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氏文化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二程 元谭 朱卷
查看: 1872|回复: 0

宋状元张九成传略(转帖)

[复制链接]

93

主题

274

帖子

71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19
发表于 2019-12-29 21: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宋状元张九成传略

张九成(1097——1159),字子韶,号无垢居士、横浦居士。海宁盐官人。宋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南宋绍兴二年(1132)状元。为官勤政廉洁,教学有法,著述颇多,崇尚气节,为南宋绍兴年间儒学名家。
  
     张九成祖籍涿郡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为唐代名相张嘉贞之后。其五世祖张藏英,唐末时全族为孙居道所害,张藏英立誓为亲复仇,最后手刃仇人,人称“报仇张孝子”。后周时迁居开封,曾任边地刺史,屡败契丹。宋初,任瀛洲团练使,官至检校少保。高祖张裔,荫补供奉官。曾祖张鑑,字德明。太平兴国三年(978)进士,官至枢密直学士,工部侍郎。为宋初勋臣之一。祖父张士寿,不慕荣利,隐居杭州,元祐时任杭州太守者必登庐造访。父亲张伸,少有大志,卓尔不群,亦隐居不仕。虽家贫而乐于助人,生平不乐言人过,常劝人向善,无论老幼皆爱慕敬仰。
     张九成生于杭州,自幼聪慧,六岁就学,八岁即能默诵六经,知其大意。父亲曾坐书桌旁,请客人出题考他,张九成对答如流,出人意表,另()老先生们赞叹不已,夸他为“神童”。十岁左右,就可以写作诗文,常受老师同学的夸奖。
        十四岁,入杭州府学读书,看书常常废寝忘食,有时竟通宵达旦。晚年他曾回忆到:“予少年处乡校,看书必至达旦,思不困。一夜寒甚,将四鼓,偶尔得意,看之尤力。”在校数年,张九成不论寒暑几乎不出校门,整日在校读书。有的同学感到好奇,从校舍墙壁的缝隙观察,只见他常常对着书本正襟危坐,坚持不懈的一心学习,如有神明在前。
        府学毕业,张九成一边在私塾教书,补贴家用,一边继续在州学学习,准备更高级的科举考试。宋徽宗政和(1111——1117)年间,张九成师从杭州州学教授黄珪学习,并成为终身的朋友。黄珪后为衢州州学教授、盐官县丞,张九成任礼部侍郎时,黄珪升为吏部郎官,师生二人同朝为官,时相过从。黄珪逝世,张九成作《黄吏部墓志铭》纪念先师。
      宣和七年(1125),张九成与高闶同游京师汴梁(今河南开封),与诸秀才同拜大儒杨时为师,初次拜见杨时观其谈吐气度甚为赏识,诸人告退独留张九成论学。别后,杨时仍写信嘉勉,《龟山集》中的《与张秀才书》即是此时写给张九成的信。
      靖康之变,开封城突遭金国围攻,战事危急,张九成与沈晦乘舟回到杭州。沈晦,字元用,号胥山。杭州人,宣和六年(1124)状元。《横浦日新·殿策》记载,此次相会沈晦曾向张九成传授殿试策略,张九成深记在心。
