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二程 元谭 朱卷
查看: 15|回复: 0

程氏历县侯国(二)

[复制链接]

57

主题

1399

回帖

5619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5619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程氏历县侯国(二)


程士庸,程执恭之子,中和元年(公元881年)十月二十二日卒于慈仁里宅(78岁),于以当年十二月被其子程岩和孙子程孙护送,归葬博野程氏祖墓。
程岩,程士庸之子。唐僖宗中和元年(公元881年)十二月护送其父程士庸的灵柩归葬博野,并举家从战乱破财的是非之地长安迁回河北故地。后来程岩出任义武军节度使王处直的部将,曾受其委派率军和李存勖的部将周德威合力攻打幽州节度使刘守光
程秀,字景思,程岩之子,程士庸之孙。唐末进士,官至兵部侍郎、少府少监,随其父一起护送祖父程士庸的灵柩归葬河北,并举家迁居回到河北老家。妻子:高氏,儿子:程諲和程俶。
程諲,程俶
程羽,字冲远,汴京(今河南开封)人,少年时期就勤奋学习,刻苦读书,擅长写文章,后晋时的进士。宋太祖赵匡胤称帝开国,他随之投身新帝,先后出任阳谷县(今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的主簿、虞乡(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县)的县令、醴泉(今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的县令,期间曾因考虑到河北多战乱,而将其父程俶的坟墓从博野迁葬兴平;后又改任新都(今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的县令,皆有政绩。宋太祖开宝年间,程羽被选为两使判官,宋太祖曾向他询问政事,他对答如流,升任著作郎,不久外任兴州知州;第二年,升任兴元府的知府。宋太祖开宝八年,应诏回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升任开封府判官;当时皇帝的弟弟晋王赵光义在任京兆尹(即开封府尹),程羽虽为其下属,却因年长而又性情淳厚、做事严谨,受到赵光义的像对待长辈那样的格外敬重。后来宋太祖突然去世,赵光义称帝,程羽接任开封府尹,在辅助宋太宗完成其继位后的敏感阶段后,出任成都知府。后又回朝任礼部侍郎、端明殿学士(翰林院首席大学士),不久改任文明殿学士(职权仅次于枢密副使),因敬业谦诚得到宋太宗的嘉奖,并特例赏赐给他开封府泰宁坊的豪华宅第。宋太宗的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程羽主持贡生考试,为大宋朝廷选拔优秀人才(寇准、王旦、向敏中、苏易简、李沉、张泳、马亮、马浩),这批优秀的青年才俊,影响了大宋朝廷长达半个多世纪;次年(即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程羽因年老多病,上书皇帝赵光义请求辞职,得到恩准。宋太宗雍熙元年(公元984年)程羽在京师泰宁坊宅邸病故(七十二岁),被宋太宗追封礼部尚书,他的儿子程希振官荫封尚书虞部员外郎。弟弟:程新,侄子:程赞明。
程希振,程羽之子,尚书虞部员外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在开封去世。妻子:崔氏。儿子:程元白,程遹。
