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二程 元谭 朱卷
查看: 19|回复: 1

婺源州知州致仕程公墓志铭 -程公许后人

[复制链接]

947

主题

1331

回帖

8158

积分

版主

积分
8158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婺源州知州致仕程公墓志铭
公讳郇字晋辅姓程氏其先广平人唐御史亮以直言忤旨谪通义令通义宋眉州也子孙家焉
高祖讳符孙承事郎赠太中大夫
曾祖讳公许嘉定四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致仕赠宣奉大夫谥忠文自忠文始出蜀而侨居于今之湖州
祖讳子泳赠奉直大夫
考讳绳翁朝散大夫将作监
入皇朝以公贵赠奉训大夫台州路黄岩州知州飞骑尉追封乌程县男妣陶氏追封乌程县君公幼聪慧又生于名家耳濡目染能𫊫有知年十二入乡校颕出侪辈间稍长游心圣贤之学于书无不读为文博敏闳肆有奇气下笔顷刻数千言观者莫不骇服前代遗老如尚书陈公存参政文公及翁大卿牟公𪩘与公居同郡咸器重之用荐者署嘉兴路儒学录丁外艰服除升平江之和静书院山长书院故在虎丘为寺僧所据既从置城中豪家又欲夺而有之赖公力争而止秩满上名中书适值铨曹行限年法再调绍兴之和静书院山长书院旧有田七百亩籍于郡学公取而有之用累考合格授将仕佐郎台州路儒学教授新殿宇及礼乐之器增置养士之田百余亩调将仕郎镇江路总管府知事郡当南北往来之冲前是为幕僚者窘于将迎事多留滞公独处之裕如迁从仕郎衢州路江山县尹为政务平易官府日益无事以余力造舟济行者且买田百余亩使为久远计使者行部郡守县令多生事免公独以亷介见礼遇再迁征事郎武冈路绥宁县尹县邻于谿峒民夷杂处窃发不时公将循以恺悌之政人多感化境内以安会广寇猖獗犯全道两州长贰而下以供亿军需出境公独任县事师旅经从柭梧遗发戒令严明士卒帖帖不敢肆行省檄发属郡民兵公选义勇应之皆慷慨赴敌战数有功县有义仓粮二万余石积为豪强所侵公悉征理之岁适大侵赖以全活者甚众有伪钞狱十年不决公力辨其非辜既而 朝廷遣官虑囚阅其始末见称明允升承事郎庆元路慈溪县尹慈溪密迩帅阃事尤丛剧公设施注措若不经意而咸尽其宜县故以食盐额重为民病公规画有方赋足而民不困县东花屿荪湖受诸水溉田可六十顷豪民或请堙湖为田而输粮于官吏以成案请署公毅然不可事遂寝湖旁农家乃均𫉬其利公三为县涖事之暇尤垂意于庠序之事年乘七十预请纳禄遂以奉训大夫徽州路婺源州知州致仕公既归老于家杜门不出手植五桞于前庭扁曰桞轩舍下环以松菊时与诸老留连觞咏置家事不问四方来求文者应酬无倦色有桞轩退藁十卷藏于家俄感微疾既痊而复作却药谢医谈笑如平日忽命具汤沐斥女侍呼子孙立左右端坐而逝公生于宋咸淳已已四月一日卒于今至正六年七月二十五日享年七十有八娶史氏中书舍人其之孙女封乌程县君
子男四人长游两浙都运盐使司海沙场盐司管勾
次涛次洽次 女一人适孟良实孙男八人权模楷植楫同生文孙住孙女七人曾孙男一人游等遵治命以是年十月二十九日奉柩葬于乌程县永亲乡桃坞先茔之旁公为人温良易直未尝高自标榜与人交无畦畛与后生谈前朝文献历历如指诸掌喜诱人为善不深于疾恶故贤者亲而爱之不贤者敬而畏之初龙图公事宋理宗为两制侍从权臣枋国𪫺党盈庭锄奸卫良靡遗余力凡五立朝而五速烦言每一去国更得盛名公际遇 圣世朝廷清明而又晏处下列得以从容进退者与龙图公所遭之时异也溍幸尝辱登公之堂而接闻公之绪纶游等又不远数千里奉国子助教宇文公谅之状来征铭谊不敢辞铭曰程顕唐世由御史君龙图仕宋乃振于文危言正色匪躬之故𡨴与百壬更起迭仆高风盛德增光前人垂休委祉逮其曾孙以名师儒为贤长吏视龙图公世殊事异非有盘错利器焉施长歌鼓𦈢式全其归人之所瞻百年乔木世其家者是似是续