       张九成生于杭州是肯定的,其诗《谪居赋》云:“嗟余之生兮,西湖之滨。烟云为家兮,风月为邻。”张家何时从杭州移居海宁,具体时间未详,初见其所作《寄医僧序》:“予家贫,水菽不给,寓盐官东乡,作村教书。”建炎三年(1129)十月,张九成外出任教归家途中或遇风寒,忽然病倒,而且病情危急,家人急请慈懿和尚调治,方得妙手回春,起死复生。从十八岁至四十岁,二十年间,张九成几乎一直以教私塾为生。建炎初年,或考进士而未中。《宋史·喻樗传》记载:“初,樗善鉴识,宣和间,谓其友人沈晦试进士当第一。建炎初,又谓今岁进士张九成当第一,凌景夏次之。会风折大槐,樗以作二简遗之,后果然。” 喻樗,字子才,南昌人。与张九成同为杨时门生。建炎三年进士,为人质直好议论。后与张九成同朝为官,均为反对秦桧的主战派,而遭秦桧排挤,直至秦桧死后方得朝廷起用。
       绍兴元年(1131),张九成两浙类试考取第一名。主考官刘一止认为从此科举应在文学以外注重选拔通达时务的考生,凡论文浮靡者一概不取。其他考官以为如此考法恐怕无人能被录取,刘一止从衣袖拿出一个卷子,说:“这个人宜为第一。”打开卷号乃是张九成。
绍兴二年(1132)四月初五,张九成获殿试第一名,被宋高宗钦点为状元。这一年,他四十一岁。张九成的状元策论被称为“中兴策”,宋高宗问道:“朕承中否之运,获奉大统,六年于兹。顾九庙未还,两宫尤远,宿兴夕惕,靡感荒宁。悯国步之久艰,悼已事之失策,虚心求治,不惮改图。故详延子大夫于廷,咨以当世之务,冀闻长计,以兴大业。……平时种学待问,奇谋硕画本于自得可以持危扶颠者,其悉意以陈,朕将亲览焉。”张九成对答说:“臣闻祸乱之作,将以开圣人也。商道不衰,何以见高宗?四夷不叛,何以见宣王?汉无昌邑之变,则无以启宣帝;唐无宫壶之变,则无以启明皇。是以知君天下者,遇祸逢乱,当以刚大为心,无遽以惊忧自沮。灼知此理,然后可以知天意之所以在矣。……”张九成在廷对时,慷慨陈词,历数前代兴衰治乱之理,竭力主张抗金救国,收复中原,建议高宗奋发图强,励精图治,把握时机,实现中兴,无须“惊忧自沮”,做一位勇于拨乱之君。并劝告高宗勿使宦官干政“当使之安扫除之役,凡结交往来者有禁,干预政事者必诛。”宰相吕颐浩上奏以“(凌)景夏词胜九成,请更赏第一。”凌景夏为张九成门生,同科进士。然而高宗以为“士人初进,便须辩其忠佞,九成上自朕躬,下至百执事,言之无所畏避。”对张九成的廷对十分赞赏,认为他敢于直言,言之有理。中状元是多少读书人梦寐以求的理想,然而张九成却当廷叩头谦辞,请高宗立同科进士陈之茂为状元。高宗拿来陈之茂策论亲览,表示惊叹赞赏,但仍以张九成为状元,凌景夏为榜眼。师徒二人高中的消息传至海宁,士绅百姓欢喜赞叹,从此海宁文风大盛,科甲连第。
张九成高中状元,杨时、刘一止、沈与求等师友纷纷致信道贺,恩师杨时在《答张子韶》书中赞道:“ 辱书勤勤,以谂岁寒之意… …廷对自更科以来未之有, 非刚大之气不为得丧回屈不能为也。”
四月,授张九成左承务郎、镇东军节度使签判等职。五月,授职左宣教郎。
绍兴三年(1133)春,张九成到镇东军节度判官厅走马上任,到任之初,即在堂壁大书条幅“此身苟一日之闲,百姓受无涯之苦”自勉勤政爱民。同年四月,经监察御史朱异荐举,认为张九成办事认真,下诏升职为左奉义郎,仍在镇东军节度判官厅任职。九月,张九成迎娶第二任夫人马氏。张九成结发妻林氏早逝,但新科状元迎娶一位新寡不久,还带有前夫儿子的事仍让人难以理解。绍兴五年(1135年),马氏又不幸病逝,张九成养她的儿子直至成年,并多次探望马氏的婆婆龚夫人,龚夫人病逝,张九成作《龚夫人墓志铭》以为纪念,墓志概述马氏再嫁的原因,没有任何隐讳。可见他不欺自心,为人敦厚的情感。
