今四川涪陵)编管。徽宗即位,移峡州。不久复官返洛,致仕卒。嘉定中谥正。与兄颢同学于周敦颐,思想学说基本一致。在认识‘天理’的方法步骤上,颇强调由外界的格物,以达到致知的目的。世称‘程颢大程,程颐为小程’,合称‘二程’,有《二程全书》行世。
[size=13.3333px]附录:
[size=13.3333px]程姓沿革
[size=13.3333px]
[size=13.3333px]黄帝(六世后)→重黎→和仲、和叔→太康、仲康→相→少康→抒→楠→吉→庆→蕙→济→培→伯符(程氏得姓)→禀丁→仲壬→子藏→休父(准夷叛逆,周宣王命休父为司马,克平徐方)→仲辛(定广平为故郡)→黑→君识→应→公龛→(由于仲辛任司马,自公龛后,有一支程姓分出为司马姓)→抚宜(项王卿)→思陵(匡王司马)→德邈(龚安定侯)→婴(程婴献子救赵孤,仕晋封忠诚君)→伯丕(为咸阳、扶风、天水程姓始祖)→伯萧(封呈诚君,为会稽、盱眙、太原程姓始祖)→叔本(孔子游学天下,途遭难,以家倾助之)→曾(仕赵,为邯郸尉,襄子灭智伯,与其谋。献侯之难,以身死之)→括(赵括纸上谈兵)→叔虎→景遂→遏→玮→悫(仕秦,赵将其废为庶民)→珍和(仕西汉)→黑(字智迁,初事张耳,为卫尉,后从刘邦击项羽于臧荼)→整(仕汉文帝为衮州牧)→元则(广平太守,因持身廉约,为汉景帝封阳陵侯)→玄(汉武帝时封东岳为郡邑,四世居孝义县)→翔(字习文,袭侯爵,汉宣帝时以女嫁霍光之子,霍氏被诛,夺侯爵,出为东郡太守)→泰(汉元帝、成帝时为大夫,典治陕西扶风)→仲四(为乐平官路口支程姓始祖,此乐平邑在今江西省)→大德→千六→(为元朝浮梁、即今江西景德镇地区主簿)→若畴(正式迁入江西省乐平官路口,妣方氏生一子为廿四)→廿四(廿四妣胡氏,生三子:推一、推二、推三)→推三(迁黄陂滠源里,妣陈氏生二子:原五、原七)→原五(妣萧氏生子三:福一、福二、福三。福一居滠源,福二、福三分居风灿)→原七(妣刘氏生二子:寿一、寿三。寿一仍居黄陂,寿三迁黄安傅桥)→寿三(妣任氏、张氏,各生一子:伯玉、仲玉)。
[size=13.3333px]注:一,本贴有程远辉宗亲发表于原《程氏家谱网》
[size=13.3333px]        二,本贴应是多个贴子合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程氏文化网

GMT+8, 2024-4-20 21:18 , Processed in 0.14570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