金華黃先生文集:四十三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7

主题

1331

回帖

8158

积分

版主

积分
8158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远辉 于 2025-8-31 16:27 编辑

《婺源州知州致仕程公墓志铭》
(元)黄溍

     公,讳郇,字晋辅。妣,程氏。其先广平人,唐御史亮以直言忤旨,谪通义令。通义,宋眉州也。子孙家焉。高祖,讳符孙,承事郎,赠太中大夫。曾祖,讳公许,嘉定四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致仕。赠宣奉太夫,谥忠文。始出蜀而矫居于今之湖州。祖,讳子泳。赠奉直大夫。考,讳绳翁,朝散大夫,将作监,入皇朝,以公贵赠奉训大夫,台州路黄岩州知州,飞骑尉,追封乌程县男。妣,陶氏,追封乌程县君。
    公幼聪慧,又生于名家,耳濡目染,能蚤有知,年十二入乡校,学出济辈间。稍长,游心圣贤之学,于书无不读。为文博敏,閎肆有奇气,下笔顷刻数千言,观者莫不骇服。前代遗老如尚书陈公存、参政文公及翁大卿、牟公巘,与公居同郡,咸器重之。
    用荐者署嘉兴路。儒学录丁外艰服除,陞平江之和静书院山长。书院故在虎邱,为寺僧所据。既徙置城中,豪家又欲夺而有之,赖公力争而止。秩满上名中书,适值铨曹行限年法,再调绍兴之和静书院山长。书院旧有田七百亩,籍于郡学,公取而有之用。累考合格,授将仕佐郎,台州路儒学教授。新殿宇及礼乐之器,增置养士之田百馀亩。
    调将仕郎,镇江路总管府知事。郡当南北往来之衢前,是为幕僚者,窘于将迎事多留滞,公独处之裕如。迁从壮郎,衢州路江山县尹。为政务平易,官府日益无事。以馀力造舟济行者,且买田百馀亩,使为久远计。使者行部郡守、县令多生事免,公独以廉介见礼遇。
    再迁徵事郎,武罔路绥宁县尹。县邻于谿峒,民夷杂处,窃发不时。公将循以愷悌之政,人咸感化,境内以安。会广寇猖蹶,犯全道两州,长贰而下以供。忆军需出境,公独任县事,师旅经从,拔梧遣发,戒令严明,士卒帖帖,床敢肆行。省檄发属郡民兵,公选义勇应之,皆慷慨赴敌,战数有功。县有义仓,粮两万馀石,积为蒙强所侵,公悉徵理之。岁适大侵,赖以全活者甚众。有伪钞狱,十年不决,公力辩其非辜。既而,朝廷遣官,虑囚,阅其始末,见称明允,升承事郎,庆元路慈溪县尹。
    慈溪密迩,帅閫事尤叢剧,公设施注楷,若不经意而咸尽其宜。县故以食盐额重为民病,公规画有方,赋足而民不困。县东花屿荪湖受诸水,溉田可六十顷。豪民或请湮湖为田而输粮于官。吏以成案请署,公毅然不可,事遂寝,湖旁农家乃均获其利。公三为县泣,事之暇,尤垂意于庠序之事,年乘七十,预请纳禄,遂以奉训大夫、徽州路婺源州知州致仕。
     公既归老于家,杜门不出,手植五柳于前庭,匾曰“柳轩”。舍下环以松菊,晴兴诸老留时与诸老留连觞詠,置家事不问,四方来求文者,应酬无倦色。有《柳轩退稿》十卷,藏于家。俄感微疾,既痊而复作,却药谢医,谈笑如平日,忽命具汤沐,斥女侍,呼子孙立左右,端坐而逝。
    公生于宋咸淳已已四月一日,卒于今至正六年七月二十五日,享年七十有八。娶史氏,中书舍人某之孙女,封乌程县君,子男四人,长游,两浙都运盐使,司海沙场盐司管勾;次涛,次洽,次潜;女一人适孟良实;孙男八人:权、模、楷、植、楫、同、生、文;孙侄、孙女七人;曾孙男一人;游等遵治命以是年十月二十九日,奉柩葬于乌程县永親乡桃坞先莹之旁。
    公为人温良易直,未尝高自标榜,与人交无畦珍,与后生谈前朝文献,历历如指诸掌;喜诱人为善,不深于疾恶,故贤者親而爱之;不贤者敬而畏之。初龙图公事宋理宗,为两制侍从,权臣杇国,险党盈庭,锄奸卫良,靡遗馀力。凡五立朝而五远烦言。每一去国,更得盛名。
    公际遇圣世,朝廷清明,而又恬处下列,得以从容进退者,与龙图公所遭之时异也,溍幸尝辱登公之堂,而接闻公之绪綸,游等又不远数干里,奉国子助教宇文公谅之状来徵铭,谊不敢辞。铭曰:
程显唐世, 由御史君。
龙图仕宋, 乃振于文。
危言正色,匪躬之故。
宁兴百壬,更起迭仆。
高风盛德,增光前人。
垂休委社,逮其会孙。
以名师儒,为贤长吏。
视龙图公,世殊事异。
非有盘错,利器焉施。
长歌鼓缶,式全虞归。
人之所瞻,百年乔木。
世其家渚,是似是续。

