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二程 元谭 朱卷
查看: 2838|回复: 5

德州程氏

[复制链接]

905

主题

1229

回帖

7648

积分

版主

积分
7648
发表于 2020-3-10 16:3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程远辉 于 2022-5-18 15:25 编辑



程氏族谱序

程珤

夫氏族有谱,盖古道也。古道之难行久矣。世代绵远,谱牒散亡,虽杞宋王者之后,去古未远,尚云文献无征,况其他乎?今之为谱者,欲上援诸古,则世俗以为攀附。欲致详于后,则茫昧莫稽。是谱终不可为乎?亦存乎其人焉耳。不援诸古,何以知姓氏之源?既知其源,则流分裔远不可得而详者略之可也?何必拘俗见而忘古哉?谨按程氏自周大司马休父佐宣王中兴,封程伯,子孙因以国氏,其后有适晋者曰“忠诚君婴”;在汉有历简侯赫;在吴有都亭侯普;至唐定氏族,而程遂居十大姓之一。至宋则明道伊川为尤著。当是时,南宗莫盛于徽,北宗莫盛于洛,历世滋久。在徽者本支,繁衍殆以数千计,而在洛者远不逮矣。缘金元之乱,兵燹不一,迁徙无常,散而之四方者甚众。若吾山东程氏盖其一也。程氏世家东莱之掖县,皇明永乐初,高祖讳福徙德州左卫戎籍,是为德州程氏之始。福生曾祖讳清,清生三子,伯祖讳元;祖讳恕,祖妣张氏;叔祖讳信。以上三世皆忠厚诚朴,乡称长者。元无子,恕生二子。伯考讳良,字为善,考讳贤,字序德,封文林郎,怀庆府推官。妣李氏,封孺人。信生一子,伯考讳敖良,生二子,伯兄儒,字子学,配李氏;季弟瑀,未娶卒。贤生二子,兄琳,字子光,配张氏;次即珤,字子彬,嘉靖辛卯(十年,1531)登顺天乡试,壬辰(十一年,1532)登进士,历官至江西右布政使,阶资政大夫,正治卿,配吴氏,封孺人,继刘氏。敖生一子琛儒,生二子,长让,字仲礼;次训琳,生二子,长谨,字伯常,君庠生,配刘氏,张氏;次谦,字叔益,为儒官,配刘氏、马氏;珤生二子,长讷,字季敏,郡庠生,封文林郎、汝宁府推官,配马氏,赠孺人,继赵氏。次讱,字季仁,太学生,配周氏。琛无子,让生一子,训生一子,谨生二子,长纪,配王氏;次练,郡庠生,配叶氏,张氏。讷生三子,俱出马氏。长绍,字公业,万历戊子(十六年,1588)登山东乡试,己丑(十七年,1589)登进士,授河南汝宁府推官,封文林郎,配袁氏,封孺人。次绶,郡庠生,配李氏,继顾氏。次绂,配孙氏。纪生一子乾。绍生三子,长坤,次震,次泰。练生一子,允。谦、讱、纪、绍等皆壮且幼,俟其生子,则续入焉。由高祖而下,至珤之曾孙乾,几二百年,而历八世矣。由宋而上,以至于休父益,遡流求源,以得其氏族之所自出也。由高祖而上,谱牒无存,世系莫考,是不可得而详者,略之可也。由高祖而下,得于闻见之真,故具世次名序爵仕续绝列为一图。详其所可知,而陠其所不可知,不敢妄有损益焉。庶可以传诸世,使为吾后者嗣修而无堕,则谱可传,古道可兴也。抑闻之朱子曰:“读书者起家之本,循理者保家之本,勤俭者治家之本,和顺者育家之本”。后之人饬修是四本,则族可大,谱可传。不然,终亦覆缻而已矣。呜呼,其慎最哉!

