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氏文化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二程 元谭 朱卷
查看: 538|回复: 0

贵州历史上曾经的古国--程耀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9 07: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中国酒都程耀华 于 2022-7-9 07:07 编辑

点击蓝字进入

贵州历史上曾经的古国--程耀华
贵州历史上曾经的古国--程耀华
贵州也是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名列前茅的贵州旧石器时代考古。1964年,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教授带队发掘的黔西观音洞遗址,不仅揭开了贵州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序幕,还将贵州高原人类活动历史上推到距今30余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贵州也同样有华夏几千年前的青铜文化历史,也有夜郎古国自大的传承和鸿蒙宇宙的上古五帝等神话传说。贵州多个民族的统称,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中华民族56个,贵州就有有54个民族,民族构成以汉族为主体。在黔西县的观音洞,发现了原始人使用过的石器,是长江以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典型代表。此外,贵州还发现有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桐梓人”、中晚期的“水城人”和晚期的“兴义人”文化遗址。在普定县发现的“穿洞文化”遗址,提供了1.6万年前人类祖先在此生息的证据,而被誉为“亚洲文明之灯”。
炎帝魁隗氏政权发祥于秦岭常羊山,兴起于赤水(今贵州赤水市),建帝都于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传七帝而失政,被炎帝神农氏取而代之。炎帝魁隗氏政权起于公元前5008年,讫于公元前4766年,历六任帝,传国虚记二百四十三年。从文献记录来看,贵州的建置至少可追溯到春秋时期。春秋时期,贵州境内部族林立,著名的有牂牁国。早期旧石器时代,用很粗糙的石头来加工骨头,做成针等,目前,整个中国区域里的骨器,全国大约4000件左右,贵州就占2000多件,如果这样一看,当年这块土地上,贵州的生产力远远高于其他地方。按照学者的观点,大熊猫灭绝在贵州这片土地上的时间大约是在明清时代;华南虎的记载最晚是在1982年,如果有一天贵州能摆脱传统农业,这片土地是最适宜人居住的地方。记忆支撑着一个民族的灵魂和信仰,要让一代一代的贵州人保存对贵州的记忆。贵州应该留下什么记忆,这是最重要的!夜郎古国,是我国汉代西南方的一个地方政权,它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但是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我国秦汉时期在西南地区由少数民族建立的一个国家。夜郎是西南夷各部中最强大的地方割据政权。公元前135年,汉武帝派唐盟出使夜郎,经过谈判,夜郎侯同意在其属地设郡县。公元前126年设置了夜郎县、且兰县。公元前111年,置牂牁郡。公元前25年,夜郎国灭,郡县制在夜郎地区最后确立。东汉时,沿袭西汉建置。三国时,西南大部地区为蜀汉政权所占有。贵州属牂牁郡、朱提郡、兴古郡、江汉郡、涪陵郡。两晋南北朝,今贵州境内,除置牂牁郡外,边远地区又分属朱提、江汉等郡。隋时,在贵州置牂州牂牁郡、明阳郡。此外,今贵州东北地区分属黔安郡、沅陵郡。西汉以前,夜郎国名无文献可考。夜郎之名第一次问世,大约是在战国时期,楚襄王(公元前298年一前262年),人们方知西南有一夜郎国。