在镇东军不到一年,张九成因官府滥捕贩卖私盐的盐民而与秦桧的亲信张宗臣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和激烈的争吵。张九成为官处处体恤民情,为民着想,而张宗臣却仅知按秦桧的意图行事,张九成回答:“九成只知有圣旨,不知有宰相。”张宗臣一意孤行,无奈之下,,张九成愤而辞官,回到盐官故里,重操旧业,授徒讲学。各地举子闻讯,不远千里,登门求教。绍兴五年(1135),张九成门生钱塘樊光远礼部试第一,江西信州汪应辰十八岁获状元。张九成的文名至于鼎盛。
绍兴五年(1135)正月,因宰相赵鼎的举荐,张九成得以重新启用,被任命为太常博士,但他却未到任。六月,又被任命为著作佐郎。虽任命诏书已下,但无具体安排,半年有余张九成仍在盐官。其间,有张九成投降金国任命的伪齐皇帝刘豫的传闻传到了宋高宗的耳朵里,宋高宗上朝时问可有此事?赵鼎和沈与求等大臣均作证证明张九成仍在盐官,并说若招用张九成则谣言自灭。八月,张九成到杭州任职,参与赵鼎监修的《重修神宗实录》的纂写。九月,《重修神宗实录》修至五十卷,赵鼎上奏为张九成加官一级,张九成谦辞自己无功而不肯受。十月,高宗召见张九成廷对谈话,谈论他的学生何以屡中进士的方法,张九成答道:“臣不佞,不复以利禄之说耸诱其徒,惟知讲明经术,景行前修,庶几恪尽忠孝耳!”来说明他的教学心得。这一年,盐官县令刁廱重修县学,兴办教育,书请张九成为县学重修撰写碑文,张九成转请秘书省胡珵为记,喻樗篆额,胡珵、喻樗均为宫廷国史馆才俊,此碑立于县学为盐官增色许多。绍兴六年正月,《重修神宗实录》二百卷完成,张九成晋升为著作郎。八月,再升徽猷阁学士、两浙东路提刑官等职。十月,张九成以父亲年老体弱需要照顾为由,请求辞免徽猷阁学士,因此而改为宫廷藏书处的秘阁学士。七年正月,因左司谏陈公辅的弹劾,调张九成往边远小郡任职,张九成不愿赴任,上司却给了他一个江州太平观主管的空头闲职。宋代制度,大臣年老不能任事者,常命为祠禄官,不理政事而予俸禄,以示优礼。张九成,正当年富力强却遭人嫉妒排挤,被迫迁出京城。他又一次返回盐官,赋闲在家。
绍兴八年(1138),张九成可谓大起大落。年初,仍居盐官,并应净居院惟尚禅师之请,撰《海昌童儿塔记》,他在塔记中说:“予寓居盐官,遇风日清美,芒鞵竹杖,寻师于茂林修竹之间。”荣辱不惊,真是张九成为学“工夫”。三月,因御使中丞常同举荐,张九成任宗正少卿,参与皇族事务管理。六月,升任礼部侍郎。八月,进侍讲,兼刑部侍郎。古代礼部约管理祀典礼仪、学校科举、外交及官膳等事务。刑部管司法,侍郎相当于副部长。宋代翰林学士院有侍读、侍讲等职,为皇帝讲读书史,讲解经义,兼为皇帝顾问。张九成立朝风节凛然,为士林推重。然而议论常不顾及权贵,时遭人非议,然而高宗却知道张九成用心赤诚,有所纳谏。
十月,对金问题的议和派和主战派发生了激烈的争辩,议和派以右丞相秦桧为首,主战派以左丞相赵鼎为首,张九成认为金国的议和是因为国内空虚厌战才来求和的,而且金国屡次失信,喜欢虚张声势,若要议和主动权也应在大宋。然而,高宗担忧太后年事已高,告诉秦桧不惜屈己称臣,希望和议速成。因此,赵鼎被罢相, 张九成、吕本中、冯时行、胡铨等皆被贬出朝廷。秦桧独揽大权,并排挤朝中反对议和之人。
关于秦桧拉拢张九成参与议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有一段精彩的对话,赵鼎被免职,秦桧对张九成说:“且同桧成此事(议和),如何?”张九成答:“事宜所可,九成胡有异议,特不可轻易以苟安耳。”又过了几日,张九成和吕本中同见秦桧,秦桧又劝他们说:“大抵立朝,优游游委屈,乃能有济。”张九成回答:“未有枉己而能正人。”秦桧闻此言气得脸色都变了。谈话不久,十一月,张九成被降职为秘阁修撰,江州太平观提举,他再次返回盐官家居。闲居海宁家中,张九成仍关心政事,醉心学问,曾有致常同书十余篇,及向学者伊焞问学。
