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氏文化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二程 元谭 朱卷
查看: 434|回复: 0

休宁《陪郭程氏本宗谱》简介

[复制链接]

1568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4545
发表于 2022-10-27 06:5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程宗成 于 2022-11-22 06:55 编辑

休宁陪郭程氏本宗谱》的内容
《休宁陪郭程氏本宗谱》由程敏政编修,全谱主要分为序题铭跋、世系、事略(小传)以及附录四个部分。在序题铭跋中,有《程氏世谱序》两篇,分别由程淘和程祁二人所书。除此之外,还有北宋程琳的《程氏续谱序》、程颐的《程氏传宗印铭》、吴澄的《题河南程氏谱》、胡炳文的《休宁陪郭程氏谱跋》、金梦岩的《休宁陪郭程氏续谱序跋》、程岘的《休宁陪郭程氏谱序》以及程信的《题程氏世谱》。除了这些家谱序铭,还有元代唐棣的《题陪郭程氏谱朱子三书后》以及明初朱升所写的《书陪郭程氏谱永思亭记后》。这些序题铭跋的作者,要么是程氏先祖,要么是当世的名家大儒,这种集成“名笔”的现象,使得《休宁陪郭程氏本宗谱》增色不少。至于为何在编首如此编撰,程敏政在其后也有所交代。程敏政认为:“程以国姓,初望安定,再望广平,汉末有从孙氏渡江而南者,遂居建康。东晋永嘉初始居新安,据典籍之可见者如此。都官旧谱乃自得姓以来直抵汴宋,悉为之世系名讳相承了无阙失,岂魏晋官谱之遗尚有存于中世者邪。然传绪太远,别无证佐,未敢主从,故今止序其略于编首,以见得姓之所始与迁徙之所自云。”[2](谱序)在这里不难发现,之所以在编首如此编撰,主要是因为“传绪太远,别无证佐,未敢主从”,目的是为了“以见得姓之所始与迁徙之所自”。而在随后的世系部分,程敏政亦是按照这种原则进行编撰。事略部分,程敏政对一世至四十九世的历代程氏人物事迹进行了编撰与考证。而附录部分包含内容较多,占据了家谱近一半的内容,主要包含了《程氏得姓首末》《休宁陪郭程氏赡茔首末》《忠壮公在宋建庙及近世告复庙产首末》《二程夫子祠堂及乡贤祠首末》《会通谱在鄱阳程氏世德碑订误首末》《水桥干先茔及慈氏院首末》《忠愍侯立庙康山赐葬富阳首末》《河间先世赐茔及义田首末》《襄毅公赐茔祠堂及南山庵忠义会首末》和《画锦坊陪郭义社首末》10个部分内容,记载了大量的家族珍贵资料,是研究明初徽州地区家族情况的重要史料来源。
二、《休宁陪郭程氏本宗谱》的编撰特点
《休宁陪郭程氏本宗谱》的编修是明代徽州地区家谱编撰的高峰时期,也是家谱编撰不断走向成熟的时期。所以通过《休宁陪郭程氏本宗谱》的研究,对认识明代中前期家谱编修的特点有着重要作用。
(一)重视体例创新
自欧苏谱法问世以来,逐步成为修谱的主导,进入明代后,家谱内容不断丰富,体例也在不断创新[3]。程敏政在《新安程氏统宗世谱·凡例》中有言:“旧谱六世为图,失小宗之义;小传各系本宗图后,失统宗之义。今图五世,准欧谱例下注事实,准史记年表、唐书世系表例旁注世次,明传代也;朱注迁居及派名,谨其自出也。”[4](凡例)这里就体现了程敏政对于统宗谱法的创新,那便是“今图五世,准欧谱例下注事实,准史记年表、唐书世系表例旁注世次,明传代也。”在《休宁陪郭程氏本宗谱》的编撰过程中,程敏政仍然延续着对家谱编纂的创新。程敏政在《书本宗谱后》言:“右陪郭程氏本宗谱三卷,首世系、次小传、次附录,凡有涉于地望祠墓及订误垂远之大者,若通族别支已具统宗谱祖,徳先业已见《贻范集》者,皆不更出也。”[5](卷39·书本宗谱后)从这可以看出,《休宁陪郭程氏本宗谱》体例包含有三部分,即“首世系、次小传、次附录”,尤其是“小传”和“附录”占据了该谱的大部分内容,形成了支谱编修的特色,与统宗谱的编修在体例和内容上形成了较好的互补性。大谱师家谱编修。
(二)重视家族资料的收集整理
