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氏文化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二程 元谭 朱卷
查看: 342|回复: 0

慎终追远漫话篁墩

[复制链接]

43

主题

104

帖子

138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87
发表于 2023-4-28 15:2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程昌平 于 2023-4-28 15:31 编辑

  后疫情时代,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山水拱秀、灵淑独钟、风景绝佳的徽州姓氏文化圣地篁墩,又再次进入世人的视野。
      进入四月份,春天的篁墩比较热闹。
  历史上曾居住过篁墩的新安各姓氏苗裔们不约而同来到篁墩寻根问祖。
      清明节期间,全国新安黄氏宗亲代表从全国各地风尘仆仆汇聚篁墩,举行了新安黄氏祭祖活动。
  清明节后八天,全国新安朱氏宗亲代表从全国各地翻山涉水集聚篁墩,举行了新安朱氏祭祖活动。
  四月十六日到十八日,因疫情而中断三年的全国新安程氏寻根徽州清明祭祖大型活动又将隆重登场,届时五百余名新安程氏将会聚于歙县忠佑公墓园和篁墩忠壮公墓园,举行声势浩大的祭祖活动。   
  篁墩,这个古徽州的自然村落,2022年已被列入中国传统文化村落。
  历史上,篁墩隶属于歙县。1987年,徽州地区改为黄山市时,篁墩从歙县析出,划为黄山市屯溪区管辖,今隶属屯溪区屯光镇。
  位处歙县西南方约20公里处的篁墩,历史上与休宁县接壤,现今是黄山市中心城区屯溪的东大门,已基本上与黄山市中心城区屯溪融为一体,交通便捷,中心城区屯溪往返徽州区的31路公交车、中心城区屯溪往返歙县的6001路和6002路城际公交车、中心城区屯溪往返歙县王村的城乡公交车、歙县往返小川的城乡公交车在篁墩都设有停舶点。   
    “介于万山丛中”徽州丘陵盆地的篁墩古村,背依青山,前临绿水,山水兼备,地理位置优越,是一方山清水秀的风水宝地。它“发源于黄罗石际,旋西北蜿蜒而来。天马列其前,石壁拥有其右,古宫辅其左。大河前绕,重山后镇,居然一隩区也。”
  篁墩历史十分悠久,优越的地理环境使篁墩至少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人在此居住繁衍生息,其得名至少也有近二千年的历史。新安程氏、黄氏两姓早在东晋初年就开始居住于此。
  富有历史传奇色彩的是,唐朝末年,黄巢之乱,更有许多的姓氏族人纷纷迁居于此。
  明代程尚宽编著的《新安名族志》汇录了由外地迁入徽州的88个家族,其中能考证出具体迁徽时间、地点的就有56个家族。   
  中原士族南渡有三大高潮时间,一是魏晋时期的“永嘉之乱”,二是唐末的“黄巢之乱”,三是两宋之际的“靖康南渡”,而特以唐末“黄巢之乱”最盛,一次迁居而来的达到20个左右。其中,十分明确始迁篁墩的名宗大族就达15个之多,他们分别是张、陈、朱、戴、周、萧江、济阳江、康、曹、王、毕、潘、施、齐、唐等。  
  另外,还有《新安名族志》中没有收录的当时人口相对较少的许多微小姓氏亦有很多迁居篁墩,如果加上他们,那么迁居篁墩的姓氏就更多了。
  除始迁篁墩的姓氏外,在古徽州,更有大量姓氏,最初始迁地并不是篁墩,但黄巢之乱时,曾到篁墩避难暂居,保全自己的族根而之后获得发展,瓜瓞绵绵,丁口旺盛。
  程尚宽编著的《新安名族志》记载的就有方氏、余氏、汪氏、明经胡氏、张氏、吴氏、叶氏、孙氏等多个姓氏。
  据有关专家考证,始迁篁墩和避居篁墩的新安姓氏至少有六十余个。
  篁墩是这么多新安姓氏的始迁地、最初的避难地和宗族的发源地,对于这些家族来说,篁墩就是一座历史的丰碑,篁墩的意义有多么重要,篁墩的地位有多么崇高,则是不言而喻的。     