   
   ----《金华黄先生文集》卷第三十二
眉山郭文元先生整理,非常感谢
有关程伯刚兄弟及家庭状况简介在《程伯刚墓志铭》中,得知是刘光祖应程伯刚之弟仲逊之请,为其兄程公说(字伯刚)所作的墓志铭。在《程伯刚墓志铭》中,又得知程伯刚其弟字仲逊、名公硕。在程公说《春秋分记》一书中,又有其季弟程公许为该书所作的序一篇。显见程伯刚有兄弟三人。程公说是兄长,程公硕是其二弟,程公许是其三弟。关于程公说,有刘光祖《墓志铭》可査阅;程公许《宋史》中,亦有传记可查知;但于程公硕,却知之甚微。读胡晓航先生《程公许诗歌研究》,见说《宋元学案》卷七十二中,有他的小传,但翻检清人黄宗羲等辑《宋元学案》卷七十二“掌教程先生公硕”条,仅有“程公硕,字仲逊。兄弟三人皆以科第进,先生尝掌教益昌。”寥寥数语,其生平事迹,有何著述均无记载。但从以上资料中,可知程氏三兄弟均进士及弟,一门三进士可谓家族之荣耀。据《程伯刚墓志铭》载,程伯刚与程仲逊为同年进士,并点明程伯刚中进士时年二十有五。据《程伯刚墓志铭》载程伯刚是在开禧三年(1207)三月,因病去世,时年三十七岁。据此推算,程伯刚与程仲逊中进士时间,是在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而程公许中进士时间,是在宋宁宗嘉定四年(1211)。三兄弟中,又尤以程公许最为有名。据《宋史·程公许传》载,程公许曾官居刑部尚书、龙图阁学士。笔者又查阅叙州(今宜宾)的地方史料,又获知一些有关程氏三兄弟的记载。程氏三兄弟在叙州(今宜宾)可谓名人,受人尊崇。据载程氏三兄弟青少年时期,曾在当地著名的宣化县蟠龙书院读书,而且先后同登进士,使蟠龙书院一时间名声大振。明嘉靖二年(1523),著名学者杨慎过宣化县蟠龙书院时,写过一首五律《赞三程与蟠龙书院》诗,诗云:一门三进士,兄弟一龙图。越溪水莹彻,蟠龙吐灵光。但史志中关于程氏三兄弟的父祖方面的记载,却很少,具体情况不详。仅在《程伯刚墓志铭》中,知道“伯刚之父,名符孙,蓄学不售。祖,讳志行,少豪于才,以承信郎鎻其㕔荐,居词赋首。曽祖,讳准,两贡辟廱有声。六世祖,自汴归蜀,爱𨚲䣕山川而居焉,今宣化是也。伯刚之母,鱼耶孙氏,有贤徳。”三、有关程伯刚家族的一些情况简介笔者在检阅有关史料时, 还发现三则有关丹棱程氏家族的信息。一则是在程公许《沧洲尘缶编》卷二中,有《撰伯父桂隐先生哀词》一篇。全文如下:伯父桂隐先生,以嘉定十一年(1218)正月十三日卒于丹棱之里居,后十二月十七日葬。程氏自唐入本朝,号眉山望族。曾叔祖夔州府尹由上庠擢政和二年(1112)进士乙科,浮沉州县间,以学行为缙绅榘范;叔祖飞鸟府君早世,不克大耀。先生夔州嫡长孙,飞鸟嫡长子也。生长见闻,娴于礼度,非诗书不嗜,非道义不友,终老韦布,为乡达尊。