贵州一词最早见于宋朝开宝七年(公元974年)。时,其辖地土著首领普贵以所领矩州之地归顺大宋朝廷。土语“矩”与“贵”同音,朝廷顺其所语,敕书称“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于是“贵州”名称始见于文献。贵州简称“黔”。贵州的部分版图战国时(公元前475—前221年)就属于楚国的黔中地,秦王朝在此设立黔中郡,唐王朝(公元618—907年),设黔中道,建黔州郡,设黔州都督府。贵州历史均与 “黔”字相关,固而称“黔” 。 在宋以前,贵州是支离破碎的,被众多小政权肢解,各自为阵。而这些小政权或属于羁縻性质、或各自独立。春秋以前,贵州为荆州西南夷,属于“荆楚”或“南蛮”的一部分,著名的有牂牁国,其政治中心叫夜郎邑。因贵州历史比较复杂,小国众多,如:周王室封予炎帝后裔的小诸侯国--习国,君主名叫习侯。就在今贵州习水、仁怀、赤水等区域,由于习国国小,与西戎民族混交而居,因此在西周后期,习国人曾被称作“习戎”,春秋早期即被秦国吞并,其地成为秦国的商邑,战国时期还一度成为著名法家、政治改革家卫鞅(公元前395~前338年)的封邑,因此又称之卫商鞅。贵州历史上的罗殿国与罗氏鬼国,罗甸国或罗氏鬼国几乎贯穿贵州的整过历史。罗氏家族统治贵州大部分地区长达一千六百多年,影响着贵州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罗殿国和罗氏鬼国以后各有发展,到了明朝初期,行政区名更改很大,明政府不在沿用元朝的蒙古地名和行政机构,也不在使用罗殿国、罗氏鬼国等谓称,原鬼主赐姓安氏,其辖地改为贵州宣慰司,赐安氏为贵州宣慰使,官衔相当于当朝从三品(只有名分,没有岁绿),坐镇贵阳。罗氏鬼国、罗殿国,时间自三国蜀汉起,到元末,地域,前者在黔西北,后者在黔西南。罗氏鬼国兴起后,它的地域和前罗殿国连成一片,成为统治水西,包含贵州在内的广袤疆土。其辖地为今:大方、黔西、毕节、水城、安顺、贵阳东南一部份,鬼主本土在大方,贵阳为直辖。
贵州遵义的历史也同时载入了中华五千年的人类繁衍历史,贵州遵义仁怀目前的考古发现汉代铜鼓与黄河流域古人类有同时期辉煌历史记载。贵州遵义原生态的风土人情、淳朴民风,都完整地保留至今,贵州遵义是人类安居落业,繁衍生息的世外桃园。
夜郎古国

夜郎国,是秦汉时期在西南地区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是中国历史上神秘的三大古国之一。西汉以前,夜郎国名无文献可考。夜郎之名第一次问世,大约是在战国时期,楚襄王(公元前298年一前262年)派“将军庄跃溯沉水,出且兰(今贵州福泉市),以伐夜郎王”,“且兰既克,夜郎又降”。这时,人们方知西南有一夜郎国。夜郎国被中原政权记述的历史,大致起于战国,至西汉成帝和平年间,夜郎王兴同胁迫周边22邑反叛汉武帝时,公元前135年唐蒙奉命出使南越国,了解到夜郎位于巴蜀通往南越的要道上,有便捷的水路可通抵南越的都邑,便向朝廷建议开发西南夷,依靠巴蜀的富裕、夜郎的水路和精兵,有效控制南越的分裂变乱。汉朝为结束南越国(今珠江流域一带)的割据及夜郎等部落联盟,派特使唐蒙游说夜郎,施以绫罗绸缎,金银财宝,使夜郎接受郡县制。将夜郎划入版图。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借”夜郎10万精兵,顺牂牁江南下,直捣南越。夜郎侯多同入朝受封为夜郎王——朝廷赐其王印,并划夜郎原控制驭地和滇国南部地方共15县,钦定了夜郎王的地位和对本地群体的统治大权——也就是说,“夜郎王印”若存在,距今已有2125年。夜郎灭国于西汉末期,汉成帝河平年时(公元前28—25年),夜郎与南方小国发生争斗,不服从朝廷调解。汉廷新上任的牂牁郡守陈立深入夜郎腹地,果断地斩杀了名叫兴的夜郎末代国王,并机智地平定了其臣属及附属部落的叛乱。从此后,夜郎不再见于史籍。夜郎国存在了约300多年,其文明发展在西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汉开发西南夷后,在巩固国家统一的大战略中,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夜郎自大”这句成语典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说的是公元前122年,汉武帝为寻找通往身毒(今印度)的通道,曾遣使者到达今云南的滇国。期间,滇王问汉使:“汉与我谁大?”后来汉使途经夜郎,夜郎国君也提出同样问题。因而世人便以此喻指狂妄无知、自负自大的人。
