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二程 元谭 朱卷
查看: 694|回复: 4

河南程氏家族研究

[复制链接]

10

主题

185

回帖

2146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2146
发表于 2024-6-19 20:4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程勇强 于 2024-6-20 06:23 编辑

       (序)本文介绍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颢和程颐家族,包括程氏家族的迁徙、显宦、宗族关系、婚姻、经济、教育等一般状况。从今存记载看,程氏虽非名门望族,经历北宋后期党争与靖康之变,亦非枝茂叶盛,却大致与五代、两宋相始终。程氏家族的最大特色,当然是程颢和程颐以理学光耀门庭。今人有关理学的研究成果甚多,但二程对道统的解释却与朱熹有异,本文拟附带作一些说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85

回帖

2146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214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0 06: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勇强 于 2024-6-20 21:39 编辑

一、从博野移居河南

河南程氏家族的祖先可上溯到五代。其较可信的始祖应是程秀,至於程秀以上,或说尚有程世庸和程巖两代,但可信程度不大,故本文仍以程秀为始。以下先对程氏始祖作一些考证。

明朝程敏政所编的《新安程氏统宗世谱》卷1介绍中山博野派世系,最早是程世庸,其子程巖为唐成德军都知兵马使、银青光禄大夫,并说明乃依据张士宾所撰勋德碑。据《唐文拾遗》卷33张士宾《大唐义武军节都知兵马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持节易州诸军事易州刺史上柱国安定县开国伯食邑九百户程公巖勋德碑颂》,此文用唐天祐年号,实际上是叙述五代初年的战事。据《资治通鉴》卷268,程巖为军阀义武军节度使王处直部将,参加对後梁等作战,与勋德碑所载相合,《新安程氏统宗世谱》所说成德军系误。世谱说程巖之子是程秀。然而据《新安文献志》卷62上程琳所撰程羽世录说:

五代祖秀生二子,长即吾之高祖也,次俶,赠少府少监,生公,讳羽,字冲远。


此外,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卷21所载程琳之父程元白神道碑说:

中山之程,盖出於魏安乡侯昱之后也。公世为中山博野人。……当唐末五代,天下乱於兵,程氏再世不仕。


两处记载都未提到程巖乃是其祖先,而张士宾的勋德碑又未涉及程巖的家世和乡贯,既然有「唐末五代」「程氏再世不仕」之说,而程巖却是义武军的武将。故说程世庸和程巖是否是这支家族的祖先,便相当可疑。后世明朝人程敏政的介绍,并不足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1433

回帖

6074

积分

版主

积分
6074
发表于 2024-6-20 08: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未发现权威资料之前,不好否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85

回帖

2146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214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0 21: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勇强 于 2024-6-20 21:34 编辑

以下介绍程氏家族的分居和迁徙情况。据《宋史》卷262《程羽传》和卷288《程琳传》,其乡贯分别为深州陆泽县和永宁军博野县人。永宁军原为定州博野县,宋太宗时置宁边军,后改为永宁军,而深州陆泽县后并入静安县。五代时,程羽在「晋天福中,擢进士第」而出仕。程琳的祖父程赞明,即程羽的从侄,却在「后唐长兴三年」,「以神童举,官至太子赞善大夫」。由此可知,这支程氏家族当五代之际,已由博野县分居陆泽县,而至少分成两个支系。
北宋前期,程氏家族南迁。宋太宗「赐文明殿学士程羽浚仪县泰宁坊宅一区」。故程颢说:「程氏居永宁之博野,土风浑厚,世以忠廉孝谨闻。少师(程羽)贵重於朝,始赐第京师,为开封人。」可知当时的乡贯随居住地的迁移而改变。然而程羽的后裔并未在开封定居。程颐说,「少师显於朝,赐第京师,始居开封。先君葬祖考於伊川,遂迁河南」,「曾祖而下,葬河南,今为河南人」。河南程氏文集》卷12程颐《先公太中家传》介绍更详:

始少师厌五代河北之多乱,徙葬少监(其父程俶)於京兆之兴平,将谋居醴泉,及贵,赐第於泰宁坊,遂再世居京师。嘉祐初,公卜葬祖考於伊川,始居河南。


这支程氏子孙迁徙西京河南府,是因祖坟的关系。程羽的曾孙、程颢的叔父程璠「以谋葬其先世,求知河南伊阙县」。他死后,葬於「河南府伊阳县神阴乡」。其从弟程瑜死后,也葬於「河南府伊阳县神阴乡先茔之次」。南府原有伊阙县,宋神宗时并入伊阳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85

回帖

2146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214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1 06:4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勇强 于 2024-6-21 07:45 编辑

另一支程琳的后裔也因墓葬关系,作了同样的迁徙。程琳死后,葬於「河南伊阙」「神阴乡张留里」。其妻陈氏死後,「附于河南伊阙县神阴乡定公之墓」。范祖禹撰其次子程嗣弼墓志铭说,「程氏自冀公以上葬郑(今郑州管城区南曹村境内潮河西岸),墓近水当徙。公即辞守郡,求为闲官,力营之」。「其先居中山博野,自文简公葬河南伊阙,今为河南人」。

这两个程氏支属因迁徙而成为河南人,但无迹象表明,两个支属在当地是聚族而居。程氏后裔也并非全部徙居河南府。《河南程氏文集》卷12程颐《家世旧事》说:

少师卜居醴泉,第舍卑狭。颐少时尝到,宛然如旧,诸房门皆题谁居,先公太中所记也。后十年再到,则已为四翁(名逢尧)房子孙所卖,更易房室,不忍复观矣。自少师贵显,居京师,醴泉第宅,大评事诸孙居之,后遂分而卖之,先公未尝问也。

少师厌河北五代兵戈,及宰醴泉,遂谋居焉,徙葬少监於县城之西。既显,虽赐第居京师,囊橐至於御书诰敕皆多在醴泉。从高祖大评事、四评事治生事皆淳俭严整。……曾祖母崔夫人亦留醴泉,与从曾祖母雷氏奉事二叔姑,晨夕兢畏。……太高祖母杨氏前卒,四高祖母李氏主内事,性尤严峻。

少师治醴泉,惠爱及人至深。其后诸房子弟既多,不无侵损於邑人,而邑人敬爱之不衰。有争忿者,及门则止,俟过而复争。小儿持盘卖果,为族中群儿夺取,啼而不敢较。


此处的「从高祖大评事、四评事」当然是程羽的兄弟辈。《新安程氏统宗世谱》卷1载,两人乃程羽之弟,「大,宋评事,迁醴泉,娶杨氏。四,宋评事,娶李氏」。按评事即大理评事的简称,属低等寄禄文官。但「大」和「四」应是排行,而非人名。从「大评事」、「太高祖母杨氏」的称呼看,「大评事」应是程羽之兄,而非其弟。「其后诸房子弟既多」,已难以查考,只能从程颐的记事中,得知醴泉一支家道衰落的简单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程氏文化网

GMT+8, 2025-5-3 21:50 , Processed in 0.16061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