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祁门县军籍程昌登科录
宪伯坊,又名“程昌牌坊”,坐落在祁门县胥岭乡六都村东和溪之畔,与“和溪”桥相邻。
六都,古称善和里,曾有“小小祁门县,大大六都村”之称。由于善和程氏敦儒崇教,鼓励本族子弟上学入仕,并采取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因此,由科举入仕者不计其数,明代四川按察使程昌便是其中之一。
程昌,字时言,号和溪,生于成化十一年(1475),卒于嘉靖三十年(1551)。少时从学于其兄程杲,后又受业于乐平程楷,正德三年(1508)春中进士,正德八年(1513)升任山西道监察御史。当时福建沿海海寇猖獗,民受其害。于是受命巡按福建,恩威并用,平息了海贼。正德十三年(1518)奉命兼管云南、四川、陕西诸道之后,又屡建功绩,嘉靖六年(1527)升四川按察使,兼提督学政,以德治蜀,不事刑法,使其所辖境内安然无患。晚年闭户修书,著有《窦山公家议》、《大学古本注释》、《四书注释》等多部著作及诗文。
为表彰其宦绩,于明代嘉靖年间建立了这座古坊。古坊为四柱三间五楼式,紫砂岩石质地,正面上额镌有“大宪伯”(古时,按察使负责提点刑狱公事,又称“宪臣”,“伯”是一种尊称),中额镌有“四川按察使程昌”,反面上额镌有“绣衣”,下额镌有“戊辰进士程昌”字样,柱与额枋等构件上刻有镂空浮雕,装饰着龙凤花鸟图案,坊高8.8米,宽7.16米,高大雄伟,古朴豪放,是祁门县现存惟一的一座大型石坊,弥足珍贵。
宪伯坊(程昌牌坊)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四川嘉定州民籍程启充登科录
程启充,字以道,嘉定州人。正德三年进士。除三原知县,入为御史。嬖幸子弟家人滥冒军功,有至都督赐蟒玉者。启充言:“定制,军职授官,悉准首功。今幸门大启,有买功、冒功、寄名、窜名、并功之弊。此皆坏祖宗法,解将士体,乞严为察革。”帝不能用。十一年正旦,群臣待漏入贺,日晡礼始成。及散朝,已昏夜。众奔趋而出,颠仆相践踏。将军赵朗者,死于禁门。启充具奏其状请帝昧爽视朝以图明作之治都督马昂进妊身女弟启充等力争。既又极陈冗官、冗兵、冗费之弊,乞通行革罢。帝皆不省。以忧归。世宗即位,起故官,即争兴献帝皇号。嘉靖元年正月郊祀方毕,清宁宫小房火。启充言:“灾及内寝,良由徇情之礼有戾天常,僣逼之名深乖典则。臣谓不正大礼,不黜邪说,所谓修省皆具文也。伏望陛下仰畏天明,俯察众听,亲大臣,肃庶政,以回灾变。”报闻。寻出按江西。得宸濠通萧敬等私书,欲亟去孙燧,给事中汪应轸讼守仁功,言:“逆濠私书,有诏焚毁。启充轻信被黜知县章立梅捃摭之辞,复有此奏,非所以劝有功。”主事陆澄亦为守仁奏辨。御史向信因劾应轸与澄。帝曰:“守仁一闻宸濠变,仗义兴兵,戡定大难,特加封爵,以酬大功,不必更议。”帝从太监梁栋请,遣中官督南京织造。启充偕同官及科臣张嵩等极谏,不纳。启充素蹇谔,张璁、桂萼恶之。会郭勋庇李福达狱,为启充所劾,璁、萼因指启充挟私,谪戍边卫。十六年赦还。言者交荐,不复用,卒。隆庆初,赠光禄少卿。
(选自《明史·程启充传》)