夜郎国的具体位置,史籍记载都很简略,只说:“临牂牁江”,其西是滇国。牂牁江是汉代以前的水名,今人根据其向西南通抵南越国都邑番禺(今广州)的记载,考订为贵州的北盘江和南盘江。多数人认为,夜郎国的地域,主要在今贵州的西部,可能还包括云南东北、四川南部及广西西北部的一些地区。在考古发掘未提供出可靠证据前,这样的争论必然还将继续下去。
罗殿国

罗殿国,或写作罗甸国,是贵州古代一个神秘的国度,罗氏部族,最早游于旄牛徼外,为昆明夷。第一始祖名字叫驾俄慕(汉名祝明),生于堂琅山,一开始主要做伐木修道,逐渐聚集起来了部落,人们都称他曰罗邑。祝明娶三妻生六子,他的第六个儿子叫慕济济,为默系祖先。住滇东、黔西一带。慕济济有个儿子叫济火济火深目长身,肤黧齿白,从小尚武,讲信义,逐渐被民众所拥戴,,因居闽(今云南东川),称闽君。济火生活的时代在东汉末年。依汉制,西南诸部族,郡县下有邑,邑的首领或称君,或称长,统谓邑侯君长。三国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南中越巂、永昌、益州、牂牁四郡大姓叛乱,丞相诸葛亮南征,济火献粮通道,助擒益州、牂牁叛首孟获(罗氏第二支系怯之孙),事竣,诸葛亮表封济火为罗殿(甸)国王,世长其土。这便是罗殿国名称之始。济火闽支一直居住在云南东川,直到第十九世易翁者,五代萧梁时期,台城变乱,地方多被大姓爨瓒占据,爨氏遥降于北周,为宁州刺史,史称爨蛮。《唐书》、《通典》载:“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封阿佩为罗甸王,又封其别帅为滇王,后改普宁王。,五代末期,济火直系第四十五世纳志主色向东南入侵矩州(今贵阳),逐走首领谢氏,堕墙毁垣,呼名黑羊箐,自号石人部落”有学者认为罗甸国也作罗殿国,可理解为“罗苏建立的政权”或“罗苏占有的地方。”因为贵州彝族多自称“罗苏”。显然“罗殿国”之名,是汉人根据彝语给予的他称,彝族自己则称“播勒大革。”
罗氏鬼国
“鬼国”之名,来源于乌蛮尚鬼之说,“罗氏鬼国”,是汉人对贵州一个彝族政权的一种不确切的称谓。《新唐书·南蛮传》说:“乌蛮与南诏世婚姻……俗尚鬼……大部落有大鬼主。百家则置小鬼主。”乌蛮乃是彝族先民,因其尚鬼,并有鬼主之说,所以古书中常称乌蛮为“鬼蛮”,有时也称之为“罗鬼”,称其政权为“鬼国”。
宋宁宗嘉定(公元1208—公元1224)年间,罗氏第五十九世额归普色入主贵州,始划水东、水西地界。罗氏领水西,领地有:姚州、郝(今大方)、犍(今黔西)、绿(今毕节)五羁縻州,统彝族四十八部。因此,又称水西罗氏鬼国。
牂牁国
牂牁读音(zāng kē)兴于春秋,亡于战国的牂牁国,是中国贵州历史上的悬案之一。眼下较多的人认为,牂牁是春秋时期南方一个较大的古国,范围大致包括今贵州乌江以南及两广的一些地区与黔、桂交界处的牂牁江(即今盘江),有密切的因果互动关系。在牂牁国与牂牁江的关系上,应先有牂柯江,其后当地土地着民族建立方国,因江得名,故称为牂牁国。
借助中原战乱不休的形势,牂牁国不断向四周拓展势力,逐渐强盛起来,牂牁国曾一度掩据自西北到东南近二千余里的辽阔地区,是名副其实雄霸一方的大国。以至齐桓公称霸时,能与南方诸国并肩参与中原事务。由于牂牁国势力的增强,牂牁江名称也因之向南扩展,成了直抵南海的那条滔滔大河的统称。但春秋之后,牂牁国力衰微,被南越和新兴的夜郎裂领其地,失势的牂牁国君被降削到夜郎旁小邑居住,此后,作为方国的牂牁便不复存在。
牂牁国存在的时间虽然只有百余年,但它却是贵州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阶段。前有鬼方,后有夜郎,牂牁国所衔接的,正是这两个方国之间的一段历史。
且兰国