  在这些新安姓氏族人心目中,篁墩无异于神圣的殿堂,是一个永远值得铭记的地方,是一个永远值得感恩的地方,一个永远值得崇仰的地方。“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晚年大声疾呼“我是徽州人”,毫无疑问,作为新安程氏裔孙的程开甲理所当然是居住过篁墩的新安程氏的后人。
  在我所浏览或阅读过的一百多个姓氏的几百套家(宗、族)谱中,有五六十个姓氏的谱牒都记述着“篁墩”两个神圣的字眼。
  可以说,当年那些以篁墩作为始迁地和保祖地的家族,在他们历史记忆里,总是深深地铭记着“始迁”或“避居保族”这件事,铭记着“篁墩”这个地名。这种历史记忆,无论他们的家族繁衍了多少世代,无论经历了多少个年代,也无论再辗转迁徙过多少个地方,篁墩都是永远烙在他们家族肌体上的永恒的历史胎记,永远都不会泯灭,永远都不会消失。   
  这些新安姓氏家族从篁墩向外辐射,延伸到徽州各个乡村,经过世代繁衍,不断发展,大多成为名门望族,瓜瓞绵绵,名人辈出。而后他们的子孙后代再又由徽州向四周辐射,逐渐延伸到华夏大地各个地区,乃至伸展到世界各个地方,影响极为宏远。篁墩实为新安姓氏文化的“圣地”。
  家乡先贤许承尧先生编著的民国版《歙县志》这样说:歙邑中程、汪等大族,大半是由北方中原迁过来的,“略举其时,则晋、宋两南渡及唐末避黄巢之乱,此三期为最盛”。
  程氏是从晋代迁居徽州的,据《程氏宗谱》记载,其始迁祖是程元谭公。程氏族人到徽州后,最先选择的居住地就是篁墩。
  相传,唐末黄巢部将占据篁墩作为军事要塞。于是,东晋以来就世居此地的程氏族人纷纷迁居异地他乡,“篁墩”也因此改称为“黄墩”。明清两代,“黄墩”、“篁墩”两个名称通用。
  “程朱理学”奠基人程颢、程颐兄弟之远祖就是歙县篁墩人。从一定意义说,“二程”兄弟的真正故乡是歙县篁墩。
  《祁门善和程氏谱》记载:二程“胄出中山,中山之胄出自新安之黄墩,实忠壮公之裔”。
  元代婺源人胡炳文撰写的《婺源州学乡贤祠记》也认为“二程”祖籍为新安,系黄墩“忠壮”公之后裔。
   “忠壮”公就是南朝梁代篁墩人程灵洗(514~568),小时候就“以勇力闻名乡里”,后来,因“平定侯景叛乱”有功,被梁元帝任命为新安太守,卒后谥号“忠壮”。  
  另外,明代歙县人方弘静“尝睹程伯子(程颢)书于豫章唐氏”,在这封写给姓唐的信函的末尾,程颢就钤有“忠壮公裔”的印章。这就清楚地说明,程颢自已也认为是梁朝新安太守程灵洗的后代。
  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其祖籍也是篁墩。宋建炎四年(1130),朱熹出生于福建建州尤溪,但他父亲朱松却是徽州婺源人,所以,通常称朱熹为徽州婺源人。
  追根溯源,婺源朱氏这一支是从歙县篁墩迁徙过去的,其先祖的居住地与新安程氏相同。正是这个原因,朱熹自序家世,正本清源地写道:“世居歙州歙县黃墩”。
  史称“程朱”的二程和朱熹,一洛阳一建州,一北一南,空间上相隔千山万水,距离遥远,但拥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篁墩。
  从学术渊源上看,朱熹受学于李侗,而李侗又是程颐再传弟子罗从彦的门人,如此,朱熹也可算作程颐的第四代传人。
  篁墩因拥有“二程”和朱熹这三位历史大名人而名声日益隆盛。清代,篁墩就修建了“程朱三夫子祠”,连乾隆皇帝也为此御赐“洛闽溯本”的匾额,肯定篁墩为他们的老家。徽州人于是在篁墩竖起了巍峨高大的“洛闽溯本”坊。
  疫情阴霾散去,阳光和煦,花草芬芳。篁墩迎来了一个新安姓氏裔孙寻根访祖的大好春天。
  “寻根寻根,寻到篁墩”、“北有山西大槐树,南有福建石壁村,中有徽州古篁墩。” 篁墩是一个富有历史故事的姓氏文化圣地,篁墩是一本厚重而百读不厌的姓氏文化经典著作。
  (作者:程鸣  来源:一鸣文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程氏文化网

GMT+8, 2024-4-20 16:48 , Processed in 0.15581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