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称之为“浙江”。《地理志》记载:浙江发源于丹阳郡黟县南边的蛮荒之地,向北流经该县。南边有座博山,山上有块巨石,高达十丈,山顶尖峭如剑尖。当时山中有一种神秘的鼓声,会自行发出震响。县令监视这鼓声来作为官员任期的征兆:鼓响一次表示官员可以再任一年;若如雷般连续巨响,则预示官员运势不佳。 浙江向北又流经黟山,黟县坐落在山的阳面,因此得名“黟”。汉成帝鸿嘉二年(公元前19年),这里被设为广德国,封汉中山宪王的孙子云客为王。晋朝太康年间(280年代),又设为广德县,划归宣城郡。 东汉末年,会稽人陈业洁身自好、操守清廉,隐居于这山中。浙江继续向北流经歙县,东边与一条小溪汇合。这条溪流发源于歙县东北的翁山,流经旧城南,再往西南注入浙江。 浙江又东流经遂安县南部,溪面宽约二百步,设有堰坝沟通水路。水质清澈见底,潭水中鱼儿可见,因此得名“新定”,是从歙县分出设立的新县。晋太康年间,又改名为今天的名字。 浙江又在左边汇入絶溪。绝溪发源于始新县西部,流经县旧城南,是东溪与西溪的合流,溪中有四十七处激流湍滩,水流猛烈奔腾,浪声震天。孙权曾派贺齐征讨黟、歙山区的山贼,贼人据守黟之林历山,山势极为险峻,并擅长使用各类兵器。贺齐用铁锥攀山出奇制胜,又用白色棍棒击打,令山中贼气滞不通,最终奇袭得胜,平定叛乱。于是设立始新之府于歙地的华乡,命贺齐镇守,后来迁至新亭。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为“新安郡”。 溪水向东流入浙江,浙江又往东北流经建德县南。县北有乌山,山下有座庙,庙距县治东七里,庙前江中有块巨石,高达十丈,周长五尺,水流湍急,经常引发云雨。 浙江再向东流经寿昌县南,从建德到寿昌之间八十里,有十二处湍滩,皆极为险峻,行旅者多畏惧。县南有孝子夏先墓,夏先幼年父母双亡,亲自背土筑墓,因过度哀伤,不久去世。 浙江继续向北流经新城县,有桐溪注入,桐溪发源于吴兴郡于潜县北边的天目山。山高而险,山上有许多百年霜木,称为“翔凤林”。山的东面有瀑布飞流而下,注入一个深潭,名为“浣龙池”。池水南流经过县西,形成西溪。溪水再往东南流,与紫溪汇合。 紫溪发源于县西的百丈山(即潜山),水流向东南,称为紫溪。中途溪水两岸有紫色巨石,长逾百丈,望去如朝霞映水,因水中倒影而得名“赤濑”。紫溪继续东南流经白石山的北麓,山峻峭而耸立,北面临溪。再向东南,连绵山峦夹溪对峙,形成“反项对石”,石峰交错、如相互抵挡。十几里中,怪石嶙峋,错落叠起。涧底白沙细石如霜雪,水木相映,泉石争辉,此处称为“楼林”。 紫溪东南流至桐庐县东称为桐溪。孙权借溪名设立桐庐县,割富春地设县。自县至于潜,共有十六处激流滩险。其中第二处称为“严陵濑”,滩旁有山,山下有石室,是汉光武帝时严子陵隐居的地方。因此山与滩皆以其人得名。山下有大石盘绕,覆盖水潭,是严子陵当年游憩之地。 桐庐溪向东北流至新城县,注入浙江。此地原属富春,孙权时设县,后并入桐庐,咸和九年(公元334年)重新设县。浙江再向东北进入富阳县,原名“富春”,晋代后改称“春”,再改为“富阳”。再往东,分流为湖浦。 浙江继续东北流经富春县南。该地原是王莽末年设立的“诛岁”地。江南有座山,是孙武皇帝祖先的葬地。东汉末年,墓上曾有异光,如云气冲天。黄武四年(公元225年),孙权设富春为东安郡,分郡治以平定士族宗派。 浙江又向东北流经亭山西,山上有孙权父亲的坟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