五世孙珤谨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5

主题

1229

回帖

7648

积分

版主

积分
7648
 楼主| 发表于 2022-5-18 15:2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江西建昌府通判程泰之母袁太君墓志铭

明江西建昌府通判程泰墓志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5

主题

1229

回帖

7648

积分

版主

积分
7648
 楼主| 发表于 2022-5-18 15:4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故宜人程室杨氏墓志铭

程先贞撰文

宜人,姓杨氏,世德州卫人,程先贞妻也。参议公毓奇(杨槚)先生之孙女。文学公伯英先生之女子。母周,随其翁任淮扬,生宜人于淮扬官舍。既生之明年,参议公旋里,先别驾以先司空之命为余委禽。十七岁来归,已不及事,其姑李安人独事,令姑李安人与祖姑袁淑人,曲尽孝养,当壬午(崇祯十五年,1642)、癸未(崇祯十六年,1643)之岁,余薄游京邸,攜宜人与,俱偃佒成均,逍遥帅府,洊历工曹,载脩火政颓顿。宜人内肋,不即于罪戾,既余晋副缮,即以故得邀恩称宜人云:忆先安人之见背也。思宜人一见颜色,呼至拜于榻下。执其手流涕曰:“余将长逝矣。然余之子汝之夫也,余之姑汝之祖姑也,汝后曰姑即余也。善视之勿遗”。我羞宜人:时即不言而泪交□□如雨。其视李安人与袁淑人曲尽孝养,亘二十年如一日。亦可谓□表述事者矣。宜人晳肌盛鬋,曼采曾没,得约有致。独领下,缉麻颇修洁,盥水炉香,日无暇给,衣裙簪珥、簾帷几榻、屏□之类,未尝见有纤埃。而御下严肃,门以内仆婢,嘻嘻至,与余或亦相忘,见宜人即皆屏息,重见见,包负四刺。然而,仁心为质,遇有忠勤者,不吝赏格。行见饥饿困厄,必解脱之。而后,已非寿翁姑,祀亲祖,罔肯杀牲。又勤描剌,剪裁横梁,下至挫针治繲,往往躬自操作。余见而慰止之,宜人曰:“我自乐此不为疲也”。顾幼诵读识字不多,而能晓然于义理之间,凡女贞妇烈可悲可喜之事,一听谈说,必欲竞其端,委为嗟叹移时,终身不忘焉。至于月白风清之夕,花明柳暗之晨,举酒觞,余相祝而笑,莫逆于心,每曰:“公忆广才疎调,高资薄难乎?为此世所容,即空之,固庄生之致于卷娄也。庆余祖业十亩阛阓,公宁无意乎?”余敛容敬谢之。乙酉(顺治二年,1645)之冬,先别驾已抱沉疴,留宜人子舍代视七箸,在逆旅中僵卧。宜人请于李安人,单与往,候之冲,冒风雪柔肤为皴,相见涕洟,腹中偕傿之约,余亦再三得请,遂扶携而归。计往返逆口,即口不能寐,旦视其面,辄削,此归则削也滋甚。凡荏苒月卒。先别驾支离床第间,丧比贤媳使恸悼之余,渐致大故,可胜恨哉。宜人雅,不喜佞佛祝巫尼。如寇仇见,必斥绝之,不令入门。尤恶说鬼,即弥留困顿之,顷正寝在之。余曰:“君见死矣,岂亦所见耶”。宜人闭目摇头曰:“何所见哉,不谓君子信道不驰”。已复开口而笑胡卢曰:“君死而有鬼,当于梦中报汝。时漏下三鼓,挥手谢余,仄席就枕,视之瞑矣。呜呼,虽一妇人乎!其了了于生死之际如此。宜人生万历丁未(万历三十五年,1607)九月廿八日寅时,卒顺治丙戌(顺治三年,1646)八月初九日子时。享年四十岁。一女,适诸生卢道登,宜人出。更有一男一女。男曰彦耆,俱后生,尚幼。兹卜壬辰(顺治九年,1652)二月二十四日扶柩襄葬于城东顾家沟祖茔之次。余既志其生平,作而叹曰:余与宜人同庚差长一月耳。宜人素无疾,命陨已六岁,余发白面皴,筋转脉淆,即使更活十余年,周遍六甲,如先别驾之寿,为日无多。宜人往矣,岂复常怀寂寞哉。系以铭曰:

