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二程 元谭 朱卷
查看: 121|回复: 0

河下古镇

[复制链接]

73

主题

83

回帖

2139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139
发表于 2025-2-9 09: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河下古镇,像一位历尽沧桑的老人,静静伫立在淮安的运河畔,诉说着千年的繁华与落寞。它的故事,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邗沟时,因地处“北辰坊”口逐渐成市。待大运河全线贯通,淮安一跃成为漕运枢纽,三关鼎盛,河下也随之熠熠生辉,成为苏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是运河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真正让河下繁荣起来的,是那些远道而来的盐商。盐,古人眼中的“白金”,不仅是生活必需品,更是国家命脉。明清时期,两淮盐务发达,淮北盐商纷纷在河下安家,商贾云集,使这座小镇迅速繁华起来。山西、河南、徽州、甚至云南的商人纷纷涌入,建宅筑路,开铺设市,连后来著名的莲花街,都是盐商们用船运来的石板铺成的,至今还能在老街上找到他们的印记。
盐商的到来,带来了财富,也带来了文化。阎若璩,这位考据学大师,正是盐商之后,承祖业之余,潜心治学,被誉为“继顾炎武后开考据之风的第一人”。盐商们不仅富甲一方,更以文会友,捐资助学,让河下成了名士辈出的文化沃土。
随着盐业的兴盛,河下市井繁荣,街市如织。湖嘴市、姜桥市、罗家桥市、米市、柴市……各种市集琳琅满目。盐商们建起一座座会馆,新安会馆、福建会馆、四明会馆,甚至还有韩国客商群居于此,留下了新罗坊的地名。富庶的盐商们追求精致生活,推动了淮扬菜的繁荣,也吸引了名医汇聚,形成了有名的“山阳医派”。
那些繁华盛景,更在康乾南巡时被推向高潮。盐商们极尽奢华,十里长亭接驾,花费数百万银两,只为赢得一声龙颜大悦。河下的园林,也在这股财富浪潮中拔地而起,私家园亭达六十余座,亭台楼阁间,流水潺潺,见证着当年盐商们的豪奢与风雅。
正如明代邱浚诗中所写:
“十里朱旗两岸舟,夜深歌舞几时休。
扬州千载繁华景,移在西湖嘴上头。”

那时的河下,宛如“小扬州”,灯火通明,歌舞不息。商贾云集,文人雅士相互唱和,成就了这座小镇的辉煌。而今,穿行在河下的老街,依然能感受到昔日的余韵。风吹过青石板路,仿佛还能听见昔日的喧嚣。古镇虽已褪去昔日光华,却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温柔而悠远的回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程氏文化网

GMT+8, 2025-5-3 06:54 , Processed in 0.16289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