程敏政一直重视家族史料的收集与整理,《程氏贻范集》的编修便是最好的例证,而《休宁陪郭程氏本宗谱》的编撰是程敏政重视家族文献资料的又一证明。在该谱中,事略及附录部分收集了大量的家族资料,而独附录就占了全谱的近二分之一,由此可见收集整理家族资料之多。在事略部分,程敏政利用家族旧谱、正史资料以及碑文等采用夹注的形式,对一世至四十九世的程氏子孙事迹进行了整理,对于我们了解研究程氏历代人物有着重要作用。现将事略中程元谭事迹摘录如下,以备参照:
太守府君讳元谭,为人清洁敏达(四字出印本别谱)。晋怀愍时,历广平太守,值胡羯之乱,失官弃家,徙步归琅琊王,为镇东军谋,从之渡江。出建昌谱。元帝既立,遣周玘为会稽都尉,……是为新安始祖。出新安谱及墓碑。别谱又有“谨畏四知,誉高千里”之语,疑晋朝碑文也。墓在郡城西十里衮繍乡二十三都,墓前有双石人,历宋元无恙,土人思之,名其地曰:“双石”。出郡志及碑。宋以府君裔孙忠壮公灵洗庙祀有灵,用越国汪王追爵上世及子孙例,封公为忠佑公,封忠壮子为忠护侯。出建昌谱[2](事略)。
另外,在附录《程氏得姓首末》等10个部分中,还包含了程氏得姓源流、历代庙产、往来书信,以及宗族规约等多种宗族资料。这些文献有以下明显特征:一是分10个部分记录,分类明确,包含文献信息丰富;二是大量的文献以程敏政为中心,例如《襄毅公义田遗嘱》《襄毅公涧河庄遗嘱》以及大量的程敏政所立会约、合同等,说明了程敏政在家族文献收集整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三)重视正史、碑文等资料与家族史料的结合
以正史、碑文等资料和家族史料相结合来编撰家谱,是《休宁陪郭程氏本宗谱》的重要特色。在事略部分,在对历代程氏祖先事迹整理的过程中,程敏政以《南齐书》、《李邕碑》、《程氏世德碑》、《白氏长庆集》等多种史料对家族人物进行考证。除此之外,在《程氏得姓首末》部分,程敏政更是直接引用《春秋左传》、《后汉书》和《史记·太史公自序》等内容对程氏得姓始末进行论述,另外,在《忠愍侯立庙康山赐葬富阳首末》内容中,也是直接将《太祖高皇帝实录载南昌忠臣事迹》收入。这足见程敏政比较重视正史、碑文以及文集等材料与家族史料的结合,这一点程敏政在汪氏族谱序文中表现得更是明显,程敏政说:“凡祠墓所在,金石所铭,赠颂吊挽所得,悉以类附,有目有图,崇孝敬别亲疏,而订前人之得失又微寓史法其间,诚有志于究本合族以作范于将来者矣。”[5](卷38·书兖山汪氏族谱后)在这里,程敏政对于汪氏将祠墓以及金石铭文等收入族谱的做法是十分称赞的,而这种做法在《休宁陪郭程氏本宗谱》的修撰中也得到运用,其目的就是为了“寓史法其间”“作范于将来”。
(四)注重“谱辩”
对于家谱的考辨工作,程敏政一直以来都是十分重视。在《新安程氏统宗世谱》中就收录有“谱辩”11条,可以说《新安程氏统宗世谱》按照“谱辨”编成[6],由此可见程敏政对“谱辩”的重视。这一点在《休宁陪郭程氏本宗谱》中也展露无遗,谱中附录部分专门载有《会通谱载鄱阳程氏世德碑订误首末》一文。程敏政在文后按语中说道:“程氏旧谱有元学士张起岩所撰程氏世德碑铭,语冗意复,诵者知为赝本也。近得张公刻本文集,而此碑存焉。以旧本相校,布置略同而文绝异,盖兵火之余,碑本毁失,后人出于追忆,有勦他文以足之也。谨订著之,以祛观者之惑。”[2](按语)除此以外,在事略部分的人物小传中也较好地体现了“谱辨”特点。在二十世程文英事迹中,程敏政就对《李邕碑》与《元和姓纂》中关于程文英记载不同之处进行了考证,其内容如下:
长史府君讳文英,释褐为徐城尉,累擢左台监察御史,转詹事府司直城门郎,再迁魏州司马。坐事谪饶州,起为桂州都督府长史,开元十六年十月十五日卒。配广宗潘氏,银州刺史宝□之女。[2](事略)大谱师家谱编修。
详见李邕所撰府君神道碑文。按《元和姓纂》称,府君之父大辨居中山,而邕碑谓府君为广宗新安人,其不同如此。考之《唐录》,府君之子皓为定州刺史,始居中山。《姓纂》盖得诸传,闻而书之,太早也。府君而上实居广宗,但不知自新安始迁而北者为谁耳?[2](事略)
从上述材料可见,程敏政对于《李邕碑》和《元和姓纂》关于程文英记载不同之处进行了考证,最终证实了《李邕碑》所载应较为准确,所以在记录程文英事迹时采用了李邕所撰神道碑文。以上种种,无论是在附录中开辟专篇进行“订误”,还是在人物小传中以小注的形式进行考辨,都较好地展现了“谱辨”特色。