瞻兹东野,山川委蛇。

佳城祖兆,负坎抱离。

埋珠瘗丘,奚遣奚为。

空悲炟化,烟影纷吹。

松恒苍苍,魂兮上绥。

庶几子孙,承受褔禧。

夜台寂寞,念载倏期。

天衰地老,余往陪怡。



                            顺治九年(1652)二月二十四日

                            愚夫程先贞撰文勒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5

主题

1229

回帖

7648

积分

版主

积分
7648
 楼主| 发表于 2022-5-18 15:48:31 | 显示全部楼层

程孺人墓誌銘   
程孺人墓誌銘
孺人姓程氏,德州左衛人,今翰林院編脩李先生濤之配也。年十六而嫁。嫁十五年,先生舉省試第一。明年中進士,改庶吉士。又二年,除今官。孺人奉其姑來京師,既而為子琪娶婦還德州,復攜新婦至。所生二女,一歸楊君庸,一歸田貽麗。年三十有六而子女婚嫁畢舉。是年冬,雲南平,覃恩勅封孺人。以康熙二十一年九月日卒。程氏在山東,世有顯人。孺人曾大父某,仕至工部侍郎贈尚書。大父某,官江西□□司□。父某,戶部主事。家故饒於財,伯姊嫁時治奩具過豐。及孺人稍長,產漸落。其母呂宜人以奩具不及姊恆勿怡,孺人涕泗進曰:“女不能奉養母又貽母憂,且女性喜樸素,夫何需?”既嫁,事舅姑孝,和於妯娌,御僕婢以慈,均其勞不盡其力。教子特嚴,持家有法度,機絞紡織甚勤。既受封,衣仍以布。李先生曰:“當孺人之生,予不知有室之樂也。茲歿二載矣,出入燕晦以及對親懿、接朋友、米鹽酒食,紛然無緒。蓋無日不衘失偶之悲也。嗚呼,孺人之賢其不易已。”葬有日,秀水朱彝尊為之銘。銘曰:
年未四十生也暫,子女既婚復何憾,服有珈笄斂有琀,安德之鄉宅以坎,吾銘於石昭諸闇。
錄自(清)朱彝尊撰《朱竹垞文稿》,手稿本,上海圖書館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5

主题

1229

回帖

7648

积分

版主

积分
7648
 楼主| 发表于 2022-5-18 15: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工部右侍郎赠尚书程公传)
公讳绍,字公业,山东掖县人也。永乐初,占籍德州左卫。曾祖贤,封怀庆府推官。祖瑶,举进士,历官江西右布政使。父讷,赠工部右侍郎。公生十岁,能属文。二十七举于乡。次年举进士,除河南汝宁府推官。廉明仁恕,多所平反。从赈荒使者巡行河雒,单车徒步,与残民相劳苦。民拥道泣曰:“微公,吾侪小人无孑遗矣。”行取擢户科给事中。当是时,人主深居,貂四出,大臣环私植党,举朝贸贸然如行雾中。公在谏垣,以别白贤奸、澄清世道为己任。白简屡上,皆弹劾执政私人,抉レ其票拟春驳。执政心衔之。矿税之使,奏逮有司,锒桁杨,道路狼籍。公再三论救,危言抗论,触冒忌讳。人主优容之。山西矿使劾知县韩薰,公特疏申理,遂除名为民。