且兰国,是2000多年前与夜郎同时存在的部落酋长国,三国名将马超之子马忠,就为当时且兰牂牁郡守。且兰始见于《汉书》:“楚顷襄王遗将庄硚卒循沅水而上,经黔中代夜郎,军至且兰椓船于船而步战,灭且兰伐夜郎,夜郎迎降。”且兰国建立时间史传无明文,但“且兰”二字却常载于众多史籍中。最早见于《史记》、《汉书》、《后汉书》等中国历史巨著上。据史料记载,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且兰国反叛,被汉王朝灭掉,以其地置故且兰县,作为新设之牂柯郡首府。又据两《汉书》载,两汉时之牂柯郡首府均设于原且兰国改置之故且兰县,历时三百余年。
自杞国
自杞国(1100~1260年),是南宋时期滇东、黔西南地区的一个以“乌蛮”为主体的少数民族政权。1100年,自杞建立,至1260年为蒙古所灭,鼎盛时其疆域北至曲靖,南达红河,西抵昆明,东到广西红水河。南宋时期,关于自杞国的记载,大多与“广马”相联系。所谓“广马”是指宋朝廷由广南西路所买之马。自杞国在南宋初年方异军突起,其势力在南宋的活动及其势力的膨胀,无不与广马贸易相联系。自杞以贩马致富,可以说是以贸易立国,以战马经济立国。就在这短短的百余年中,通过战马贸易,自杞势力已超出罗殿之上,一跃而起成为西南地区仅次于大理国的最重要的少数民族政权。范成大自乾道九年(1173年)三月赴广西任,至淳熙二年(1175年)正月离任赴四川,在其任前后,正是自杞势力发展至极之时。正如范成大所说:“自杞本小蛮,尤凶狡嗜利,其卖马于横山,少拂意,即拔刃向人,亦尝有所杀伤。邕管亦杀数蛮以相当,事乃已。”由于自杞国贩马而致强,不止与罗殿相争,并敢称强于横山,甚至在淳熙四年(1177年),自杞一酋领名必程者“持其国书”到邕州与宋地方官员交涉,同时提出“请以乾贞”为年号,这实际上是要求南宋政府承认其独立地位。至1260年为蒙古所灭。汉王朝,被汉使陈立所杀,夜郎也随之被灭,前后约300年。
在莽莽的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接壤的北纬28.3度,逶迤的大山深处,森林茂密的林海之中,隐藏着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这个地方叫习水飞鸽,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
习水在周代至战国时期为鳛国。
  秦代隶巴郡、蜀郡。
  西汉属犍为郡符县(今合江);东汉属江阳郡符县(后改为符信县、符节县)。(三国)蜀汉时,隶江阳郡符节县。
  西晋(废符节县)仍属江阳郡;东晋(改置安乐县)属东江阳郡。
  南北朝时隶南朝的梁,属泸州郡的安乐戍;其后隶北朝的北周,564年(武帝保定四年)改安乐戍为合江县,属泸州郡合江县。
  隋代,隶泸川郡合江县。
  唐代(618)改泸川郡为泸州,今习水部分地域属泸州合江县,部分地域属溱州;806年(元和元年),今习水境内赤水河一带属剑南道泸州。
  五代十国时隶后唐,属剑南道泸州合江县。
  宋代,1109年(大观三年),在今土城镇建滋州,领仁怀、承流二县,仁怀县城设今赤水市复兴镇,习水县境皆属之。1121年(宣和三年)废滋州,设武都城(治所在今土城);撤仁怀、承流二县,设仁怀堡,辖原仁怀、承流二县地,包括今习水全境。
  元代,设仁怀、古滋两处,改属播州军民安抚司,隶湖广行省。1291年(元二十八年),改隶四川行省播州军民安抚司。习水县境属仁怀、古滋等处。元末,红巾军明玉珍在今重庆称帝(国号夏),其间改仁怀、古滋等处为怀阳县,习水县境属之。
  明代, 1371年(洪武四年),在马口崖(今儒维堡子头)设永宁长官司,4年后升为永宁宣抚司,同年迁普北市(今叙永县治),但仍划出其赤水河以东地段归当地袁氏土司领辖。1372年(洪武五年)正月,“改古滋城(今土城)千户之所,设唐朝坝(今同民镇)长官司”,属永宁宣抚司,隶四川行省,领辖今赤水市和习水县大部地域。1396年(洪武二十九年)10月,四川分三道,唐朝坝长官司属川东道(设今重庆)。1567年(隆庆元年)4月,唐朝坝长官司迁至渔溪(儒维堡子头),仍属永宁宣抚司。1572年(隆庆五年),杨应龙袭播州宣慰使职,将仁怀、古滋等地收归播州领属。1601年(万历二十九年),播乱平定后,“改土归流”,明廷始复旧地而置仁怀县,属地相当于今仁、赤、习三县市地;播州辖地分置平越、遵义两个军民府,前者隶贵州,后者属四川,仁怀县属遵义军民府所领,辖10个里,其中土城、吼滩、小溪、二郎、丁山5个里为今习水县地。因复兴场毁于战乱,仁怀县治所迁至留元坝(今赤水市区)。