绍兴九年(1139),张九成在著述、访友中度过,曾为海宁撰写《宋县令续题名记》,为周敦颐画像题跋,撰《中大夫周公传》。绍兴十年(1140),张九成赋闲之际,携门生汪应辰访宗杲禅师于径山寺,谈论之间颇有所悟,他应邀在宗杲画像题字:“击石扬沙,驱雷逐电。一触其锋,神飞胆战。未及领略,火蛇烧面。”对宗杲禅法极为赞叹。与佛教徒的深入接触,对张九成学术思想的形成和深入有所促进,但也被时人和后人诟病为“援佛入儒”,《宋史·张九成传》便有:“九成研思经学,多有训解,然早与学佛者游,故其议论多偏”的论说。朱熹更是对张九成思想明确作出“阳儒阴释” 的判断,视其书为“其患烈于洪水、夷狄、猛兽。”由此可见朱熹对于张九成学说影响的忧虑和对立心情,同时也说明张九成的心学在当时具有极大的影响。朱熹晚张九成三十三年出生,同属杨时再传弟子。朱熹师从杨时、罗从彦弟子李侗。明末清初潘平格曾有“朱子道,陆子禅”的评语,而陆九渊的心学则继承了张九成。两家学说各有千秋,不可偏废。
绍兴十年八月,张九成远谪邵州为刺史,虽正值盛夏,他领命后连家都未回,即可()驱车前往邵阳赴任,过袁州时前往学宫拜谒孔子像,其在袁州教谕刘瑜之请所撰的《袁州学记》中云:“余出守邵阳,道过其门,自念平时起居食息,不敢忘吾夫子,辄秉心一意,整冠肃容,拥笏以入,再拜而退。”任职邵州期间,故旧大多疏远,未()有门生汪应辰不时致书问候请教。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邵州刺史任上,张九成励精图治,宽减赋税,赈济灾民,治理蛮族,希望能不负使命。然而,因张九成坚持反对议和,以及他在士族中的影响,虽然远谪邵阳,依然为秦桧及其党羽的嫉恨,再遭御使中丞何铸弹劾而落职。何铸,字伯寿,余杭人,政和五年进士,历官州县,后入京为官,不断提升,直至拜御史中丞,成为南宋大臣。曾首审岳飞,但他看到岳飞背上所刺“尽忠报国”四个大字,明白岳飞是含冤受屈,于是上书奏道:“铸岂区区为一岳飞者,强敌未灭,无故戮一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史书上对评价何铸:“铸孝友廉俭。既贵,无屋可居,止寓佛寺。其辩岳飞之冤,亦人所难。”
绍兴十一年(1141)正月,张伸病逝,张九成回盐官奔丧,并按制度守孝三年。门生汪应辰闻讯,不远千里来海宁吊唁。服丧期间,张九成悲痛万分,从()多次前往径山与宗杲和尚会晤,请为开示。五月,张九成与宗杲的交往为秦桧所知,以非议朝政为由,请旨命其在家守孝,期满听候另行安排。
绍兴十三年(1143),张九成守孝期满。五月,即遭左司谏詹大方以与宗杲非议朝政为由,请旨贬为南安军(今江西大余县)祠禄官,无奈之下,张九成只得奉命前往大庾岭,借居在城西的宝界寺内。这一住就是十四年,直至秦桧死后,才被宋高宗重新起用。
大庾岭下十四年,张九成并无实职,全部时间用于探究儒佛典籍,以经史自娱,兼以教导后辈读书,祠禄官俸禄极少,即是(使)节衣缩食,有时也难以为继,但对于故旧亲友的馈赠,他则一概谢绝奉还,宁愿向临近熟人去借,今存其《借米帖》,即其绍兴二十五年(1155),向南安军教谕曾日升借米的书信,可见其清苦自励的个性。《食苦笋诗》也是这一时期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诗中“丈夫志有在,何事校口腹。呼奴更倾酒,一笑风生谷。”可见其不以为苦,满怀豪情的神情。《南安宝戒院作》诗:“苦无人事扰闲居,赢得终年学著书。今日欣然出门去,秋风吹意满芙蕖。”则道出了张九成闲适自居,自由自在的达观个性。放归之后,他说:“吾居横浦久,心实安之,不能忘也。”遂改其号“无垢居士”为“横浦居士”。
