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二程 元谭 朱卷
查看: 2856|回复: 2

篁墩文集

[复制链接]

47

主题

196

回帖

1549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549
发表于 2020-1-23 08:5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辨河間志程知節墓
  按舊志唐盧國公程知節墓在滄州之將相鄉有土阜二南北相去不滿百武南一阜高三丈周迴二十丈故老相傳知節從征遼東道卒遂葬於此土人號其地曰程家林鄉曰將相鄉北一阜頗低以為山人既卜葬知節亦卒因附葬之其說甚謬然卒無以審其所從來予考之唐書知節卒陪葬昭陵昭陵在長安距滄州盖風馬牛之不相及其謬一也太宗征遼時知節為瀘州都督實不在行其謬二也且知節卒於高宗顯慶三年上距太宗征遼將十五年今謂從征道卒其謬三也然則此二阜者果誰之墓乎盖唐橫海軍節度使程日華及其從子懷訊之墓而土人傳訛以為知節耳何以知其然以史考之德宗時立橫海軍節度置司滄州日華以興元元年為節度使兼御史大夫既卒子懷直繼之官至尚書右僕射嘗入朝從兄懷訊因代為節度使既卒子執恭繼之官至司空封邠國公元和十三年改邠寧節度使盖程氏凡四世據有滄景之地則此阜為日華懷訊之墓無疑也且程氏世鎮滄州將四十年史稱日華家人子弟列宿衛者三十餘人則在鎮留居者必衆故地曰程家林又日華父子兄弟皆建節鉞位兩府封上公故鄉曰將相鄉而土人但見有葬者其勲名爵位輝赫若是莫知其誰何直以稔聞知節之名遂謬為之說如此予恐無以解後來之惑故特為之置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23

主题

1万

回帖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59008
发表于 2020-1-23 17:26:37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敏政的考证是严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146

回帖

2459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59
发表于 2025-7-12 10:48:38 | 显示全部楼层
《辨〈河间志〉中关于程知节墓的记载》

根据旧版《河间志》记载,唐代卢国公程知节的墓在今天沧州的将相乡。当地有两个土丘,南北相距不到一百步。南边的一个土丘高约三丈,周长二十丈。当地老人相传,说程知节在征讨辽东途中病逝,就葬在这里。当地人称这个地方为“程家林”,所在乡叫“将相乡”。北边的土丘稍低,据说是某个隐士原本选来做墓地的,后来程知节也死了,就附葬在这边。这样的说法其实非常荒谬,但又没人能准确地查明这段传说的来龙去脉。

我查考了《旧唐书》,其中明确记载程知节是陪葬昭陵的。昭陵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一带),而沧州在河北,地理上相隔遥远,风马牛不相及——这就是第一处谬误。第二处错误在于:唐太宗征伐辽东时,程知节是泸州都督,并没有随军出征。第三处错误则是时间对不上:程知节死于唐高宗显庆三年,而唐太宗征辽是在他父亲还在位的时候,相隔将近十五年。所以说他是征辽时病逝,更是无稽之谈。

既然这两个土丘不是程知节的墓,那究竟是谁的呢?其实是唐代横海军节度使程日华和他堂弟程怀讯的墓。当年百姓误传,以为是程知节的墓。

我为什么这么说?是根据史书记载考证出来的。唐德宗时设立横海军节度使,治所在沧州。程日华在兴元元年(784年)担任节度使,同时也做御史大夫。死后,他的儿子程怀直继承了他的职位,官做到尚书右仆射,曾经进京朝见,便让堂兄程怀讯接任节度使。怀讯死后,他的儿子程执恭又继任此职,最终官至司空,封邠国公。元和十三年(818年),他调任邠宁节度使。

由此可见,程氏家族前后四代都掌控着沧州、景州一带的军政大权。这两个土丘就是程日华和程怀讯的墓,毫无疑问。而且,程氏家族镇守沧州近四十年,史书还记载日华的家中子弟有三十多人在皇帝的禁卫军中任职,由此推知他们家族在沧州的驻留人口应当不少。因此当地就把这片地区称作“程家林”。

再加上程日华父子、兄弟皆为节度使,官至宰相级别,又都封为公爵,所以这一带也被称为“将相乡”。但是,百姓只看到有显贵人家的墓葬,却不知道他们的具体身份,刚好又听说过“程知节”这个赫赫有名的人物,于是就误传成了他的墓。

我担心这个错误将来会继续误导世人,所以特别写下这篇辨析文章,以正其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程氏文化网

GMT+8, 2025-8-21 14:20 , Processed in 0.15072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