  清代,1658年(顺治十五年)仁怀县所辖10里未变。1728年(雍正六年)7月,仁怀县随遵义府改隶贵州;除仁怀、河西、土城三里划归粮铺通判就近管辖外,其余7里(包括今习水县大部)仍归仁怀县管辖。1730年(雍正八年),仁怀县治地由留元坝移亭子坝(今仁怀市中枢镇)。原仁怀县治地(驻粮铺通判、遵义厅)设置仁怀直隶厅。1748年(乾隆十三年)7月,遵义府驻仁怀县粮铺通判改设遵义厅,归遵义府领属。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遵义厅改设仁怀直隶厅、隶贵州省粮储道。此时,今习水隶属的土城、隆兴、醒民、同民、民化、东皇等镇乡隶仁怀直隶厅;温水、双龙、官店、寨坝、良村、桑木、永安、回龙、大坡、坭坝、仙源、桃林、三岔河、程寨、二郎、二里、习酒等乡镇境地属仁怀县。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正月20日,遵义府经移驻温水,名为“温水府经”,是习水建置之始;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4月14日,撤销贵州粮储道,改仁怀直隶厅为“赤水厅”;至1911年(宣统三年),今习水辖地分别归赤水厅和仁怀县,均归遵义府统领。
炎帝魁隗氏与贵州仁怀市、赤水市
开天劈地拓南疆,浩瀚亘古兴符阳。陈仓建都宝鸡市,听訞仙缘魁隗王。
亘古桑田絮历史,斗转星移话苍凉。穿越时空寻记忆,华夏振兴是炎黄。
炎帝魁隗氏发祥于秦岭常羊山,兴起于符阳赤水(今贵州仁怀市、赤水市),建帝都于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传七帝而失政,被炎帝神农氏取而代之。听訞,符阳赤水氏(今贵州遵义仁怀市、赤水市)部落女首领,后与走婚的姜魁隗结合。符阳赤水氏在古史中,与女娲氏、有娀氏、有邰氏的地位一样重要,跟炎、黄二帝都存有婚姻关系。后来,时代逐步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炎帝、黄帝的系谱煊赫于世,而符阳赤水氏则与其他氏族一样,被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节芒二十四年(庚寅,公元前5011年),还在伏羲女娲执政时,姜魁隗便在找寻取而代之的机会。姜魁隗独自前往南方的符阳、赤水氏部落,以自己的才华,赢得了赤水部落族民的敬重。此时,听訞也看中了姜魁隗的雄才伟略,遂与之结合。不久,姜魁隗名正言顺的当上了符阳赤水氏赤水氏部落大酋长。一年后,他率赤水氏部落的族众,沿长江流域东征,先后征服了大小数十个部落,很快被推举为南方各部落氏族联盟的大酋长。于是,姜魁隗自称'赤帝’,开始正式与活动在中原黄河流域的伏羲女娲政权相抗衡。魁隗元年(癸巳,公元前5008年)秋,姜魁隗乘伏羲氏族内部混战之际,率领长江流域数十个部落北征,向伏羲女娲政权发难。不久,伏羲女娲政权的最后一帝节芒在惊惧中暴病身亡,伏羲氏族各部落为求自保纷纷投降,姜魁隗则轻轻松松攻占了帝都宛丘,并在这里正式称帝。至此,伏羲女娲政权退出历史舞台。魁隗十四年(丙午,公元前4995年),听訞在固川(今陕西宝鸡市北)为炎帝魁隗生下一子,名炎居。后来,她又为炎帝生下一女名女娃。当然,这里所说的'生’,未必就是有血缘关系的父子,因为那个时代炎帝族还没有固定的婚姻,不过母子关系却是勿庸置疑的。炎居从小聪明好学,一直是晚辈中的佼佼者,因此姜魁隗在晚年时,把他立为帝位继承人。魁隗五十八年(庚寅,公元前4951年),时年79岁的姜魁隗卒,其遗体葬于陈仓炎帝陵(今陕西宝鸡市东)。炎居即位后,将帝都迁至祁连山以东古浪河畔的古浪镇(今甘肃武威市东南)。当时,此地是中原地区通往河西走廊的门户之地。炎居为帝时,其主要活动区域在今陕西、甘肃、宁夏、四川、贵州等地,而中原和华北的大部分地区仍由伏羲女娲后裔统治和管理。虽然四方各氏族联盟共尊炎帝,但各族团的管理方式仍各行其道,五花八门、参差不一。有的部落以农耕为主,有的部落以田猎为主,有的部落以捕鱼为主,有的部落以畜牧为主,一些地方还出现了专门生产陶器的制陶业、生产麻布类的织造业、生产骨器的制骨业等。炎居三十三年(癸亥,公元前4918年),时年78岁的炎居卒,其遗体葬于居延海(今甘肃武威市境内)。炎帝魁隗氏发祥于秦岭常羊山,兴起于符阳赤水氏赤水(今贵州仁怀市赤水市),建帝都于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传七帝而失政,被炎帝神农氏取而代之。炎帝魁隗氏政权后分为两大支脉:一为炎帝魁隗氏政权;一为炎帝神农氏政权。而炎帝魁隗氏政权起于公元前5008年,止于公元前4766年,历六任帝,传国虚记二百四十三年。