程遹(981——1026),程希振之子,即“二程”的祖父,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出任黄州府黄陂县的县令,他清廉自律,政纪严明,人称“程青天”。他在黄陂任职期间娶妻“孝感县君张氏”(河南开封人,“北宋五子”之一张载的姑母),后晋封“赵国夫人”,逝后追封“崇国夫人”,张氏在宋真宗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正月廿三于开封府泰宁坊程氏宅邸生程珦(“二程”的父亲),次年(即宋真宗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因病早逝。程遹继娶张氏。宋仁宗天圣4年(1026年,丙寅年),滠水河洪灾,黄陂县城被毁(史称“丙寅大水”),县治被迫临时搬到黄陂县北一处废弃的古城、原梁朝北江州州治鹿城关(今红安县上新集镇石古岭村),身为县令的程遹也在抗洪中积劳成疾,以身殉职。因为生前官清廉,家无余财,而被迫葬于黄陂,直到宋仁宗嘉祐年间,其子程珦才得以将其及其父程希振迁葬到(西京)洛阳的伊川县。儿子:程珦、程璠、程珫。侄子:程琳、程琰。程琳(988年~1056年),字天球(高祖程俶、曾祖程新、祖父程赞、父亲程元白),二程的远房堂伯。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举“服勤辞学”进士及第,初仕校书郎、泰宁军节度推官、著作佐郎。宋仁宗即位后,出任太常博士,参与修撰《真宗实录》,追修《大中祥符》,迁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枢密直学士、知益州、给事中、知制诰、御史中丞、开封知府。景祐四年(1037年),出任参知政事,长于政事,断狱听讼不避贵戚。章献太后听政时,尝上《武后临朝图》,坐事出知颍州、青州、大名府。皇祐初年,出任大名知府、同平章事,前后把守大名府十年,熟知边事,守御完固,因年老被朝廷改任镇安军(陈州)节度使,仍请求继续为国戍边,但因病于至和三年(1056年)去世(虚岁69),赠中书令,谥号“文简”,后追赠太师、尚书令、魏国公。《全宋诗》录其诗五首。子:程嗣隆、程嗣弼、程嗣恭、程嗣先。
程珦,原名程温,字君玉,入仕后改名程珦,字伯温。程遹之子。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丙午正月二十三日,生于京师(今河南省开封市)泰宁坊的程府,2岁丧母,幼年受到祖母崔氏疼爱,用漆盒装了钱给他花销(他将这个漆盒当成传家宝遗命子孙传承)。他的父亲程遹对他教育格外严厉,十几岁就参与操持家务,得到族兄程琳的器重。再后来其父出任黄陂县令,程珦及兄弟们一起随父亲赴任。宋天圣元年(1023年),程珦在黄陂娶妻侯氏(“寿安县君”逝后追封“上谷郡君”)。侯氏(1004——1052)祖籍山西盂县,父亲侯道济时为润州丹徒县令(今江苏镇江),后赠尚书兵部员外郎,因为山西侯氏有一支迁徙到黄陂定居(今黄陂、红安两地原滠源乡周边仍有其后裔),受宗亲的邀请,侯县令携女儿侯氏到黄陂游学讲课,受到了黄陂县令程遹的热情款待,因而结成儿女姻亲,由侯氏的表兄当地富户赵炎做媒成婚。侯氏在7年间共生2男2女,两男应昌、天赐及长女姿娇皆幼亡,只有次女顺利成人。宋仁宗天圣元年(1022年),程珦的三叔程道去世,留有儿子程瑜和二个女儿;天圣3年(1025年),程珦的大伯程适去世,留有一个女儿;宋仁宗天圣4年(1026年),滠水河洪灾,黄陂县城被毁,县治被迫临时搬到黄陂县北的南梁的北江州(州治)鹿城关,县令程遹也在抗洪中积劳成疾,以身殉职,留有三个儿子(程珦、程璠、程珫),却因为官清廉死后家无余财,而使得阖族滞留黄陂难以北归,初冠未仕的儿子程珦,协助继母张氏操持一家生计,和祖母崔氏、伯母(程适夫人)、叔母赵氏和任氏(程道的两房夫人)四房聚居(今红安县上新集镇桥店村四房塆),奉养诸母,教抚弟妹。由于人口众多居住紧张,又加上家事不顺(侯氏生多活少),程珦只好在四房塆前面200米远的岗地上搭建茅屋居住(分居但不分家)。宋天圣十年正月十五日(公元1032年),程珦的夫人侯氏生下两个双胞胎男孩:延寿(程颢)、韩奴(十多岁时早夭),明道二年八月十五日(公元1033年)又生下程颐;此后又生1男2女,男孩蛮奴夭折,第3女冯儿幼亡,第4女顺利成人。侯氏共生育6男4女,只存活2男2女。过了几年,朝廷录旧臣之后,想授予他郊社斋郎的职位,程珦因为家口众多,资财匮乏,又不忍心抛下他们而自己进京,为了照顾家族,他只有拒绝,却因此仁义之举受到已经显贵的族兄程琳的赞赏,为他申请到了在黄陂出任县尉(类似县公安局长)的职位,只是任期一满就要外任,但他不愿抛弃家人。