家君子盖先生之亲手足,稚龆出继,友爱尤洽。公许每归乡省坟墓,先生堂下,丰神散朗,谈论赡博,其卒且葬也,不得一恸以寓其哀。先生早悟道家秘诀,形留神往,岂真死者乎?乃倣楚人词为文以招之。从文中可知,程氏自唐朝以来,为眉山望族;程公许的父亲与桂隐先生本为亲手足,只不过是程公许的父亲程符孙在幼年便出继给祖父程志行了。所以,程公许称桂隐先生为伯父,称桂隐先生的父亲飞鸟府君为叔祖,称桂隐先生的祖父夔州府尹为曾叔祖。此文关键的一处是,程公许在文中所言那位曾叔祖是谁?在《撰伯父桂隐先生哀词》中虽没写明,只说是 “夔州府尹由上庠擢政和二年(1112)进士乙科”。二则是在程公许《沧洲尘缶编》一书中有《寿廷迈叔祖》诗,诗云:吾宗谱牒祖通义,蝉联到公十五世。五派之分同一源,如木有本瓜有蒂。公家门户最赫奕,簪绂相承真鲜俪。堂堂铁面渠州牧,能以方寸永来裔。用之不尽地自宽,信有诗书为可继。……” 程公许所言曾叔祖是谁?在《寿廷迈叔祖》诗中,终于有了答案。从诗中得知其叔祖程廷迈,曾任渠州牧。但关于这位叔祖其生平事迹却也不甚了了。据胡晓航先生《程公许诗歌研究》一书,在谈及程公许家族这位叔祖时,提及魏了翁在其《绵州新城记》中,曾载有这位叔祖的事迹。于是笔者翻检《鹤山先生全集》,查阅了魏了翁《绵州新城记》。文中云嘉定十二年(1219),程廷迈曾任绵州刺史,新修绵州新城。又云“侯名德降,字廷迈,尝历蓬、蜀二州守,节用度以宽繇赋,所去见思云。”由此可知,程廷迈,名徳降,在任绵州刺史之前,还曾担任过渠、蓬、蜀等州守。笔者在查阅绵州地方史料中,获知古时绵阳南山,建有“十贤堂”,而程德降便是其中十贤之一。但关于程德降科举情况,中进士时间却无从查知。请教有关学者及查阅有关史料,如傅璇琮教授主编的《宋登科记考》及有关地方志、相关古籍上都没有其中进士的记载。笔者囿于学识见闻,对宋代程氏家族中这位名位显者的程德降,所知亦仅限于止。但在此,笔者联想到在县志中,曾有这条记载“茅市镇,西十里。宋进士程安、程定居之。镇东有刺史墓。”县志中所云“刺史墓”,但刺史为谁没有记载?在阅读了以上资料后,笔者揣疑在县志记载的“刺史墓”主人,是否就是这位曾任过绵州刺史的程公许的叔祖程廷迈?当然,这不过是笔者的揣测,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考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程氏文化网

GMT+8, 2025-9-3 19:29 , Processed in 0.14647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