或曰:“执政假以修怨,非上意也。”公归,奉太公里居,晨花夕月,馨膳洁冫食者二十余年。光庙御极,即家起太常寺少卿。旋奉太公讳。服阕,征拜太仆寺卿,廷推都察院副都御史,巡抚河南。至则举其为理官,时经营储亻待者,倒囊出之,凡所施罢,不逾漏刻,栉垢爬痒,若民自为。仪封宗人为盗囊橐,淫虐彰闻,莫敢何问。公列上其罪状,诏囚送高墙。诸宗惕息,杜门穴墙,相戒莫敢犯。天启四年,玉玺出临漳,公上疏曰:“秦玺之不足征久矣。今玺之出,适在臣疆内。道路喧噪,流闻禁闼。既不应还瘗地下,又不敢私秘人间。欲遣官恭进阙庭,迹步贡媚,非臣谊所宜,亦恐皇上之所宝者,在彼不在此。臣虽什袭荐之,皇上且瓦砾置之也。谨先驰奏闻,候命进止。昔者王孙圉不宝玉珩,齐威王不宝乘,蛮夷偏霸,犹知尊贤宝善,照曜史册,况于全盛之朝、明圣之主乎?今之大臣,如总宪邹元标、冯从吾,尚书王纪、盛以弘、孙慎行,侍郎曹于汴等,忧国奉公,白首魁艾。又有一斥不还之词林,久锢不起之台谏,思皇多士,国之宝臣,臣不能挽回天听,汲致明廷,徒献符贡玺,效七十二代之故事,臣窃羞之。伏望皇上,践履大宝,克受贞符,怡神寡欲,亲贤纳谏,在朝之忠直勿事虚拘,遗野之名贤急为登进,玉瓒瑟于清庙,瑚琏贲于明堂,共襄大器,永固金瓯。虽谓虞舜黄玺、夏禹玄圭至今存可也。区区传国宝,其真伪岂足论哉!”逆奄方侈言符命,得公疏,大怒。公遂移疾告归。又十年,而今上即家起公为工部右侍郎。庆陵宝顶成,加服俸一级。年至乞休,四疏始得请家居。又三年而卒,享年七十六。赠工部尚书,复荫一孙入监。娶袁氏,子二人:震为南京户部郎中,泰为中书舍人。
公为人深衷笃厚,真率坦迤,善善恶恶,根于天性。与人居,虚怀折节,退然如不胜衣。一旦犯大难,解大疑,捍大患,云行雨施,雷轰电掣,死生祸患,视之蔑如也。中州承平日久,兵马刍粮,藩司窟穴其中。公一切按核,讨军实而申儆之。中州之有兵,自公建钺始也。归德、汝宁、彰德间,群盗扇动,旋就扑灭。厥后有勤王之役,后抚范公率公部兵以行,踊跃前驱,为诸镇之冠焉。己巳冬,奴薄都城。公家居募壮士入援,自办行粮七千余两。事平议叙,公固让曰:“主辱臣死,用此叙功,独不虑贻奴虏哂乎?”其慷慨任事,持大体如此。公之葬也,次子泰属其友卢礼部世氵为行状以上史馆。礼部之状公曰:忠孝清勤,生平所学,惟此四字。又曰:才、识、胆,三者具备,而一本之诚。此六言者,可以蔽公矣。余旧待罪太史氏,知公事为详。礼部笃论君子,其言足征也。平生不为人作传,而独为此文。后有君子,得以考览焉。赞曰:
玉玺之献也,天子亲御文华门,玺贮御前,逆奄手捧之,凭轩颁示,群臣皆呼万岁。传制受贺而罢。奄初侍上侧,传玺时当而立,指挥下上,示人以魁柄在手,非人臣之度也。已而屡兴大狱,斩艾善类,几至移国。程公之奏上玉玺,有旨哉!以道事君,知几其神矣。程公身事四朝,扬历中外,悬车致仕,以恩礼始终。观公所遭际,盖犹有庆历间盛世大臣之流风焉。呜呼!休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5