后来又有机会,他就让给弟弟们,等到二个弟弟都做了官、结了婚,二个妹妹也都嫁了人,甚至连大伯家的女儿,以及她的儿子都安排好了,他才第一次同意外调继续自己的仕途。(少师)程珦的曾祖(少监)程羽出仕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初年,为了躲避五代河北的战乱,将祖墓迁到京兆府兴平县,而举家迁徙到礼泉县,后来被皇帝在(京城)开封赏赐了宅第,就累世在京城居住。宋仁宗嘉祐年间,程珦经过慎重的占卜、探穴后将其祖父和父亲的坟墓迁到了(西京)洛阳的伊川县,并举家迁居河南府。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程珦任大理寺丞南安军副、江西兴国县县事,接识了同事“南安军司理参军”周敦颐。程珦见他深明道学,就将两个孩子“二程”接来拜周为师。一家人从此告别了在红安的生活,一起同来。后来他转任吉州庐陵县尉,力排众议追责宰相刘亢的子弟所拖欠国家的债务,不仅没有遭到刘亢的报复,反而得到了他的道歉和认可。再后来他调任兴国县令,一改前任县令惨酷威摄的执政理念,仁爱对待老百姓,但对待投机取巧就聪敏地加以推断而很快解决的积压已久的疑案,不到两年就达到了移风易俗的良好效果。再后来他升任龚州知州,破除迷信,因为声明远播,连素来严苛的潘师旦来提点刑狱,也被免检。后来程珦入朝升任太子中舍、殿中丞,而同时神奇地躲过了侬智高之乱的杀身之祸。再后来程珦出任徐州沛县令,不等水灾完全消退,就借贷富户督促农人播种,非常有预见性地避免了饥荒的发生,又通过驱逐向百姓要钱的僧人,破除迷信。后来程珦升任国子博士(赐绯鱼袋,归监在京西染院),后又升迁尚书虞部员外郎,出任凤州知州,裁剪迎送用度,遇上汉中欠收,就在褒斜道出口施粥,接济了很多灾民,因功升任迁司门员外郎。后来程珦因为祖母去世丁忧去职,程珦的先祖程元皓、程日华、程怀信等世代居住并冢墓在大唐河北道沧州府安喜县。(少师)程珦的曾祖(少监)程羽出仕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初年,为了躲避五代河北的战乱,将祖墓迁到京兆府兴平县,而举家迁徙到礼泉县,后来得宋太宗赏赐了在(京城)开封的宅第,就累世在京城居住。宋仁宗嘉祐年间,程珦经过慎重的占卜、探穴后将其祖父和父亲的坟墓迁到了(西京)洛阳的伊川县,并举家迁居河南府。服丧期满后任鸿胪寺判官。宋英宗嗣位,程珦任库部员外郎,后出任磁州知州,他考察地脉,帮助老百姓就近打井,又有计划提前安排筑城,虽经曲折总算功成,待到河役又起,磁州早已完成了筑城,避免了当地老百姓遭受其他州府二役重加的那种劳苦,因功升任水部郎中。宋神宗继位,有人趁机以冰花上祥瑞,被他用后晋的故事反驳。后出任汉州知州,破除官吏竹筒伪造的祥瑞和中元节开元寺的佛光迷信,而大力兴办教育,一改前任取公田而肥私,以清廉自守。熙宁年间王安石变法,汉州各级官吏事前多言不可,变法中却又阿谀强行推进,程珦则多次实事求是地表达变法中的不便之处,受到朝廷派来督察执行变法的使者李元瑜的凌迫,他请求辞官也不被允许,只能称病不再视事。后来程珦回到朝廷,求得管勾西京嵩山崇福宫的闲散官职,任满升任司农少卿,皇帝南郊祭天,因恩赐金紫。宋神宗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七十岁的程珦请准退休,却依然因家境贫困,子弟众多,而仅仅依靠俸禄过活,但丝毫不觉得忧虑。后来他的爵位升迁为中散大夫,因为儿子的原因再升任太中大夫,累封至永年县开国伯,食邑九百户,享有上柱国勋爵。宋哲宗元祐五年正月十三日(公元1090年),程珦因病在洛阳(西京)国子监公舍去世(虚岁85),经文彦博、韩缜、苏颂等九人上书,皇帝下诏赐帛二百匹,命有司助葬,四月十五日,葬于洛阳伊川县祖墓旁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程氏文化网

GMT+8, 2025-9-14 11:31 , Processed in 0.15637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