三、《休宁陪郭程氏本宗谱》的价值
(一)丰富了家谱体例
如上文所说,欧苏谱法创立以后,逐渐成为修谱的主导,但是入明以后,在家谱修撰上,欧苏谱法并未成为定律,家谱内容和体例不但得到创新。《休宁陪郭程氏本宗谱》在体例上包含世系、小传、附录三个部分。在世系中,程敏政以“五世一图”“准欧谱例下注事实”进行编排,这便是对欧谱的创新,更是避免了世系紊乱事实不清的情况出现。将小传编入族谱并占据大量的篇幅,是程敏政对于支谱修撰的积极探索,采用考订的方法理清人物事迹,与世系相互照应,大大增加了家谱的可信度。附录部分更是全谱的重点,收集了大量之前的或者当世的家族珍贵材料,深刻诠释了“谱乃一家之史”的含义。《休宁陪郭程氏本宗谱》在体例上的创新,是研究明代中前期的家谱体例重要资料之一。大谱师家谱编修。
(二)保存了大量的珍贵文献
《休宁陪郭程氏本宗谱》收录了大量的珍贵资料,内容涉及墓产、庙产、祠产以及义社等多个方面,对于研究明代中前期的社会经济生活有着重要的价值。在《休宁陪郭程氏詹茔首末》中,收录有元至正年间程岘所作《休宁陪郭程氏赡茔录》,并在其后附有“约束”条例,同时还收有明成化年间程敏政所作《续定赡茔录序》和《重定拜扫规约》,是研究元末明初徽州宗族祭祀的重要史料。
除此之外,程敏政依据程氏世谱以及绍兴经界、延祐经理、洪武保簿等内容,对程氏先茔进行了梳理罗列,保存了大量的珍贵资料,对于研究宋至明的土地制度有着重要价值。在《忠壮公在宋建庙及近世告复庙产首末》中,收录有南宋端平年间程森的《立忠壮公庙回县司状》、程敏政的《与太守王公哲论世忠庙产书》、成化十八年的《世忠庙户产帖文》、成化十九年的《世忠庙田地盟书》以及弘治十年的《与太守王公问论重修世忠庙事宜书》等大量的一手资料,对于了解世忠庙的修建、告复始末以及庙产的管理有着重要意义。除上述内容外,《襄毅公赐茔祠堂及南山庵忠义会首末》中所收录的《立程襄毅公祠户帖》一文的价值更大,现将其摘录如下:
立程襄毅公祠户帖[2](附录)
直隶徽州府休宁县为附产立籍事。据本县东北隅三图官籍程埙开单具状,令家人程泉抱告前事。有祖程信历任兵部尚书,成化十五年九月内故,奉敕赠太子太保,谥襄毅公。造坟安葬,建立祠堂,俱在三都八图,土名南山堂。续置田地山塘,在彼令人佃种,田产多未过割。今遇大造,理合告鸣,照依附产事例,将程襄毅公祠为户,合得原收。家人程瑾等,于三都八图附产立籍,随住当差,就彼看守坟茔,侍奉香灯,实为便益。据告得此,除审实外,拟合就行,为此合行帖仰,本役仰照。帖文内事理即将开到,事产人丁虽立附籍,当差毋违,须至帖者。
右帖下三都八图里书汪重庆等准此
弘治五年五月初十日
户内看守坟茔人,照口俵给稻谷,其税仍在程埙户其解。
上文《立程襄毅公祠户帖》详细交代了关于立“程襄毅公祠户”的全过程,是认识了解明代早期徽州地区社会经济的重要信息来源,有着较高的学术价值。
总之,安徽省图书馆所藏《休宁陪郭程氏本宗谱》,不管在体例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有所创新。在体例上,《休宁陪郭程氏本宗谱》从“世系”“小传”“附录”三个方面进行编纂,实现了支谱编修的创新,与统宗谱在体例上形成互补。同时,在家谱的撰修过程中十分注重“谱辨”,对后世徽州地区族谱的编修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内容上,《休宁陪郭程氏本宗谱》收录的了大量的敕命、墓志铭、书信以及规约、合同等程氏家族的珍贵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因此重视对《休宁陪郭程氏本宗谱》的研究,对于了解明代前期的徽州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程氏文化网

GMT+8, 2024-4-30 19:06 , Processed in 0.15513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