  1、魁隗,在位执政虚记五十八年(公元前5008---前4951年)。2、炎居,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四年(公元前4951---前4918年)。
3、节并,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三年(公元前4918---前4876年)。4、戏器,在位执政虚记五十年(公元前4876---前4827年)。
5、祝融,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七年(公元前4827---前4781年)。
6、共工,在位执政虚记十六年(公元前4781---前4766年)。此时,炎帝魁隗氏政权虽然失去帝位,其宗族所属部落的势力依然十分强大,一直与执政的神农氏相对抗。魁隗氏最后一任帝共工失去帝位后,仍为本部落大酋长,继续执政二十五年后去世,终年60岁。死后传位于侄子姜后土。后土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五年(公元前4740---前4696年),卒于公元前4696年,终年65岁。死后传位于侄子姜噎鸣,噎鸣为魁隗氏第八任大酋长。噎鸣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一年(公元前4696---前4676年),卒于公元前4676年,终年42岁。死后传位于族弟姜信,姜信为魁隗氏第九任大酋长。姜信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四年(公元前4676---前4643年),卒于公元前4643年,终年50岁。死后传位于族子(侄子)姜赤召,赤召为魁隗氏第十任大酋长。赤召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一年(公元前4643---前4603年),卒于公元前4603年,终年60岁。死后传位于族子(侄子)姜墙夷,墙夷为魁隗氏第十一任大酋长。墙夷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年(公元前4603---前4584年),卒于公元前4584年,终年43岁。死后传位于族弟姜捷个,捷个为魁隗氏第十二任大酋长。捷个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八年(公元前4584---前4557年),卒于公元前4557年,终年47岁。死后传位于族弟姜大笪,大笪为魁隗氏第十三任大酋长。大笪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三年(公元前4557---前4535年),卒于公元前4535年,终年47岁。死后传位于族弟姜大汉,大汉为魁隗氏第十四任大酋长。大汉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一年(公元前4535---前4515年),卒于公元前4515年,终年50岁。死后传位于族子(侄子)姜夸父,夸父为魁隗氏第十五任大酋长。夸父在位执政虚记三年(公元前4515---前4513年),于公元前4513年被黄帝政权所灭。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私奉献,宁静致远。
厚德载物,四言箴律。九思立德,天人合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程氏文化网

GMT+8, 2024-4-24 15:36 , Processed in 0.15919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