绍兴二十五年年底,张九成被赦免,官复秘阁修撰,令其自便。其外甥于恕、于宪数年从其问学,记录其言行为《横浦心传》,门人郎晔撰写《横浦日新》载其著作及讲学心得,为后世所重。
绍兴二十六年(1156)正月,张九成出任温州知府,官职为“左奉议郎充秘阁修撰知温州军提举学事兼管内劝农使”,赴永嘉上任。张九成在温州励精图治,不改以往作风,除水害,罢柑宴,免酒税,劝息讼,禁脏话,以礼义廉耻为教化,易风移俗,亲自登门访问孝亲敬老之士。并利用公余之隙,足迹踏遍雁山鳌水,编纂了第一部《南雁荡山志》。
在温州期间,张九成广交当地文人学士,举贤荐能,对永嘉学派发展与形成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交学士如史浩、何溥、宋之翰、刘愈、连世瑜、王十朋等均学有所成。史浩后官拜尚书右仆射,与其子史弥坚两代为相传为佳话。何溥官至翰林学士、兵部尚书。王十朋高中状元,官至龙图哥阁学士。
在温州时,张九成曾写《自画像赞》自述自剖其个性:“不务寻常,惟怪异。经术不师毛郑孔王,文章不法韩柳班扬。论诗不识江西句法,作字不袭二王所长。参禅则不记公案,为政又不学龚黄。贬在大庾岭下,十有四年,归来虽白发满面,而义气尚是飘扬。咄!其没转智底汉阴丈人,而无用处底楚狂接舆也欤?”这既表现了他的狂狷,又表明了他无奈的叹息。
上任不及一年,张九成眼疾复发,请旨回乡休养,朝廷准奏,任其为江州太平兴国宫提举一职,好领一份俸禄养家。闰十月初五,张九成登船返乡。温州百姓听闻太守将要离开,举家出动拦车挽留,以致道路拥挤不能前行,张九成只得退回府衙换了一辆小车悄悄离开。
家居期间,张九成课孙访友,优游林下,大半时间住在钱塘江畔的净居寺里,有时则借居黄湾真如寺,其读书处人称“无垢读书台”。
绍兴二十九年(1168)三月十五夜,张九成晚间做梦被一青衣人引至一座寺院,拜见了已逝的父母,并在一间屋子里看见挂有自己画像,并告诉他日将入驻于此,“见玉带即来”。梦醒之后张九成命门人郎晔记录此梦,以为玉带是吉兆,不久病就会痊愈。六月初,张九成果然精神见好,并约弟张九思前往祖茔为父母扫墓,后五日多与朋友饮宴唱和,盐官百姓每次见到张九成出门,便围观问好,祝贺他身体恢复。一日,与学生们读江少虞所编的《事实类苑》一书,读到“丁晋公取玉带事”痛斥为丁谓为奸邪之人,很不高兴的抛下书卷回到屋内。当晚,旧疾复发,口不能言,次日病逝,正应梦中“玉带”之事。闰六月,朝廷下诏张九成官复敷文阁待制,赠左朝请大夫。闻张九成病逝,故旧门生纷纷到盐官祭奠,释门好友宗杲禅师不顾年老也亲自到墓前致祭,并作祭文。
宋理宗时,宝庆元年八月,丞相史浩请旨朝廷,为张九成追赠太师衔,封为崇国公,谥文忠。并命盐官县令陈恕重修张九成祠墓,绍定年间继任县令赵汝艁再次重修。
张九成病故后,其著作有外甥于恕、门生郎晔等编辑为《横浦先生集》传世。明末黄宗羲编辑《宋元学案》中列有“横浦学派”,称张九成为“龟山门人”、“二程再传”、“安定、濂溪三传”、“陆学之先”。清全祖望在修订《宋元学案》时也称赞张九成道:“龟山弟子以风节光显者,无如横浦,而驳学亦以横浦为最。”近代学者以为王阳明之学也与张九成心学一脉相承,其影响之久远可想而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程氏文化网

GMT+8, 2024-4-26 15:51 , Processed in 0.16837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