主题

1229

回帖

7648

积分

版主

积分
7648
 楼主| 发表于 2022-5-18 15:54:18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德城区黄河涯镇谢家坟村,在明清两朝曾住着一个声名显赫的程氏家族。程家先祖为山东掖县人,原为燕王朱棣靖难之役时的军人。燕王夺取皇位之后,就把他的一部分燕军安排在德州从事军屯,史称德州左卫。程氏一门即为德州左卫籍。嘉靖壬辰年(1532),程家的一位学子程宝考中进士,授怀庆府(今河南省沁阳县)推官。这是程氏家族进入官僚贵族阶层成为名门望族的开始。史称程宝“廉介明决,案无留牍”。因办事干练,提升为兵部武库司主事,不久升任尚宝卿,后调户部主事,任过四川、陕西、浙江、广东参议副使,山西按察使,江西右布政使。时人评论他为官所至,“锄奸扶弱,奸胥滑吏望风屏迹”。回乡居住后不营利,不请托,勤俭洁修,到老未换居室。院后筑一舍,曰静轩,日诵读徜徉其中,寒暑不辍,尤其喜欢成就后学,享年86岁。著有《右丞稿》行于世。其父程贤,因子贵也赚得青史留名。乾隆五十三年《德州志》、民国二十四年《德县志》都有:“(程贤)为人沈雅刚毅,慷慨好施,为乡里重”的记载。
程宝之子程讷,字季敏,为诸生,性格刚方直谅,未入仕,但也因子(程绍,程宝之孙)贵累封工部右侍郎、通议大夫。
程绍(1557-1639),字公业,万历己丑年(1589)中进士,是程氏家族中官品最高、宦绩最大的一位。初授河南司阳、汝宁府推官,万历二十二年(1594)提任户科给事中,负责稽察六部百官之事。当时,明王朝朝庭上已是朋党争斗、宦党横行,税制紊乱,国库空虚。程绍看不惯上司弄权溜须的行为,多次上书弹劾,一直遭到上司的忌恨。有负责矿税的官吏上奏皇帝要求逮捕其主管负责的官吏,程绍再三予以抗论,惹得皇帝也很不高兴。后来山西税使张忠弹劾夏县知县韩熏,程绍又上书为韩薰辩解,遭万历帝怒斥,遂被削职为民。居家期间建濯锦园,种花养竹,教授两个儿子的学业。他扶危济困,修桥补路,兴修水利,广行善事,洒扫村里的庙宇近二十年。泰昌元年(1620),程绍被召回京,授太常寺少卿,掌管祭祀、礼乐。天启四年(1624),提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时值明熹宗议封自己的族人,程绍根据自己平时掌握的皇族显贵们贪赃枉法的种种劣迹,逐一列清,呈于皇帝,使皇帝停止了这次为皇族进行的调职提级行动。后因《报玉玺疏》,惹怒了当时的大太监魏忠贤。程绍在《报玉玺疏》中讲,“玉玺并非什么国宝,国之所宝在贤臣。”但他又借机推荐邹元标、冯从吾、王纪、周嘉谟、钟羽正、余懋衡、曹于汴等东林党人。魏忠贤嗾使御史上奏,说程绍借玉玺之事结党营私。程绍遂称病辞官归里。在二次归里期间,德州知州为巴结魏忠贤,也想效仿别处在德州建“魏忠祠”。程绍得知后,率州内绅士止之。崇祯六年(1633),已是76岁的程绍再次被召回京,起用工部右侍郎。他“激浊扬清,使兵民安定和睦。河工、屯田为淮(安)、徐(州)地区民害,绍治之,”受到时人称赞。两年后,以年老四疏乞修得请。1639年,病死于家中,葬于韩家庄(今抬头寺乡大韩家村)。卒后,晋赠工部尚书。著有《西河奏议》、《出山三事疏草》、《澹息居遗稿》,均未得刊行。《明史》有传。
程绍有两子,长子程震,官江西驿传递佥事;次子程泰,官建昌府通判。
程泰之子程先贞,为清代德州著名诗人和历史学者。程先贞(1607-1673),字正夫,号葸庵,晚年号海右陈人。早年从祖父程绍授业,深受其祖父器重。年轻时无书不读,尤专注于史学。对“明十三朝之实录,几能成诵,”“邸报、野史、家乘,无不遍览熟悉。”以祖父的公德得到恩荫,历官至工部员外郎。明清两代交替之际,程先贞与德州明朝旧吏发动了甲申“德州殊伪”,诛杀大顺政权的德州官吏。大清王朝建立后,程先贞又在清朝工部任员外郎一年,后辞官归隐。居家三十年,杜门不出。康熙十三年,应德州知州金祖彭之请,以布衣身份与州同唐永先、州判滕元鹤等10人纂修《德州志》,不署衙,不受俸。修志过程中,参修者对程先贞非常倚重,“稿至,主者皆送先生复审。”该部志书俗称“金志”,共分十卷,后人评论颇佳,并附有《州河图》、《本州河道图》、《州境图》、《州志图》、《八景图》和土产、义学、浮梁三篇专记。程先贞与州城名士李浃、李源、李涛亲密无间,与清初诗坛领袖钱谦益,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以及当时的文化名人周亮工、程周量、王世祯兄弟都有交往。特别是顾炎武,两人交往长达10年之久,顾炎武年年来德州、住程家,彼此一块交流学问,切磋诗词歌赋。顾炎武还在此审阅了《德州志》稿,在程家举办了为期三个多月的易经讲习班。程先贞著有《海右陈人集》、和《州乘》两书。《海右陈人集》是将他的《葸庵杂著》、《燕山游稿》、《还山春事》,按诗体分类编成,共收录个人诗篇 466首。《州乘》一书是将其《德州诗搜》、《德州文搜》合编而成,主要收录历代德州文人的诗文名作。
程先贞有两子,长子程彦颉,次子程彦颖,均知书达理,未能入仕。从此,程氏家族开始家道衰落。
程氏家族从程贤开始,到程彦颉、程彦颖止,有名字可考的家族成员共七世九人,其中有两人(程宝、程绍)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有四人(程讷、程震、程泰、程先贞)通过恩荫走进官场。有一人(程讷)因子贵获赠封。有一人(程绍)因生前政绩突出,死后加级晋爵。他们为官时能忠君爱民,清政廉洁,不阿权贵,办事干练。居家为民,又能和睦乡邻,解危扶困。在长达150年的辉煌中,程氏家族既为国家和民族的兴盛做出了积极贡献,也带动和影响了德州一代代的世风,对德州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程氏文化网

GMT+8, 2025-5-5 18:06 , Processed in 0.15001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